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伊莱恩·肖沃尔特是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创始人之一。她的职业生涯和事业成就几乎与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同步发展。她对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最大贡献和理论成就是挖掘了女性文学传统、构筑了妇女文学大厦、创立了“女性批评”,倡导了女性文化。因此,对她的女权主义批评理论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不仅能使我们知微见著地了解到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能为我们审视、反思中国当代妇女文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2.
女权主义批评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研究妇女形象、创作和阅读为内容的女权主义批评以一种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读解,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猛烈批判。挖掘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本世纪60年代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发生重大变化和转折给女权主义批评提供了理论思路和方法上多方面的启示.英美派女权主义批评者们在努力挖掘寻找女性文学自己的传统、建立独立的女性文学史的同时,鼓励当代妇女加强联系和团结,挣脱父权中心文化的压抑。法国派女权主义批评者们关注女性写作的语言和文体,更高地体现出解构主义的特色,希望建立一种文学乌托邦式的符号学,认为语言代表着人类经验的累积。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内文坛,女性文学高潮迭起,却不是真正的“女性写作”,与西方对照,甚至截然相反相比于前者在女性意识上的开阔视野,后者仅局限于身体和性的狭小空间,不仅没有达到前者反抗父权的目的,反而在商家与传媒与男性批评操作者的合谋下,再次落入父权意识的樊篱之中。可见,“女性写作”在正确把握、借鉴西方理论的同时,还需警惕各种陷阱,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艾瑞卡·琼是美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涌现出的典型的女权主义作家之一。她的小说《怕飞》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女权主义自传体小说。本文将从作者的写作困境、小说的题材内容及创作方式入手,探讨女权主义文学的写作特点。女权主义写作,一方面如英美女权主义者认为的那样,是女性体验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一种颠覆性的写作,它是生存在男权文化内部并对之进行颠覆的写作。其根源是以男性文化为中心的文学把女性推向边缘,把女人界定为被动的和消极的客体,让妇女成为文化的消极承受者。  相似文献   

5.
在女性主义运动和批评理论中,女性一直是以男性中心文化的反抗者的身份出席,然而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不断深入发展,女性自身内部的差异性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一些女性以一种“父权”的态度对待“他者”女性,而作为男权文化的“同谋者”的身份在场。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能促进女性主义文学和批评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石亿 《文教资料》2007,(19):66-68
与英美派不同,法国女权主义批评更关注女性写作的语言和文本,更多地体现出解构主义的特色。其代表人物有埃莱娜·西苏、朱莉娅·克利斯蒂娃、露丝·伊利格瑞。她们的批评吸收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和拉康解构化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某些思想,创立了女性写作理论,以激进的态度来颠覆男权语言观对女性的压抑。为此,这三位著名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分别创立了“女性写作”、“女人腔”、“女性谱系”和“符号学”来在语言中建构主体,但她们的共同弱点是过分强调女性的生理和语言,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文坛,女性文学高潮迭起,却不是真正的"女性写作",与西方对照,甚至截然相反.相比于前者在女性意识上的开阔视野,后者仅局限于身体和性的狭小空间,不仅没有达到前者反抗父权的目的,反而在商家与传媒与男性批评操作者的合谋下,再次落入父权意识的樊篱之中.可见,"女性写作"在正确把握、借鉴西方理论的同时,还需警惕各种陷阱,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康建伟 《现代语文》2007,(9):106-106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西方女权主义高涨并渗透到文化和文学领域的结果女性意识、反抗父权中心及先锋文体特色是其重要特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欧美文坛以解构和颠覆的姿态成为最为流行的文学批评方法之一。然而,抛弃女权主义者指责的担忧,对这一批评方法本身投入足够的关注,我们便不可避免地发现它的诸种困惑。  相似文献   

9.
1990年代以来,女性话语格外活跃,但由于其赖以生成的社会文化语境自身的矛盾并未解决,女性话语某些矛盾也随之扩张:女性文学在内容上走向个人化,从而使创作题材与视角狭隘化;女性文学张扬的女权主义并未建立在男女平权的基础上,因而不自觉地崇尚女性霸权;身体写作成了对女性性特征的暴露和展览,走向极端化,从而变成一种商业行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自传体形式和躯体写作两个方面,论述了西方女权主义文论对中国90年代女性写作的影响,指出90年代的女性文学存在着深刻的西方女权主义印迹,带有强烈的异域色彩,女性写作必须在借鉴女权主义文论的基础上,建构中国式的女性话语,表达中国女性的独特声音。  相似文献   

