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路建宁 《传媒》2023,(20):38-4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主流媒体借助年轻态表达实现“出圈”传播的路径探索引发关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现象级的“出圈”传播,是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示范引领。在内容生产上,“出圈”传播要突出角色化作为信息载体的作用,培养网红主持人,探索精品节目创新;在传受角度上,要以用户为中心,做好真诚平等交流,用新技术赋能传播创新;在平台建设上,要塑造年轻态、人格化的功能和形象,整合搭建新型媒体平台。  相似文献   

2.
浅析电视台举办选美比赛的营销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选美”活动:第53届世界小姐决赛的110名准“世界小姐”中国行;凤凰卫视的“中华小姐”在香港举行;以“健康智慧、和平向上、崇尚自然”为主题的“2003首届中国小姐风采大赛”在北京、上海、湖北等十个赛区举行;此外,还有上海小姐评选、世界模特大赛、国际内衣模特大赛、旅游形象大使评选等。因此有人说2003年是中国的“选美年”。而其中许多选美活动,不乏各大电视台参与策划,例如仅在广州,就  相似文献   

3.
郑颖 《新闻前哨》2002,(7):32-33
广播的传统特性包括可听性、及时性、通俗性等,在广播的所有特性中,可听性是根本,是灵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听众对广播的要求不断发生变化,可听性的标准也在改变。以前,广播是公众获取党的方针、国家政策的主要渠道;现在,公众听广播希望获取各种信息,欣赏、娱乐和休闲。为适应听众新的需求,广播节目的内容和形式都在作不断地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到:一、增强节目的可听性1、从“面面俱到”到“量身定做”。必须注重开发个性化的贴身服务项目,以特色鲜明的节目,稳住目标听众群体,并争取把“非注意力”听众变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宋珊 《记者摇篮》2004,(8):36-36
记得前两年,据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等单位的“六城市青年观众电视收视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主持人竟以15.9%的百分比居于调查结果的末位。在对主持人“不受欢迎理由”的调查中,73%的人认为“主持风格做作”;43%的人认为“千篇一律呆板”;87%的人认为“个人风度差,浅薄、卖弄、油嘴滑舌却绕不到地方”;49%的人认为“涵养差,一看就是背稿子”;48%的人认为“表现个人,与栏目游离太远。”  相似文献   

5.
“相约星期六“停播,《今晚我们相识》停播,《今夜情缘》也已“不再播了”。一度潮水般汹涌而来的电视婚恋速配节目,在不算长的时间里,又潮水般地纷纷改弦易辙。这种结果耐人寻味,也是节目创办者始料未及的。这些电视速配节目缘何短命?既有外在的原因,也有内在的因素;既有节目内容的贫乏,也有观众收视心理的变化;既是竞争的必然,也是节目选择多元化的结果。下面仅就这一问题作一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6.
电视竞争愈演愈烈,媒体市场划分愈细愈专,各大电视台凭借资金优势、人才优势把节目办得越采越丰富,频道分得越来越精细,功能到位也越来越明确。城市台作为这“巨人”丛中的“小个子”该如何寻求生存的夹缝呢甲走“地万化”发展之路,塑造“个性”,出好“地方牌”,是城市台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7.
王旭 《军事记者》2013,(3):51-52
随着国家形象日趋受到重视。作为国家形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军队形象成为关注的重点。媒介对军队形象的塑造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军队形象的认知和判断.对于增强我国军队“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军事节目是当前媒介军队形象塑造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就军事电视综艺节目展开分析.探寻其在军队形象塑造上的作用。一、军事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轨迹与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8.
孙峰 《青年记者》2007,(24):112
主持人是节目形象的塑造者,在听众的期待中,个性化的节目主持人已经不再取决于个人魅力的表现,而是集合了栏目内容的特质。在众多广播节目中,“个性化”是成功的一个标志,它实质上是被挖掘出来的。在主持人个性的塑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9.
杨璐  李睿 《声屏世界》2008,(5):38-39
儿童作为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社会群体,与电视综艺节目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最初的“综艺晚会型”节目中,便能经常见到儿童的身影。然而,随着电视综艺节目竞争的日趋激烈,儿童开始有意无意地被作为一种差异化的诉求点,为节目设计者所运用;另一方面,由于少儿节目和少儿频道的发展,少儿节目工作者也纷纷将综艺节目作为吸引收视率的法宝,与儿童群体进行融合。在这两种实践中,儿童在电视综艺节目中的角色、功能不断变化,而由此产生的问题和影响也逐步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0.
于皓 《中国广播》2008,(9):55-56
“角色”,本意是指在戏剧或者影视剧当中由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是针对演员而言的。而我们这里所说的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意识”和演员的角色意识有着本质的不同。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意识”,意在主持节目时,按照不同的节目传播需要,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时地调整自己的主持技巧,主动地关照所要表达的内容和面对的受众,以求获得最佳的节目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电视节目形态的不断丰富,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主持人角色化就是一种较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所谓“角色”,一般指的是艺术创作过程中塑造出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是一种表演的过程。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表演,前几年就有专家对此提出看法,于礼厚在《新闻工作手册》中就明确提到:“节目主持人不是表演者”;  相似文献   

