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是我国明代福建闽县著名藏书家,所收藏书达七万余卷,毕生致力于访书、购书、抄书、补书、刻书等藏书事业。徐炬勃藏书以用为主,主张"传布为藏",反对"秘惜为藏"。他精于校勘,善作题跋;重视书目编撰,个人著述也非常丰富,在中国藏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徐[火勃]是我国明代闽中著名藏书家,他以一介布衣,毕生致力于藏书事业,访书、购书、抄书、补书、刻书、藏书达七万余券。他精于校勘,批评“书不雠校”现象;善作题跋;重视书目编撰;主张“传布为藏”,反对“秘惜为藏”观念。徐[火勃]在中国藏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自明代迄于清末民初,广东私人藏书,不下四、五十家,详见徐信符所撰《广东藏书记略》和《广东藏书纪事诗稿》。各家藏书,陆续流散,其能抱残守缺者,百不一二。近年以来,常有献书之举,化私为公,最为得计。  相似文献   

4.
明清以来,在曹学佺、顾炎武、朱筠、曹溶、周永年等人的推动下,中国的藏书理念开始由官私藏书转向公共藏书.嘉庆年间,阮元在公共藏书理念的影响下,于灵隐、焦山创建了两座初具公共图书馆性质的书藏,预示着官私藏书走向公共藏书的实践转向.此后,书藏逐渐从江南地区的寺院扩展到书院,又被方浚颐、梁鼎芬等从江南引入广东,完成了由北向南的地域扩散.直至20世纪末,康有为、李端棻、梁启超等将"开大书藏"作为改良运动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以募捐办书藏、以书藏兴学会、以学会促改革的变革步骤,使得书藏一时风靡全国、得以与西方文化相交会,并促成了中国近代新式藏书思想的诞生.可见,书藏制度与文化一直引领着清代以来藏书史内在变革的潮流.以"书藏"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中国藏书史近代转向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5.
"天禄琳琅"藏书作为中国第一个宫廷善本专藏,在外部装帧和藏书玺印上均有特殊规制。对辽宁省图书馆藏42部"天禄琳琅"书从藏书来源、外部特征、名家收藏、版本误判、刻工信息等方面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焦山书藏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之藏书机构,除官方和私家藏书外,尚有书院与寺院藏书。藏书于名山古刹者,可谓代有。其人。唐白居易分藏其集于庐山东林寺,孙珠得(古文苑)于佛龛等等,此之谓也。然向来研究官方藏书和私家藏书者多,而探讨寺院与书院藏书者少。本文旨在通过对焦山藏书的考述,以求抛砖引玉。1焦山书藏之缘起焦山书藏乃清代著名学者阮元所创建。他在嘉庆10年(1810年)于杭州灵隐寺设立灵隐书藏后,就设想在镇江焦山再建焦山书藏,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嘉庆18年(181年),阮元任漕运总督,在瓜洲与焦山诗僧借庵、翠屏洲诗人王柳村“论诗之暇,…  相似文献   

7.
徐(火勃)字惟起,又字兴公,明闽县人。以布衣终其身,博闻多识,其诗典雅清稳,万历中主闽词盟,后世称为“兴公诗派”。徐(火勃)藏书(包括乃父兄)共五千余种,五万三千余卷。作为藏书家,徐(火勃)很开通,很希望自己的藏书能为更多的人所利用,认为这样可以给自己带来许多好处,主张“传布为藏”。他有两部关于藏书的著作,一为《红  相似文献   

8.
镇江焦山书藏述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城镇江山明水秀,名胜众多;是全国有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城市山林”的美誉,也是历代藏书的圣地。先后出现过文宗阁、焦山书藏、绍宗藏书楼等全国有影响的藏书楼,其中焦山书藏最能体现“书赖名山藏,山因古书觏”之特色。 焦山书藏为清著名学者、三朝重臣阮元首倡,这是他继杭州创办灵隐书藏后创办的又一重要书藏。嘉庆十八年(1813)阮元任漕运总督,这年春天,他在瓜洲与焦山诗僧借庵、翠屏洲诗人王柳村论及藏书事,议决在焦山设立书藏。嘉庆十九年(1814),阮元命丁百川等人在焦山西麓海西庵内建楼五楹,以作藏书之所,定名“焦山书藏”。 为了加强焦山书藏的管理,阮元做了大量工作,从书库的布局、书橱的制造到书籍的编排都亲自过问,就连象刻印章、管钥匙之类的小事都亲自嘱办。他曾“属借庵簿录管匙之;复刻铜章、书楼匾、订条例,一如灵隐;观察丁公百川为治此藏事而蒇之。”(阮元《焦山书藏记》)他还酌订规程,制订了具体的《焦山书藏条例》,规定:一,送书入藏者,寺僧转给一收到字票。二,书不分部,惟以次第分号,收满“相”字号橱,再收“此”字号橱。三,印钤书面暨书首叶,每本皆然。四,每书或写书脑,或挂绵纸签,以便查检。五,守藏僧二人,照灵隐书藏例,由盐运司月给香灯银十两。其送  相似文献   

