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选取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脆弱性以及灾后恢复性为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价指标,采用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资料和福建省社会经济数据库资料,应用综合加权法得出福建省各县域的风险度数值,将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分为三个不同风险等级的区域,并针对风险分区提出对应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第0418号台风所形成的狂风、暴雨、风暴潮对福建省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防御台风需要加强防灾工作建设、加强台风灾害预测、建立防灾信息系统、加强灾前准备和灾后自救、及时进行灾害损失评估、加快防灾立法,以促进福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观点     
正中小学生灾疫伦理教育不可或缺张志斌、孙慕义、张悦、刘璟洁在《教学与管理》2013年第10期撰文指出,灾疫伦理教育不同于灾害教育。灾害教育是为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以培养公民的灾害意识、防灾素养为核心的教育。灾疫伦理教育是以灾疫本身为素材、内容而展开的一项专门化的全民性伦理教育,涉及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对学生进行灾疫伦理教育是学  相似文献   

4.
我国铁路延伸范围广,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为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应积极主控防灾、建立设置灾害预警系统,监控灾害的形成和发生。本文就以预防为主,科学防灾为原则对铁路自然灾预警机制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省为例,根据台风灾害承灾体特征,构建了台风灾害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对福建省台风灾害承灾体脆弱性时空动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台风灾害脆弱性呈明显上升趋势;三个时段承灾体脆弱度统计表明,脆弱度差值和平均值呈不太明显上升,但高值县数明显增多,而低值县数明显减少;空间分布不均,脆弱度高值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体现福建人口经济地区差异明显。台风灾害承灾体脆弱性时空趋势评价可为福建省制定区域防灾政策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建议脆弱度高值区应该成为福建防灾减灾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结合相关气象、水文、灾情资料,从致灾因子、灾情以及减灾预案等方面对2005年10月2日登陆福建晋江和龙海的“龙王”台风灾害链巨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地区主要致灾因子是狂风、内涝、积水等,而农村和郊区地区则主要是狂风、洪水、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造成巨灾的原因是登陆台风“龙王”引起的灾害链、福建中西部多山地和丘陵、山地性河流(比降大)等自然因素和防洪工程落后、灾害预警机制不够完善、人们防灾意识不够强、灾害风险转移机制不够成熟等人为因素共同造成的.根据巨灾区域差异和成因分析,提出城市地区和平原低地应重点防御内涝,沿海以防御大风和风暴潮为主,山区则应重点防御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结合相关气象、水文、灾情资料,从致灾因子、灾情以及减灾预案等方面对2005年10月2日登陆福建晋江和龙海的“龙王”台风灾害链巨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地区主要致灾因子是狂风、内涝、积水等,而农村和郊区地区则主要是狂风、洪水、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造成巨灾的原因是登陆台风“龙王”引起的灾害链、福建中西部多山地和丘陵、山地性河流(比降大)等自然因素和防洪工程落后、灾害预警机制不够完善、人们防灾意识不够强、灾害风险转移机制不够成熟等人为因素共同造成的.根据巨灾区域差异和成因分析,提出城市地区和平原低地应重点防御内涝,沿海以防御大风和风暴潮为主,山区则应重点防御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深化,城市灾害风险扩大趋势明显,城市灾害风险度的评估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城市灾害风险度的表达式和各组成要素出发,以河南省为例,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构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提出应用具体指标时所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黑龙江省1978-2011年期间农业气象灾害以及粮食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黑龙江省的农业气象灾害种类较多、发生频繁、季节性强、交替出现、地域性强;农作物灾情均呈现扩大之势,年均受灾率和成灾率分别高达41%和20%,出现高灾害强度指数的年份间隔越来越短;粮食产量与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呈反向变动关系;粮食年均灾损量为372.47万吨,年均灾损比例为12.77%;从对粮食生产影响的程度来看,风雹灾害最严重,旱涝灾害次之,而冷冻灾害则无显著影响。为保障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安全,应该采取必要措施:普及农业气象灾害基础知识,提高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大力培养灾害预测技术人才,加强抗灾作物的选种和育种;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0.
黄山风景区地理环境特殊,时有暴雨与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发生,加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风景区的灾害脆弱性增加.未来对于自然灾害的风险防范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日趋严峻。在概述风景区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提升其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工作效能的对策建议.强调黄山风景区的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工作要从注重灾时的应急救灾逐渐扩展到防灾减灾的不同阶段的工作(减灾、防灾、应急、恢复与重建),以期为风景区建立更科学可行的风险防范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拥有良好的灾害意识和应对策略有助于社会安全和稳定,从而进一步保障国家安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普通高中必修课程,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形式。本文在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提出自然灾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应灾能力。同时通过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并以社区“应灾宣传大使”的身份,为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2.
