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王融雪 《海外英语》2014,(16):125-126
该文以许渊冲先生的诗词译文为例证,简要介绍了许先生的"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和形美以及它们在实际的诗词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句式、音韵、翻译对照分析三个方面来看李煜的《虞美人》、徐忠杰先生和许渊冲先生的英译译文,尽量解读古诗这种高度浓缩语篇体裁的意义,帮译者再现原文风格,使译文实现最大限度的对等。  相似文献   

3.
张智中  刘玲 《成都师专学报》2007,26(6):79-82,97
作为一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翻译理论方面的建树之外,许渊冲先生以诗词英译而闻名遐迩、驰誉中外;同时,他的小说汉泽也颇具特色,并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本文对许氏翻译理论与小说翻译之间的关系做一探讨,并通过对《红与黑》法语原著、一种英泽、四种汉泽的抽样比较研究,来窥视许氏译文之个性与风格。  相似文献   

4.
提及诗词,会想到寥寥数字便是文,但却是语言高度浓缩又不失形神的一种艺术。其词文化内涵丰富,艺术风格独特。因此,想要翻译诗词绝非易事,要做到"忠实"与"达意",使译文与原作相映成趣,更是难上加难。这一点,许渊冲先生给文学翻译树立了模范。许先生语言的精深造诣,艺术独创精神和高超翻译技巧,使诗词达至艺术之美又盎然诗情。本文拟从诗词赏析的角度,去体会许先生《唐宋词一百首》中所体现独创的艺术和盎然的诗情。  相似文献   

5.
该文主要讨论许渊冲翻译王维诗歌的主要特点。文中首先介绍了王维的生平,他的生平为其诗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该文继续讨论了王维的诗歌特点,即“诗中有画”和它的理论内涵。接着,该文简要阐述了许渊冲的译诗理论及技巧。许渊冲赞成鲁迅曾说的译诗“三美”,并认为意美是最重要的,接着是音美,最后是形美。在了解了王维与许渊冲以后,文中又举出两例许渊冲翻译王维诗歌的译文。理论结合实践,得出结论:许渊冲翻译的诗歌,有很多可取的地方,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刘红云 《双语学习》2007,(10M):151-151,153
提及诗词,会想到寥寥数字便是文,但却是语言高度浓缩又不失形神的一种艺术。其词文化内涵丰富,艺术风格独特。因此,想要翻译诗词绝非易事,要做到“忠实”与“达意”,使译文与原作相映成趣,更是难上加难。这一点,许渊冲先生给文学翻译树立了模范。许先生语言的精深造诣,艺术独创精神和高超翻译技巧,使诗词达至艺术之美又盎然诗情。本文拟从诗词赏析的角度,去体会许先生《唐宋词一百首》中所体现独创的艺术和盎然的诗情。  相似文献   

7.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唐诗翻译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比杨氏夫妇和许渊冲的译文,具体阐述许渊冲教授的"三美"理论在唐诗中的实践,并探讨其理论对中国古代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诗词的翻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仅要考虑诗词的内容,因为诗词特殊的形式结构,还要考虑到诗词的风格、意境和韵律等方面的因素。苏轼的《江城子》虽短,但却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许渊冲、杨宪益和汉学家Burton Watson的译文对比中,三个译者的译本均忠实于原词,都注重对词的音韵风格和意境的翻译,译文具有音韵美和意境美。相比许和杨,Burton Watson更倾向于直译,许和杨更注重词意境的翻译,更能让读者领会到这首词所要表达的悲切和思念。  相似文献   

