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绛散以人桥美来只吸引人,以人格力量来感染人。主要表现在“真诚”二字上,在中坦露出一颗真诚的心,让读自己去鉴别,去品味,可信度高;杨绛散展示了她慈爱、善良、宽厚、谦逊、重义轻利、乐于助人等高尚品德和一颗“平常人”之心,同时也不乏坚强勇敢、百折不挠的阳刚之气。“人品即品”,杨绛散成功的艺术经验正在这里。  相似文献   

2.
杨绛散以人格美来吸引人,以人格的力量为感染人,她的人格美主要表现在“真诚”二字上,在中坦露出一颗真诚的心,“据事纪实”,让读自己去鉴别,去品味,可信度极高;还表现在她自身是贤妻良母,具有慈爱、善良、宽厚、谦逊、重义轻利、乐于助人等高尚品德和一颗“平常人”之心,也不乏坚强勇敢、百折不挠的阳刚之气。“人品即品”,杨绛散成功的艺术经验正在这里。  相似文献   

3.
杨绛散文人格美来吸引人,以人格的力量来感染人。她的人格美主要表现有“真诚”二字上,在文中坦露出一颗真诚的心,“据事纪实”,让读者自己法鉴别,去品味,可信度极高;还表现在她自身是贤妻良母,具有兹爱、善良、宽厚、谦逊、重义轻 、乐于助人等高尚品德和一颗“平常人”之心,同时也不乏坚强勇毅、百折不挠的阳刚之气。“人品即是文品”,杨绛散文成功的艺术经验正在这里。  相似文献   

4.
正记住别人的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在他的一篇励志文章中,劝勉一些年轻人要存有一颗感恩戴德之心,永存感恩之情。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20世纪30年代,钱钟书与杨绛在英国留学,生活很清苦,有时连房租都快交不起,但有一天,杨绛忽然  相似文献   

5.
《老王》是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的一篇生活散文。文章的主人公老王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三轮车夫,他孤身一人,体有残疾,始终生活在艰难困苦的境地之中,但他却拥有一颗纯朴善良的心。而且,这颗心经作者妙笔精点,如荷花映日,显得别样的红艳,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相似文献   

6.
瞬间的美丽     
容易被感动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才不至于麻木。瞬间,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疏远;瞬间,一颗心与另一颗心靠近——这就是瞬间的美丽。  相似文献   

7.
<正>1980年末,钱钟书在给杨绛《干校六记》一书的小引中郑重指出:"《干校六记》理论上该有七记。"他觉得杨绛漏写了一篇"《运动记愧》"。在他看来,作为参与运动的一般群众(事实上他们夫妻应当归属于受冤枉、受挨斗的右派群体中),他"惭愧自己是个懦怯鬼,觉得这里面有冤屈,却没有胆气出头抗议,至多只敢对运动不很积极参加。"杨绛没有忘记钱钟书的殷情嘱托,在1984年3月,她认真写下《老王》一文。文中,她怀着一颗内疚不安的心,回忆了在文革那段特定的历史时期里,与一位长期关照他们夫妇的三轮车夫老王的交往经历,表达了对老王善良人性的赞美与感激之情,同时也  相似文献   

8.
杨绛作为一位小说家、评论家和翻译家,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人民出版社近期推出了八卷本的《杨绛文集》。杨绛在《自序》里自谦地说:“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其实众所周知,杨绛先生不论是创作还是翻译都是用“心”在进行的,尤其是散文。她的散文文风恬淡、平和、睿智,似水,又胜酒,淡泊中寓着浓郁,平静中饱含深情,干净明晰的语言在她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杨绛的散文名篇《老王》刻画了老王“金子般的心”和“善良”的品格。命运悲苦而又无比善良的老王,不仅让杨绛“愧怍”,而且让很多读者也心有戚戚焉。可文章最后那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让许多老师难明其理。有些教师在解读时只好硬生生地把教参上的现成说法直接端给学生。这实际上是没读懂文本的体现,是对文本的浅入浅出。  相似文献   