预灾与赈济是应灾、御灾的两个重要阶段.明清小说灾害主题更加注意动植物、植被等与预灾、救灾、减灾的有机联系.树叶能昭示水旱风雨灾象;神木崇拜所体现的巨木通神,被传说其能自行,且与龙宫、洪水有关.有些植物能代替粮食菜蔬,荒年救急,即明人总结"生态缓冲"的《救荒本草》.植被遭破坏就会引发灾难,明清增多了水族、树神等托梦故事.如水灾被认为是蛟龙作怪,提前搜捕则可遏止水灾;异鸟出,水灾将至,某些水鸟可捕食蛟.不能忽视明清有益于减灾、防灾、御灾的思路.首先,古来传承的有些御灾措施反而会破坏生态,诱发次生灾害.其次,有些灾害如水灾等,因其突发性,只顾救灾效果,而忽略了灾后生存问题.再次,御灾防灾,要广种博采可食之物.最后,要关注灾害迭现与动植物的依存关系,增强防灾减灾策略的理性认识和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3.
日本学校的防灾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灾害颇为频繁,由此带来的毁坏性灾难令人震撼。因此,全体日本国民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危难意识和防灾意识,自然也就对防灾教育极为重视。不仅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灾害预防、灾害应急和灾后重建等灾害对策体制和综合防灾技术体系,而且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由政府、社会团体、个人组成的全社会的防灾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教师防灾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防灾教育的实施效果。经调查发现,我国教师防灾素养整体偏低,主要制约因素为师资培训、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教学评价、长效机制与制度保障。为促进灾害教育的开展,保障灾害教育效果,应尽快通过灾害教育师资培训和防灾素养调查以推进灾害教育。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个人灾时行为反应的心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个人对灾害发生有各种各样的反应,行为反应以心理反应为基础,因此,灾时行为反应与心理反应有一种相相关系。灾害心理反应是一种心理应激反应,灾时心理应激反应与个人特质有密切关系。一个人的个性特点、灾害经历、应激反应能力、减灾知识掌握程度等都是影响灾时个人应激反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湖北水灾预防措施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湖北的灾害研究,迄今涉及灾况或灾害造成影响的成果颇丰,但是对预防灾害措施的关注却不多见,本即以20世纪30年代湖北水灾预防的主要措施-兴修水利、植树造林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对传统防灾措施的继承与发展,并分析这些措施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在防灾方面所起到 的作用及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上海教育》2013,(4):76-77
青浦区实验中学的灾害科学创新实验室,模拟火灾、水灾、地震等灾害,让未成年人早点认识灾害,学会防护本领,尊重和善待生命,减少校园意外事故,创建安全育人环境。我国地形多山地,南方多大河;处于强季风带,多地震、暴雨、强风、干旱等自然灾害;国民普遍缺失防灾教育,漠视生命;人口世界第一,生命维护系统和灾害防御设施却十分脆弱,人祸往往大于天灾。地处大江大海边的最大城市上海,防灾形势严峻,在中学建立实验室,开展防灾教育和灾害科学创新研究十分必要。青浦区实验中学是上海市的课程教学改革基地学校。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增多,政府防灾减灾的任务越来越重,耗费的人力、财力也不断加大。但政府不能只是被动地"应急"自然灾害,而是要研究如何把防范的重点放在灾前,防患于未然。本文结合现实,论述了灾前预防的意义和政府的基本责任,提出了在全省建立灾害业余预警员队伍的思路,阐述其重要性,对当下以灾害"应急"替代"预防"的倾向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19.
清代乾隆时期(1736—1795)是我国自然灾害史上一个重要时段。统计分析表明,这一时期成灾性自然灾害的特点主要有:灾害种类繁多,以水、旱、雹灾为主;灾害频繁,被灾州县厅次众多;各灾种的地区分布存在极大差异,并带有明显的空间上的群发性;灾害的发生呈现时间上的连续性和集中性;等等。  相似文献   

20.
北京面向世界城市的所有构建绝非仅仅大规模"盖房子",单方面追求经济复兴。本文从建设世界城市的基础与优势出发,选取了北京无法摆脱的事故灾害风险及危险源,提出了适应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世界城市分段建设的安全风险目标及策略。世界城市需要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设计的水准及相应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