11.
朱莉亚·克里斯蒂娃在对结构主义语言观和精神分析学借鉴和批判的基础上,构建了其颇具特色的"记号语言"理论,试图在话语实践的层次上颠覆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男权中心二元对立逻辑.文章试从记号语言的革命性、"记号语言"理论与女性的紧密关系两方面来探索"记号语言"理论的得失.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启示女性主义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根源上分析女性受压迫问题。当代西方女性主义将性别纳入阶级的概念进行分析,认为只有把私有制的阶级和男性统治的父权制结合起来才能找到女性解放问题的根源。女性主义把妇女问题从社会经济领域转向广义的生理、意识和化领域。女性主义所揭示的是,女性在资本主义与男性中心主义的共同建构的化中受压迫。由此,女性主义提出重构道德价值体系和重建道德内容与道德理论范型。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写作女性不再认同传统男性中心文化创造的"女性神话",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她们的小说文本中召唤出不甘于男权压抑,并对封建男权、父权表现出强烈反抗精神的"疯癫"女性。写作女性在具体的性别权力关系中对"疯癫"女性的书写,正构成对传统文化书写中"天使"女性的深刻讽刺和无情解构。  相似文献   

14.
黄氏电影以女性寻找自我为起点,经历了“花木兰”与“还我女儿妆”的两难困境,最终由对父权社会的背叛走向了重写历史重塑自我的女性 躯体书写。其突出成就即在于,以“回到自己的屋子”的女性身体的写作方式,使女性寻找自己话语的叙事策略得以完形,并通过独特的经验内容对男性语语提出挑战。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在银幕上写具有独立人格理想和化精神的主体形象,这是中国电影化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鲜明女性意识的作家。她以女性特有的性别敏感和思考方式对女性的生存状态,情感层面进行剖析,再现了女性封闭、卑微、依附性的亚文化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认为,女权主义批评家凯特·米利特从政治的角度分析了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她认为社会是父权制的社会,男性控制女性。这一理论为我们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分析了《嘉莉妹妹》中的父权制压迫与父权制的解构。  相似文献   

17.
畲族民间文学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歌颂了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的畲族女性,充分反映了畲族女性在本民族文化历史上的作用,体现了丰富的女性文化特征。试从女性视角对畲族民间文学进行研究阐述,全面地概括畲族民间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特征,对研究畲族传统文化特质的形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曼娟是台湾女作家,她在二十多年的文坛生活中辛勤写作,用唯美清新的文字记录着现代都市的悲喜生活。文字清雅优美,写作模式多样化,善于书写女性生活。作品虽以爱情小说为包装,但也由"少女情怀总是诗"的浪漫与纯雅慢慢变成从写实的观点去看这个时代女性所面临的新困境。文章通过对张曼娟部分作品的导读,从写作模式、写作内容、女性形象塑造,作品所体现出的写实观几个方面来感受张曼娟的作品世界。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家凯特·肖邦发表于十九世纪末的小说《觉醒》备受女权批评家的重视和好评,关于主人公埃德纳许多评论家几乎形成了一定的共识,认为她在短短的几个月中经历了至少三次觉醒,最终以自杀保全了自己的独立人格。然而,小说中的许多细节表明,埃德纳的觉醒过程其实从童年时期就开始了,她向男权思想的抗争经历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转变,而她的自杀实际上是彻底的迷失而不是真正的觉醒。作家其实是让所有女性以此为戒,努力进取,不断完善自己,实现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歌唱"是黑人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在许多黑人作家笔下,这一符号是漂泊、流落在异国他乡的非洲子民追根寻祖,确立自我身份的隐喻.美国当代著名的非裔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她的<紫颜色>一书中对这一古老的黑人文化符号进行现代女性主义的阐释.深入文本进行分析,发现该作品中的"歌唱"意象代表一种黑人女性反抗种族歧视和父权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人格,努力寻找自由和幸福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