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选取少年儿童“压水花”训练方法开展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1)跳水动作由7个环节组成,分别是起跳、连接、空中翻腾、看目标、打开、打开后控制、入水;其中入水是动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动作的最终体现.而入水“压水花”技术是运动员跳入到水中时没有水花溅起,能否压好水花往往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得分,决定比赛的成绩,事实上许多国内外的大型比赛中,裁判员也把入水效果作为评判动作质量的重要因素.(2)少年儿童运动员在最初的学习阶段,对于倒置入水概念还没有建立,直接在水上训练用数量和时间来堆积,这样成效慢而且不能很好的掌握正确的入水“压水花”技术,采用一套更加科学、系统、全面的“压水花”训练方法,可以使少年儿童运动员更快、更有效的掌握“压水花”技术,使中国的跳水运动技术得到稳固更快的发展.(3)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游泳学校跳水队6名运动员进行为期3个月的入水“压水花”技术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运动员“压水花”成绩大幅度提高,有效地解决了运动员入水“压水花”这个技术问题,使参加实验训练的运动员比赛成绩明显提高,获得了四川省青少年跳水锦标赛冠军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2.
陈莉 《游泳》2014,(4):62-63
在跳水比赛中,入水压水花技术的好坏是衡量整套跳水动作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决定跳水运动员得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跳水比赛中,优秀运动员总是从轻松有力的起跳开始,以优美准确的入水动作结束。因此,人水技术好坏,对给观众留下什么印象和对裁判员的评分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跳水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要求运动员不但要掌握很好的起跳技术以及在空中完成各种各样的动作,而且还要掌握正确的翻掌压水花的入水技术。目前,在国际跳水比赛中,例如在廿一届奥运会和1977年世界大学生运动  相似文献   

4.
跳水"压水花"动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流固碰撞跳水“压水花”动作计算机模拟和水花成形机理研究结果,提出平掌撞水、撞揉结合的“压水花”理论和方法。采用双盲实验法,对实验对象在实验训练前后的“压水花”成功率进行评估、统计处理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用撞揉结合的“压水花”理论和方法指导实验训练,能够更快地帮助运动员建立“水感”,缩短“压水花”动作的训练周期,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被外国朋友誉为跳水“皇后”的我国著名跳水运动员陈肖霞,她那精湛、漂亮的压水花技术受到国内外跳水界同行的赞赏。她的这一技术在战胜世界女子跳台跳水冠军、苏联运动员卡列琳娜和多次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击败不少名将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08,(7):126-127
当你观看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时,也许你最关心的,是郭晶晶与吴敏霞在一连串优美动作后,是不是漂亮地压住了水花。但却少有人知道,她们跳水服的身后,有从而减少水花。在入水时能将泳衣与身体间的水迅速排干,减小阻力  相似文献   

7.
跳水训练中动作打开后的入水与压水花技术是跳水项目得分比重较大的部分,因此一直是众多教练比较关注的问题,本人在训练实践中发现:倒立辅助训练能够加速少年运动员对入水及压水花技术的掌握。这种训练与水上训练相结合,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认为:6、7岁的儿童是进行系统倒立基础训练与入水压水花技术训练比较适宜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跳水"压水花"技术运动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压水花”是竞技跳水比赛中的关键技术,在训练中已经探索总结出不少“压水花”技术的训练方法,但在理论研究上,还远落后于实践。应用有关力学原理和流固耦合理论,对人、水碰撞过程进行简化和计算机模拟,并对“水花”形成的机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讨,总结出不同形状固体(运动员入水时的手形)、在不同务件下撞击水面时“水花”形成的规律,根据计算机模拟结果和理论研究的成果,对“压水花”技术进行生物力学研究,提出“平掌撞水,压揉结合”的水花控制理论和方法。经对江苏省跳水队部分运动员中进行实验训练,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1、倒立训练在入水压水花训练中的作用 倒立训练首先能刺激神经系统,克服人体直立状态中形成的习惯性方位感的干扰,改善跳水运动员在垂直倒立姿势入水时的空间方位和身体下落速度的判断 能力。发展了专项所需的运动时空知觉。所以能提高少年运动员在空中身体的控制能力及最后入水垂直效果,因而倒立辅助训练对压水花技术的掌握无疑是有益的。其次,压水花技术对上肢及躯干的力量素质和身体复杂运动的控制能力要求很高,而倒立动作对运动员肩、腰、手腕及整个身体支撑的力量,以及控制身体运动的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所以这种训练符合跳水入水和压水花的要求。再次,6、7岁儿童,由于空间方位知觉发展尚未定型。而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调控能力正在快速发展之中,因此,如果能对这些小运动员。及时地进行系统地倒立辅助训练,便能加速压水花技术的掌握。  相似文献   

