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以"0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为研究对象,以"0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为前提认知,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理论,着重探究当今高校"00后"大学生恋爱的主要困境,并致力于从高校、家庭、自我三个维度寻求解决对策,培养"00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心理,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恋爱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种普遍现象。从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入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处理,列举了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及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探讨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疏导大学生感情困惑的对策,提出了应引导学生端正学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3.
范爽 《文教资料》2010,(33):208-209
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已经成为校园里比较普遍的现象.他们恋爱的主流意识是健康的。他们敢于追求理想爱情,恋爱观念开放。追求富有浪漫气息的爱情生活。但是由于本身的局限性.他们又容易在恋爱问题上出现一些误区。本文主要从目前大学生的情况出发.分析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和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措施来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的和谐环境.社会的和谐构造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90后"大学生深受全球化、市场经济以及社会变迁、社会结构转型等因素影响,"90后"大学生心态开放,求知欲强,新的恋爱观,消费观正在形成."时尚、个性、自私"是他们的代名词.通过对"90后"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充分了解其思想特征及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是我们日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近期,某地高校连续发生大学生因恋爱情感问题引发的伤害事件,暴露出当前高校大学生校园恋爱观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因此,全面总结大学生校园恋爱观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校园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因素,探讨大学生校园恋爱观教育引导的有效方法,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恋爱是高校校园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大学生树立什么样的恋爱观将会对其人生产生长远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此不能回避,应该采取积极介入的态度,根据大学生恋爱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7.
恋爱和婚姻是人生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恋爱意识是健康的,他们勇于追求理想的爱情,恋爱动机多元化,择偶标准多样化,爱情观念开放,重视恋爱过程,不强调爱情结果。社会经济转型和多元化对大学生的恋爱观造成了负面影响,高等学校有必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大学生的恋爱受挫能力,引导大学生从恋爱的误区中走出来,形成正确的恋爱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8.
以绍兴某高校"90后"大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对他们的恋爱观展开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调查材料,了解了"90后"大学生恋爱观基本状况,提出了加强恋爱观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观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校园文化之一的大学生恋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直以来都倍受关注的现象。从本质上说,大学生的恋爱观是一种价值取向,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本文主要从女大学生恋爱的普遍现象出发,分析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观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及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关举措使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从而为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及交流愈加突显其自由化、个性化、虚拟化的特质,在推动世界进程的同时不免泥沙俱下,大量不良信息泛滥恣肆扰乱了信息传播环境,对当今青年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尤其是恋爱观的树立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高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新媒体视域下探究90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特征及行为特征及其对恋爱价值观的影响,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恋爱观,对帮助学生成长,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恋爱,是每个青年在人生道路上迟早都会遇到的事情,也是每个青年人(包括大学生)最为关心的切身问题。过去,在高校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不准谈恋爱,所以,对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观的教育甚少。实际上,学生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和指导。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恋爱观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高等学校思想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校学生谈恋爱现象渐趋普遍,但在恋爱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恋爱中过分强调自我,忽视恋爱责任;恋爱过程随意性大;恋爱至上现象增加;两性关系随便,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等现象.大学生恋爱观上的偏颇既有个人因素又有社会因素.本文认为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坚持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使三者形成合力,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恋爱观以及道德观教育,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在校大学生的恋爱观,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现象较普遍,多数学生恋爱动机端正,恋爱比较单纯,部分学生在校不打算谈恋爱。结论分析研究在校大学生的恋爱观,对大学生的恋爱进行科学的引导,既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利于学校,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实证调查法,并从情感社会学的角度对当代中日女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呈现内外矛盾的特征,精神上追求的是世界爱情名著中描写的"柏拉图式"的理想主义,实际生活中却是"功利实用型",恋爱的目的在于有保障的婚姻。而日本女大学生的恋爱观是内外一致的"愉悦型",受功利因素影响较少,追求恋爱经历上的多次体验,相对独立地看待恋爱与婚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面对"恋爱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这个事实,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去引导、教育、帮助。高职院校必须主动关注大学生的恋爱生活,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恋爱观普及教育、个体化辅导、网络咨询、恋爱挫折干预等方式,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恋爱观念和恋爱行为,疏导恋爱矛盾和纠纷,引导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和恋爱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昕  赵凯  吴薇薇  管颖智  韩云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2):115-116,120
当部分高校宣布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的规定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大学生恋爱再次受到普遍关注。针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对恋爱的态度与正确恋爱观是否已经形成等问题,我们利用分层抽样方法,从恋爱状况、恋爱动机、恋爱态度、恋爱与学习关系等四个方面分析我校大学生的恋爱观。分析表明:在校学习期间,大学生对于是否涉足爱河应该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7.
当前,恋爱已经成为校园里的普遍现象。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平均在20岁左右,是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趋于成熟的时期,他们渴望爱情。但恋爱无果后随之而来的是思想观念上的排他、波动、因情所困、荒废学业,甚至出现令人心痛的失恋自杀事件等,都让社会不断地质疑大学生的恋情。因此,了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成熟、理性的恋爱观,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90后"高职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行为特征和价值观基本现状,对有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该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恋爱观、职业观及生活观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结果显示,"90后"高职学生在具备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同时,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19.
恋爱问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常见心理问题,究其原因是大量非理性问题恋爱观的存在,这些问题恋爱观对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产生着消极影响。问题恋爱观呈现出不同的类型与特点:有精神寄托型、一厢情愿型、放纵情欲型、有利所图型、随波逐流型、恋爱恐惧型、虚拟网恋型。通过梳理这些问题恋爱观,可以透视出大学生存在的非常恋爱心理,从而解析大学生在恋爱中出现的无助、无知,最终寻求问题恋爱观解决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68):180-181
由于女大学生在爱情中扮演着特殊角色,对女大学生爱情观的综合研究,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心理引导,对当代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某高校286名女生的问卷调查,得出他们在恋爱观、性观念以及对恋爱中价值观的看法,总结95后大学女生在恋爱观上存在的问题,进而试图探讨女生恋爱心理教育途径,希望为大学生德育尤其是女生团体教育提供一个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