10.
杨绛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她出生在辛亥革命前夕,童年时代便历经战乱和生活的动荡。青年时代,又赶上了"文革",并深受其害。到了晚年,相继失去唯一的女儿和与自己伉俪情深的丈夫,一生多舛。先生生于乱世,自始至终怀有一颗与世无争的心。她尝尽人生百味,始终明媚从容。在她耄耋之年回忆往昔,依然为曾经自己没有很好地善待一个底层车夫老王而耿耿于怀,写下文字来祭奠逝者,反省自我。这样的情怀,已经不是单纯的中国有良知的士大夫的情怀,那是一种悲天悯人的大情怀。本文便是透过《老王》一课中的"愧怍"一词,深度解读杨绛先生与生俱来的大爱品格和善良本质。  相似文献   

11.
海子  娟子 《小学生》2006,(7):28-28
一颗心是孤独的,两颗心也是孤独的,可是三颗、四颗……三百颗、四百颗孤独的心聚集在一起,彼此温暖,你不会再感到孤独——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颗心感动另一颗心的事业。"这是刘彦丽常讲的一句话,也是朴实却不简单的一句话。她用自己那颗火热的心感动着一颗又一颗心灵,在感动中开拓着火红的事业,在感动中提升着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寻觅一个清静脱俗的万里长梦——享受单纯姜婧婧昨夜,读杨绛先生所著的《我们仨》,感慨颇深。手捧这装帧朴实的佳作,浏览先生行文的亲切、平易与率真,似乎捧着一颗透明纯净的水晶般的心。分享着她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对家庭的一往情深,对爱情的执著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在这世事纷扰、物欲横流、变幻多元的世界,在这人言错综、诸事复杂的社会,以钱钟书、杨绛先生一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在国内无人能出其左右的名气,却始终固守一方净土,享受无尽的单纯,实在是令人汗颜,令人钦佩之至。人生在世,坎坷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把握自己的心理态势,保持乐…  相似文献   

14.
海子  娟子 《初中生》2006,(7):4-9
一颗心是孤独的,两颗心也是孤独的,可三颗、四颗……一百颗、两百颗孤独的心聚集在一起,彼此温暖,你就不会再感到孤独——[编按]  相似文献   

15.
我并不是一个贪心的人,我不奢求像猫一样有九条命,一条一条接一条。我只想有三颗心,三颗完完整整地跳,它们不必你方跳罢我登场,我只想要三颗同时跳动的心。只有一颗心的日子并不是艰难得过不下去了,只是我一直在想……若能三心二意,那该有多好!  相似文献   

16.
幼时第一次学到“心”这个字的时候,老师说,“心”是一把铁勺子,正在炒几颗豆。豆子会蹦啊,最后两颗豆子掉在了“心”外,只有一颗幸运豆留在了勺里。我至今感谢这位老师,把个“心”字说得这般诱人,  相似文献   

17.
《老王》是一篇自读课文。本文内容单纯,线索简明,比较容易把握。文中所写的事情很琐碎,时间跨度也长,在文中,老王是一个常常被别人忽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普通人。全文流露出作者杨绛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的关爱与同情,作者的善良和爱心表现得非常含蓄,作者一家为什么能去关心一个普通人?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揣摩体会就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很好启示。  相似文献   

18.
懂你     
楼剑波 《课外阅读》2011,(2):110-110
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常听到那一声声心的呼唤。孤独无助时,那颗心在企盼;疲惫困惑时那颗心在企盼;被人误解时,那颗心在企盼;欣喜雀跃时那颗心在企盼……于是我的心也常与那一颗颗企盼的心相撞、相融,让我的心真真切切地告诉他们:我懂你!!!  相似文献   

19.
本节课教学的一篇散文——《老王》,是杨绛的作品。杨绛的散文,大多朴实无华,用真实的笔触抒写着许许多多爱恨情愁,叙述着一个又一个小人物的简单而又深有感触的悲欢故事。写好这些小人物,有赖于杨绛的细腻与博学,而解读这些小人物,若只停留在简单的情节了解上比较容易,解读作者的文风则难。于是,我把杨绛的《老王》放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上,放在审美的坐标中,引导学生去解读,去感悟。  相似文献   

20.
吕嘉兴 《学语文》2009,(1):14-15
(课前播放《感恩的心》)一、导入课题(教师:刚才同学们听了陈红演唱的《感恩的心》,今天我们要写的作文也和“心”有关,请看大屏幕中的作文原题)一颗雄心,是高飞的翅膀;一颗爱心,是挡风的屏障。坚强的心能高过大山,纯洁的心能宽过海洋。感恩之心可以获取真情,宽容之心可以赢得尊敬,奉献之心可以温暖人间。一颗心,是一束光;万众一心能把整个世界照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