10.
入水是跳水动作的最后一个技术环节,入水能否呈90度垂直,并且有很好的效果,是裁判评分的一个重要依据,直接影响整个动作的得分。而控制入水则是体现基本功的关键。在少年儿童阶段入水技术的训练在训练课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目的是通过大量的入水训练。提高入水的准确性和效果。要想使跳水动作的最后一个环节身体垂直入水,并且有很好的水花效果,身体的控制在入水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控制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入水水花的效果,也直接体现了一个跳水运动员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入水技术是跳水运动中的关键技术,完美的入水技术发挥,对入水压水花的顺利完成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优秀跳水运动员训练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选题依据当前,我国跳水运动已成为世界四强之一。中国运动员以难度大、快速的翻腾转体动作及出色的入水压水花技术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并多次在世界性的重大比赛中以至奥运会上夺魁获胜,成为一支实力雄厚的世界跳水新军。可以这样认为,中国跳水运动的发展走了一条成功之路。中国跳水的优秀人材是连续不断涌现的。如六十年代有梁伯熙、黎振德、杜度、张秀伟,七十年代有李孔政、吴国村、钟少珍,八十年代有陈肖霞、周继红、李  相似文献   

12.
优秀跳水运动员弹跳力的训练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刚 《游泳》2005,(4):21-24
一、发展弹跳力在跳水项目中的意义:跳水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运动项目,同时也是我国的优势项目。众所周知,竞技跳水运动被称为“一秒钟艺术”,也有“空中芭蕾”之美誉。它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瞬间完成起跳、腾空、翻转、入水等一系列难度技术动作。现代的竞技跳水运动要求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要“高、难、美、准”。如果没有很强的弹跳力,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起跳高度低,肯定也完成不了什么高难度的动作,更谈不上能够把跳水动作完成得优美和准确。这样的跳水动作在比赛中,裁判员是不会亮出高分的,那么,运动员也就无法与对手相抗衡,这样看来一名跳水运动员如果想尽快的提高自身跳水技术水平,发展弹跳力这项工作是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课  相似文献   

13.
十年前,对于少年运动员的跳台训练争议是比较大的。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跳水运动水平迅速提高,并在一系列重大的国际比赛中,尤其是在跳台项目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一大批优秀的,有才华的少年新秀登上高台跳水的宝座,他们以轻巧、优美的姿态,惊人的难度,准确绝妙的入水压水花技术,使国内外观众、行家们为之倾倒。我国著名运动员陈肖霞、李宏平李孔政等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在国际跳坛上,少年选手也越来越显示出高台跳水的才华、突出的如苏联少年女选手洛巴金娜13岁就夺得“春燕”国际跳水邀请赛的冠军。今年,她的跳台自选动作难度系数已达到3.0,并又一次在“春燕”国际邀请赛上夺得女子跳台桂冠。我省跳水项目,十年前处于全国中、  相似文献   

14.
1 问题提出当今世界跳水由于水平越来越接近,必然导致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又集中在动作的难度、质量(动作优美、规范和压水花)以及稳定性上。在动作难度、质量、稳定性三大要素中,难度的发展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衡量一个国家跳水运动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难度上是否处在领先地位。我国跳水从80年代开始,发展非常迅速,在世界大赛中先后获得几十块金牌,成为世界跳水王国之一,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广大跳水运动员、教练员  相似文献   

15.
<正> 跳水运动是运动员在跳板或跳台上起跳、腾空中完成一定的动作,最后入水为结束的一项非周期性的空中技巧运动。跳水比赛参赛者依次进行。每个动作只有一次机会,场上气氛紧张热烈,运动员既要集中精力、准确、完美地完成动作,又必须时时处理好观众、裁判、自身和对手得分变化和各种应激,因此,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沉着、自信、集中精力地完成每一个动作。  相似文献   

16.
刘犇 《游泳》2010,(2):54-56
在跳水运动中,走板起跳技术是跳板跳水中最基本的技术,同时也是跳板跳水中难以掌握的技术。走板起跳技术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空中动作和入水效果,影响动作完成的质量和比赛得分。随着当今跳水运动的飞速发展,一大批少年选手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世界跳水运动水平迅速提高,随着国际跳水规则的不断更新,一大批新的难度动作应运而生,并将出现在跳水比赛当中。与此同时,在动作质量上,运动员刻意求工,力求达到完美无瑕的程度。这种既有高难度又有高质量的势头,必将使世界重大跳水比赛的角逐更加激烈。可以肯定地说,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只凭技术训练水平是不够的,还必须  相似文献   

18.
柯紫丹 《游泳》2014,(3):66-67
在笔者多年对少儿运动员打基础执教过程中,对压水花技术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实践与摸索,总结出一套比较简单而又实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使一批较小的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压水花的技巧,成功率达95%以上。在此本人就少儿跳水运动员初期压水花技术的训练谈一些体会与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女子十米台跳水中的二组动作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以及2010年全国青年跳水冠军赛、2011年全国跳水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2012年全国跳水冠军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第14届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伦敦跳水世界杯,五大比赛中女子跳水十米台二组动作成绩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在比赛中运动员二组动作完成质量不高,发挥不稳定,得分不高,势必会影响到整体成绩的排名.通过这一现象对二组动作的技术和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走访专家,并对国家队、省队教练发放问卷,得出有效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通过训练实践体会到,对初级跳水运动员采用水上保护带吊拉法,不仅可以消除恐惧心理,大胆按要领完成动作,而且也是进一步体会在空中入水时身体的最佳位置和最后入水时压水花技术的最有效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