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来新夏对中国藏书文化有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藏书文化史的梳理,他理清了中国传统藏书文化观念,并形成自己的藏书文化思想:藏书是“文化的江山”的物质载体,其对文化传承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藏为支点、用为目的、藏用结合是藏书文化传统的精髓,但在现代条件下必须改善这一理论,实现由藏而用、以用为主的转型,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仁人爱物是中国藏书的人文精神,然必须在新时代发扬光大,等等.这些在古代藏书文化观念基础上形成的藏书思想,既有浓厚的历史观念,又有鲜明的当代意识.  相似文献   

2.
吴骞是清代著名徽州籍藏书家,一生藏书无数,他曾建造拜经楼以藏书。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拜经楼所藏之书最终还是流散各地。本文试图从目录学和藏书史的角度探寻吴骞拜经楼所藏部分善本流散的去向,以期让世人了解古代藏书难而守书更难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徐是我国明代福建闽县著名藏书家,所收藏书达七万余卷,毕生致力于访书、购书、抄书、补书、刻书等藏书事业。徐炬勃藏书以用为主,主张"传布为藏",反对"秘惜为藏"。他精于校勘,善作题跋;重视书目编撰,个人著述也非常丰富,在中国藏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焦山书藏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之藏书机构,除官方和私家藏书外,尚有书院与寺院藏书。藏书于名山古刹者,可谓代有。其人。唐白居易分藏其集于庐山东林寺,孙珠得(古文苑)于佛龛等等,此之谓也。然向来研究官方藏书和私家藏书者多,而探讨寺院与书院藏书者少。本文旨在通过对焦山藏书的考述,以求抛砖引玉。1焦山书藏之缘起焦山书藏乃清代著名学者阮元所创建。他在嘉庆10年(1810年)于杭州灵隐寺设立灵隐书藏后,就设想在镇江焦山再建焦山书藏,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嘉庆18年(181年),阮元任漕运总督,在瓜洲与焦山诗僧借庵、翠屏洲诗人王柳村“论诗之暇,…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史上,盛宣怀是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他在官、商两界威名赫赫,且大多为人所争议,在文化领域,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位藏书家,且是一位特殊的藏书家.传统意义上的私人藏书家,是以"藏"为主,"用"则其次,盛宣怀不是以藏书著名,一般人也不知其愚斋中藏书极富,事实上他确是藏书家.  相似文献   

6.
一、借书园及<借书园藏书目> 借书园又名"藉书园",藉,就是借.周永年一生都与书籍打交道,所购所藏的图书达到10万卷,可以说是山东藏书史上著名的藏书大家.他作<儒藏说>,倡言纂修<儒藏>,希望古人的著述能世代相传,永不散失,也希望天下的读书人不再为借书难所困扰.他不仅首先倡导,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实践,于是约曲阜的绚皂文解字>大家桂馥一起买田建"借书园".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私家藏书史上,抗英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藏书事迹后人知之不多,从目前已经发掘出来的资料看,林则徐也是清末福建一位较有影响的藏书家。后人林尊彝说他的“藏书虽未见宏富,然所藏皆有用之书也”有《云左山房书目》可证。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代由于年代久远,藏书情况只能从传世文献的记载中略知一二,但出土文献为先秦藏书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证据与新史料.殷墟甲骨的考古发掘与文字研究,使商代王室的所藏之书、藏书之所与藏书之人等问题得到解决.周代出土文献的载体有甲骨、青铜器与玉石等实物,它们为研究周代王室藏书与诸侯国藏书种类与内容提供大量资料.战国出土文献中最为重要的当属简吊材料,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战国楚简大量出土,以郭店竹简与上海博物馆所藏楚简为代表,它们是对传世文献的重要补充,也是研究战国私人藏书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吴平 《图书馆杂志》2001,20(3):56-57
愚斋藏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古籍的一部分,最早为盛宣怀所藏。盛宣怀,字杏荪,号愚斋,江苏武进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大官僚、大买办。盛宣怀不以藏书知名,很少有人知道愚斋藏书之富,事实上盛宣怀治事之余颇寄情于图书金石书画。盛宣怀资本雄厚,又有熟悉版本目录的王存善、陶湘、宗稷辰等人的帮助,收藏图书自然是轻而易举。在《愚斋图书馆藏书目录》的序言里,有盛宣怀收购古  相似文献   