9.
世人皆知海源阁藏书楼庋藏宏富,据王绍曾先生最新统计,其藏书达四千三百余部,十七万九千余卷;海源阁藏书重宋元佳椠,其镇阁之宝"四经四史"传为我国藏书史上一段佳话。其实,海源阁刻书亦成绩斐然,但多年来为藏书成就所掩,且偶或散见篇章中亦说法不一。笔者经过多方考证,终于摸清海源阁刻书之底蕴。笔者  相似文献   

10.
缪荃孙为清末伟大的私人藏书家.因他所处的时代动荡频繁,典籍收藏的社会环境差,加之缪荃孙藏书的目的是使用和传播文献,因此形成了其豁达和积极的"书去目存"的藏书观.在此观点的指导下,缪荃孙走出了一条公布家藏、出借典籍、刻书惠人的开放式藏书实践之路,使其成为开一代私家藏书之新风气的代表,并于此间完成了由开明的私人藏书家向"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1.
吴骞是清代著名徽州籍藏书家,一生藏书无数,他曾建造拜经楼以藏书。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拜经楼所藏之书最终还是流散各地。本文试图从目录学和藏书史的角度探寻吴骞拜经楼所藏部分善本流散的去向,以期让世人了解古代藏书难而守书更难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山东大学图书馆藏稿本《镇江焦山书藏目录》为焦山书藏前期目录,保存了嘉庆十八年至光绪十二年所收图籍档案。本文以《镇江焦山书藏目录》为据,通过对焦山书藏官私共建模式、重视守藏僧选拔、藏弆时人著述、藏书整理保护、对士人开放等管理举措的探析,再现了阮元的书藏管理思想,丰富了江南藏书文化的内涵,有助于了解清代镇江地区官绅、士人、僧人间的文化活动,揭示了焦山书藏对藏书楼向近代化转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代泉州著名藏书家不下二三十家,龚显曾就是其中之一。他毕生致力于藏书事业,购书、抄书、刻书,藏书达7万余卷。龚显曾与他的"薇花吟馆"藏书及"诵芬堂"刻书在福建藏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二) 余嘉锡先生藏书极多,"但只有明清刻本,而没有宋元珍本。因为他是为读书而买书,……所藏的书凡是四部有用的书和丛书大都具备,与藏书家收藏古本不同。……他是目录学家,善于辨别版本的优劣。所藏的书,虽然普通,却是精选的刻本"(周祖谟、  相似文献   

15.
论藏书查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图书馆藏书之有无,直接反映这个馆的藏书质量之高低和影响服务水平之优劣。在“知识爆炸”、出版物遽增的今天,一般图书馆在藏书补充时,总着力于查重,唯恐多购了复本,给分编加工增添麻烦,尤其害怕对空间加重压力;而很少为查缺考虑。其实图书馆藏书补充的难点不在查重,而在查缺。尽管有不少馆患着膨胀病,叫嚷书满为患,但又有谁能保证他的馆藏质量已经符合标准,完全适应读者需求而万无一失呢?当然,我们不是苛求万科皆备,而是要求查检该藏而缺藏的书。这是一个藏书建设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北大图书馆的马氏特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马氏特藏书,是指已故著名小说戏曲收藏家马廉的旧藏。马廉(1893—1935),字隅卿,浙江鄞县人。其逝世前任北大教授,讲授中国小说史。他的藏书于他逝后两年售给北京大学图书馆。当时馆称这批书为“马氏文库”。马氏藏书堂号为“不登大雅之堂”,或“不登大雅文库”,后因收得明刻本《三遂平妖传》又称“平妖堂”。总计马氏书928种,5386册。其中小说372种.戏曲364种,还有一部分笑话、谜语等其它文学类书籍。藏书中善本书计188种,占藏书总量的百分之二  相似文献   

17.
马廉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他的藏书极有特色,以明清两代小说、戏曲抄本、刻本为主。马氏藏书来源主要包括:琉璃厂书肆购书、故乡访书与购自通州王氏等。马廉去世后,其藏书大部分被北京大学图书馆购买庋藏,此外首都图书馆也有部分收藏。  相似文献   

18.
一、借书园及<借书园藏书目> 借书园又名"藉书园",藉,就是借.周永年一生都与书籍打交道,所购所藏的图书达到10万卷,可以说是山东藏书史上著名的藏书大家.他作<儒藏说>,倡言纂修<儒藏>,希望古人的著述能世代相传,永不散失,也希望天下的读书人不再为借书难所困扰.他不仅首先倡导,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实践,于是约曲阜的绚皂文解字>大家桂馥一起买田建"借书园".  相似文献   

19.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2):120-126
近代著名藏书家伦明一生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他以"俭"聚书,以"勤"访书,以"恒"校书,毕生为续修《四库全书》奔走。他在《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自序中指出"书之聚散,公私无别,且今后藏书之事,将属于公,而不属于私,今已萌兆之矣"。伦明大部分藏书归公,安身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无论是在古籍的搜集和整理方法上,还是在藏书史、文献学等方面,伦明的书缘都给今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20.
近代学者叶德辉因家藏图书众多被誉称"潇湘四大藏书家"之一。叶德辉一生致力于藏书,他藏书重经部,次史书、丛书,他的藏书方法,灵活多样,并且特别注重鉴别、校勘、题跋古籍,他的藏书理念,对于今天古文献学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