12.
董辉 《记者摇篮》2009,(6):79-79
“角色冲突”是指因角色期待或角色认知的矛盾、对立或抵触,使个体在角色体现时所出现的进退两难的状况。当节目主持人处于“角色尴尬”的境地时,冷静下来研究主持人角色冲突产生的原因,讨论一下怎样合理进行角色冲突的调节,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香港居民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篇报告分析了一般香港居民对亚洲女性在广告中被塑造的形象的看法。在调查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广告中经常把女性塑造成性的象征或依赖性的角色。结果表明,女性对此问题的觉察程度与男性没有差异;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较多地同意广告把女性塑造成性的象征或依赖性角色;不同收入的被访者所持意见并没有明显差别;对此批评最多的算是“传统化—中国化”和“传统化—中间”倾向的类集群;而长时间收看电视的观众较不同意广告经常把女性塑造成性的象征或依赖性角色。就总体而言,香港居民对上述问题的批评态度是较温和的。究其原因,文化传统和现代化是导致人们态度差异的重要因素,同时,香港也是一个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的地区,无论是广告创意还是在其他社会观念上。  相似文献   

14.
何超 《声屏世界》2005,(7):32-33
“主持人是个人魅力与精神完善的人”,要真正在众多的主持人中脱颖而出,必须具有自身独有的个性特征。那么什么是主持人的个性,主持人在节目中应该如何来塑造自己的个性风格呢?笔者想就这一话题谈谈个人之见:  相似文献   

15.
自古道:“人靠衣妆,马靠鞍”,一个电视台也需要名主持人来参与塑造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6.
随着广播电视集团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和观众对电视节目细分化要求的不断提高,电视频道专业化势在必行。理论上,频道专业化有利于集中优势,减少重复浪费,有利于突出媒体特色,减少频道一窝蜂搞“小而全”的不良现象;但在实践中,担心专业化节目流失已经稳固的观众群,分流收视率,从而影响广告创收,确实是阻碍频道专业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形态的不断丰富,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主持人角色化定位成为一种较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所谓“角色”,一般指的是艺术创作过程中塑造出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是一种表演的过程。本文所提的角色化现象指的是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的“有角色表演”,是主持人在节目中达到的表演和主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李若冰 《新闻世界》2013,(6):104-105
随着我国社会和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不断涌现。主持人应该是一台节目的“总导演”或“总指挥”,同时又是一台节目的具体“操持”者,这种特殊的角色对其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不但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广博的知识积累和娴熟的业务技能,还应努力形成为广大受众所喜爱的独特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19.
应波 《视听纵横》2001,(4):38-39
近一两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临近,随着出国热、留学热、旅游热的兴起,随着网络化进程的不断扩大,世界正在变得像个“地球村”,人们渴望与外界交流沟通,了解这个不断变化、日新月异的大千世界,掌握一门甚至几门外语是人们渴望的。  相似文献   

20.
时下,有许多广播电台尤其是地广播电台,经常将节目主持人与广告播音员的角色混在一起:电台主持人做完节目后,还会在后半个时段主持医疗“讲座”,或者其他一些以“讲座”为名的广告“节目”,多冠以《健康广场》、《音乐与健康》、《康乐园》之类的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