10.
王琼 《图书馆界》2014,(1):22-26
梁启超是著名学者、藏书家,其所书藏书题跋数量可观,题跋内容包括述藏书由来、叙藏弆之源流、品评藏书内容等方面.其题跋读书所题,不拘一格,能够补充史料不足,也体现了梁启超鲜明的学术态度.  相似文献   

11.
徐宗元先生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文献学家、古籍收藏家,他穷其一生收藏古籍,亦尽得其祖上藏书,却没有留下比较详尽的藏书目录.徐宗元先生尊六室旧藏于先生过世后被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购得,今捡其藏书之善本数种以窥其丰富藏书.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古代私人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中国古代私人藏书的发展情况,分析秘惜所藏的原因及其利弊,古代私人藏书旋聚旋散、流传有序的规律;论述了古代私人藏书在区域上的分布情况,以及江浙地区成为全国藏书中心的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由南开大学图书馆藏<金琬钗>首页所钤"益津张氏藏书之印"一路追索,"益津张氏藏书"逐渐浮出水面,它是晚清河北霸州张氏的家族藏书,以张震和张文田为代表,收藏活动下限在1917年之后.益津张氏藏书是北方家族藏书的一个代表,进一步挖掘其藏书规模,对于晚清民国河北藏书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崔欣 《图书馆杂志》2006,25(11):71-73
本文以清代嘉道年间上海藏书家李筠嘉的藏书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上海图书馆所藏《慈云楼藏书志》稿本与南京图书馆所藏《古香阁藏书志》稿本进行比较考察,揭示二者之传承关系,兼对《慈云楼藏书》的成书年代等问题略加考辨。  相似文献   

15.
卧雪庐,袁芳瑛(漱六)藏书楼。对于卧雪庐的藏书,不论是叶昌炽的《藏书纪事诗》,还是郑伟章的《中国藏书家传略》,苏精《近代藏书三十家》,都语焉不详,因而卧雪庐在私家藏书中的地位不彰。这固然和袁芳瑛来不及釐清所藏文献宝藏、著成目录传世有关,更由于他的后人榆生辈缺乏文化素养、不知  相似文献   

16.
近代学者叶德辉因家藏图书众多被誉称"潇湘四大藏书家"之一。叶德辉一生致力于藏书,他藏书重经部,次史书、丛书,他的藏书方法,灵活多样,并且特别注重鉴别、校勘、题跋古籍,他的藏书理念,对于今天古文献学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袁同礼在中国藏书史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具有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他对中国藏书史特别是私人藏书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与主要特征的整理,其专题研究中提出的中国藏书发展史上某些重要的观点,以及其对中国藏书史上某些具体问题的考证三个方面.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探析,有助于中国藏书史与中国图书馆史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入研究袁同礼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期,国家图书馆已开始将海外中国学文献作为专藏文献进行收藏.罗斯藏书、穆麟德藏书和普意雅藏书等珍贵文献的入藏使国家图书馆海外中国学文献初具规模.早期海外中国学专藏文献的入藏得益于当时图书馆人的开拓精神和对特色专题文献的敏锐把握,对私人藏书的积极采访以及对读者需求的主动回应,其经验可兹借鉴.表1.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9.
徐是我国明代闽中著名藏书家,他以一介布衣,毕生致力于藏书事业,访书、购书、抄书、补书、刻书、藏书达七万余券。他精于校勘,批评"书不雠校"现象;善作题跋;重视书目编撰;主张"传布为藏",反对"秘惜为藏"观念。徐在中国藏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才气宏阔"的出版家沈知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知方(1882~1939),原名芝芳,浙江绍兴人.祖上是藏书世家,他曾自述"家本世儒;有声士林:先世鸣野山房所藏,在嘉道间已流誉东南;而霞西公三昆季,藏书之富,尤冠吾越".不过这个殷实的藏书之家到沈知方的父亲那一代早已衰落,仅有薄田数亩,沈父以摆书摊为生,沈知方少年时就被父亲送到绍兴奎照楼书坊当学徒,这应该就是他所说的"余早岁治商,不暇问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