9.
以《静夜思》的英译为例,分析研究许渊冲的“三美”——意美、音美和形美翻译理论在其诗词翻译中的具体表现.研究表明:许渊冲在翻译过程中借助“三化”——浅化、等化和深化的翻译策略,有效地再现了原诗的“三美”.通过研究许渊冲“三美”翻译理论在其译诗中的体现,以期能对中诗英译有一点启示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许渊冲先生在六十余载的翻译工作中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翻译理论。本文简要从语音层面、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讨论了许渊冲先生唐诗翻译中的技巧,这些技巧的使用使其译文饱含音韵美感、语言形式的美感和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1.
将我国古诗译为英文是宣传中华文化、促进文艺交流的重要方式。许渊冲先生在大量诗词翻译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诗歌翻译应注重"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翻译理论。这对诗歌翻译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霜 《考试周刊》2007,(26):117-118
唐诗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一直吸引着众多的翻译学者。但因唐诗用词的高度凝练和其丰富的意韵,在翻译唐诗时如何做到达意、传神、存境也一直是翻译家感到为难的问题之一,翻译理论家更是对汉诗外译提出了不同的翻译理论。本文以辜正坤先生提出的诗歌赏析五象美论之一的意象美为出发点,来品赏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许渊冲先生英译的唐白居易《长恨歌》的两种译文。  相似文献   

13.
许渊冲的三美说是指音美、意美、形美,主要针对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红楼梦》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而其中形式多样的古典诗词作为书重要的部分,更是具有亘古璀璨的艺术价值。诗词翻译既是红楼梦翻译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该文针对红楼梦第一章中的《好了歌》,基于许渊冲的"三美说",深入对比分析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译本和大卫·霍克斯与约翰·阂福德译本,并由此探讨两个译本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14.
陈丽丽 《考试周刊》2011,(28):40-41
杨宪益与许渊冲在中国古典诗词译论上的差异主要是译文忠实观的差异。这一差异的产生在于两人文学翻译标准的不同。许渊冲主张为了读者的审美感受可以破除一切限制,而杨宪益的翻译标准建立在“信”的基础上,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原文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5.
唐珊珊 《海外英语》2012,(5):158-159,179
叶芝的诗歌A Deep-Sworn Vow有较多汉译版本,文中选取其中广为流传的四个版本,以许渊冲的诗歌翻译"三美"理论和喻云根的译文评析的五个原则为标准,从意、音、形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分析,并得出结论:四篇译文虽各有千秋,但均未较好的做到意音形的完美结合,诗歌翻译仍需规范。最后提供了试译。  相似文献   

16.
“三美论”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提出的翻译标准,主要用于诗歌翻译。《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小说的巅峰。其中文采斐然的诗词韵文集中体现了这部作品的艺术性与文学性,但也给《红楼梦》的翻译增加了很多难度。该文将结合“三美论”来分析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霍克思和闵福德译本中关于《好了歌》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而诗歌翻译一直被公认为是翻译中最难的文学体裁之一,令广大翻译学习者和工作者望而却步。诗歌翻译泰斗许渊冲先生主张的"三美论"恰恰在英译唐诗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启发和指导作用。本文以许渊冲先生英译的唐诗为例,通过原文与译文对比,旨在使广大译者领会许渊冲先生如何将其"三美论"应用于唐诗英译之中,以为诗歌译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许渊冲先生在自身诗歌翻译实践的基础之上,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提出诗歌翻译"三美论"。这对中国古诗词的英译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葬花词》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而写的一篇重要作品,以其绚丽的意象、悲愤的格调、优美的文辞、铿锵的音韵传唱至今。运用"三美"理论对比赏析《红楼梦》2个经典英译本对《葬花词》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传达,探讨两位译者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便于论证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领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赵婷 《海外英语》2011,(10):242-243
翻译诗文,歌词等,必须注意韵律。韵律特征指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该文提倡译文的优美和谐,拜读了许渊冲《翻译的艺术》后,希望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0.
根据唐代刘知几对译文和原文之间的摹仿关系划分的两个类别,选取"貌异心同"这类摹仿对《毛泽东诗词》许渊冲英译本展开研究,从选词、造句以及修辞风格三个方面来论述翻译的摹仿性在该文本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故在进行文学类文本翻译时应首要考虑以意义对意义的翻译,追求以"神似"为目的的摹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