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师是我谋生的职业,为了谋生,我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教师是我毕生的事业,为了理想,我创新思路,奋斗不已。我是当教师的,但我从没有把自己当成"教书匠",因为我知道:"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得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得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得远。"  相似文献   

2.
“心若在,梦就在。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不可能走得很远;同样,一所没有梦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得很远。”俞毅说,他希望中泰是座放飞梦想的乐园。  相似文献   

3.
从整个中国的教育现状来看,我们的教师缺少了一点诗人的气质,缺少了一点理想的追求,缺少了一点青春的活力,缺少了一点创造的冲动,而这一切都与理想有关。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得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得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得多远。  相似文献   

4.
张东艳 《教书育人》2011,(36):20-21
一爱是教育的灵魂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1900-1980)的爱的理论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活动,一种人际关系,要求教师首先要爱教育事业、爱学生,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成长。托尔斯泰说: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象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各种活动的开展大都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要发挥教育自身的力量,没有爱是不行的,也正因为爱是一种使人与人结合的力量,爱本身就是一种人际关系,那么在教育中就必  相似文献   

5.
要览     
人物 将理想进行到底“教育市长”朱永新 1958年,朱永新出生在江苏省太丰县南阳镇一个教师家庭。 朱永新从1978年考入苏州大学直到留校任教,不到10年的时间里,跨越了从一个棉纺厂临时工到江苏省最年轻的教授这样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1997年 12月,39岁的朱永新成为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自己是教育专家,在苏州教育界大力倡导“特色教育”。关注弱势群体也是朱永新的一种情结。他要求苏州的学校尽可能对外来打工子女开放。 朱永新说:没有理想 的 人 不 可 能 走 得 多远;没有理想的教育,更不可能走多远。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为学生享受…  相似文献   

6.
教育·教师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创造者,她自身的意识和能力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中科院徐匡迪院长希望教师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人,他引用一位教育家的心得勉励教师: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相似文献   

7.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比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所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大爱的心胸去关爱学生,强化职业情感,去爱教育,让爱与教育同行。  相似文献   

8.
前些时在外参加培训学习,收获颇丰,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给了我很多启发.比如"教育无痕""无痕教育",在我的印象中都是一些新词.教育到底有没有痕迹呢?怎样的教育才没有痕迹呢?没有痕迹的教育怎样实施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认真听取了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徐斌《追求教育无痕》的讲座.他认为,无痕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它不仅是一种教育形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它是一种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和原则,是一种教育的美学和哲学境界.如何追求教育无痕呢?徐斌则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是要阅读.阅读,犹如生命需要营养.二是要反思.反思犹如沸水出茶香.三是要勤奋.勤奋犹如幸福之密码.他强调要达到教育无痕的境界,则需要教师把教育看成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需要教师把教育看成是一项事业,事业的价值在于求善;需要教师把教育看成是一种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求美.  相似文献   

9.
马潇然 《师道》2005,(6):55-57
“为什么要搞新教育实验?有人说这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实验,我从来都不想否定这样的称谓,而且坚持认为,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国家不可能走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片面强调人的共性、人的社会化取向,而忽视人的个性化发展。同性化教育是一种不尊重个体差异并束缚求异思维能力的教育。目前初中学生由于缺乏个性化教育而导致思维方式趋同,创新意识淡薄,创造能力低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如果学生不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那么教师教得再多也是无效教学;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而没有得到应有的个性化发展,这样的教学也是无效教学。  相似文献   

11.
正在追求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中,没有极限,也没有终点,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我们不必追求走得更快,而要把每一步都走得非常扎实。"不求走多快,但求走很远"是北京市大兴区对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教育信息化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方式,因此务必追求长远发展。纵观国内的数字校园建设,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学校自主建设,一种是区域统筹建设。学校自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未来 ,就需要敏锐的预见力 ,理想正是人干预未来的一种能力 ,正因为世界的未来是一种可能的存在 ,是不确定的 ,才需要理想的指引 ,才需要人具有预见未来的能力。《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书正是作者朱永新教授对未来可能寻求一种自己的确定性 ,这就是他的教育理想。他把自己理想中的那个在未来世界中可见的教育 ,尽量呈现在我们面前 :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学生、理想的校长和理想的家长。在作者看来 ,理想的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想就是寻求理想的人。作者对理想人的教育预见 ,对我们思考学校教…  相似文献   

13.
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完美的教师。 这次期中考试,我班的语文考得很不理想,最高分只有88分,而别的班竞有94分的。我板着脸讲评试卷。  相似文献   

14.
宽容是一种爱。教师如果能宽容、善待每一个学生,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学会宽容孩子,而具备“五心”则是宽容的前提。一要有“爱心”。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衡量教师道德的准则。俄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虽然读过很多书,但却不能热爱事业,也不热爱学生,也就算不上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是一种自我牺牲。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齐…  相似文献   

15.
编辑手记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理论是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读书和“书香校园”建设是实现他的这一教育理想的有效途径。他认为,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欢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学校应成为书籍世界。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师在学校读书生活中的主导作用,在他看来读书是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他还要求教师成为学生读书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的读书思想在帕夫雷什中学成为现实,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理论在帕夫雷什中学得以初步实现。在信息时…  相似文献   

16.
<正>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高效课堂则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高效课堂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传统教学是重预设而轻生成的,教师精心预设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牵着学生走,教师教得好苦,学生学得好累。新课程理念认为,光有"预设"没有"生成"是不够的,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呆板缺憾。要"预设"  相似文献   

17.
聆听他人是一种主动的生活姿态,一种亲切的对待,一种由衷的信赖,一种美妙的心境。聆听更是教育的智慧和手段,教师如果没有耐心的聆听,就不可能有慧心去发现一颗颗独特、鲜明、美丽的心。新课程人文化的趋势告诉我们,现代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要重视对学生的关怀,重视对学生的尊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教学中学会聆听,在小学教育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班主任的成长过程中,若能遇到一个好的研修共同体,势必会加速他的提升,促进他的可持续发展。高品质的研修共同体需要有共同的愿景、科学的定位,要有适宜的活动。"全国班级联动"应运而生,一群同道者向远而行,渐成一道教育的风景。  相似文献   

19.
感悟二则     
马与路一个人要到一个他从没有去过的地方去。那个地方很远很远,路途中有很多很多座大山,还有很多很多条大河。这个人开始找马,他要找一匹最好的马,驮他到那里去。他找得好苦,因为马虽多,却没有他中意的,没有他认为能够担负重任的。邻居告诉他,先别忙着找马了,还是先找到路再说吧。因为从来没有人去过那里,大家都不知道去那里的路该如何走。太阳在喋喋不休地告诉别人:谁高,谁矮;谁胖,谁瘦。只是,太阳讲的总是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高的,时时被它说成矮的;矮的,常常被它说成高的;胖的,它说成瘦的;瘦的,它又说成是胖的。是太阳没有看清楚吗?它…  相似文献   

20.
教师对学生的爱被称为"师爱"。有人说师爱是教师道德的最高境界。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即"教师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是有意识和理性的,是纯洁而全面的,是普遍而持久的,是一种无私、高尚、伟大的爱。教师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和塑造人的事业。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灵魂和核心,是教师和所有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做好教育工作必须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而教师的爱是师德的灵魂。做好教育工作就是要热爱学生。这是做好学生教育的重要保证。为此,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老师只爱他的事业,那么他只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如果一个老师像他的父母一样爱他的学生,那就比一个读过很多书却不爱他的事业或他的学生的老师更好。如果一个老师把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爱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