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明年举行的台湾大选,将不是一般意义的台湾领导人选举,而是一场涉及“台湾定位”与“国家认同”的选举,是一场“捍卫中华民国”与“台湾独立建国”的决战,大选结果对台湾未来的统独定位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它的名称多有变化。 早在春秋时期,大陆人民就知道东南海中有个“岛夷”,即今天的台湾。战国初期的重要史籍(尚书·禹贡》篇称,中国当时分为九州。台湾归属扬州范围。 先秦时,称台湾为“瀛洲”。《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秦灭汉兴,称台湾为“东 ”。三国时,又称台湾为“夷洲”。 隋唐至宋朝时,称台湾为“流求”;元朝时,又称台湾为“琉球”。明朝初叶,称台湾为“东番”;商船横渡海峡时,习惯上以台湾北部高山为辨别方向的标记,以山势…  相似文献   

3.
王中连 《新高考》2005,(7):111-114
2004年5月20日,陈水扁完成了所谓的“就职典礼”后,在台湾岛内和国际上的“台独”分裂活动便逐步升级。(1)进一步谋求通过所谓“宪政改造”,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企图“使台湾成为一个正常的、完整的国家”。(2)公然声称所谓“中华民国国号的最好简称就是台湾。”鼓吹“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3)继续推动所谓台湾“参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由于清廷对台湾“番民”实行“弃”和“剿”的消极政策,从而使得台湾岛内民族矛盾非常尖锐。刘铭传为了促进了台湾岛内的民族融合和加强对“番地”的管理,便实行了“以抚为主,攻心为上”的“抚番”政策。由于刘铭传“抚番”方法得当,措施得力,终于将台湾的全部“生番”归化,为台湾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5.
继7月18日以台湾“总统”身分致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出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遭到拒绝之后,陈水扁于27日第二次去函潘基文、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王光亚,“再接再厉”要求加入联合国。陈水扁重申他推动“以台湾之名加入联合国”的决心。对于美国反对,他声称“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绝不涉及‘国号’变更”,也不违背“四不”承诺。陈水扁同时歪曲声称台湾取得“国际组织会员身分”,完全符合“与台湾关系法”所定义的台湾现状。  相似文献   

6.
童伊 《科技文萃》2001,1(1):146-150
近年,随着台湾的领导人在对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不断玩弄各种手法,台湾局势更加复杂严峻。台湾文坛有关台湾文学的性质、源流、归宿、地位问题之争,随着时局和政坛的变化,也波谲云诡,变幻不止。争论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把“乡土化”、“本土化”蜕变为脱离统一的中国文学而“独立”的“台湾意识”、“台湾文学”,为“台独”张目。最近,台湾当局又公然决定在全岛的大学里设置“台湾文学”系、所,着手编印教材,开列课题,大批划拨经费,大量招兵买马,而把中国文学列入了“外国文学”的系列,在文坛上和文学高等教育领域里树起了“台独”的黑旗。  相似文献   

7.
台湾的技职教育及其改革与发展动向台湾的职业教育称为“技术及职业教育”,简称“技职教育”。它是台湾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台湾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台湾舆论所公认的,被认为是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台湾经济正面临许多新的情况,教育自身也...  相似文献   

8.
在台独势力日益猖獗,分离主义思潮俨然成为台湾一切化活动的基本教义,成为意识形态霸权的情况下,台湾坛围绕着“中国结”与“台湾结”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论战,有的还成为“事件”,如两岸诗学交流的碰撞、挑战独派霸权论述、“皇民学”的复辟、“台湾学经典”争辩的政治化、学史编写问题上的“双陈”大战,从中不难看到世纪末的台湾坛的走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台湾的技职教育及其改革与发展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的技职教育及其改革与发展动向●杨金土台湾的职业教育称为“技术及职业教育”,简称“技职教育”。它是台湾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台湾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台湾舆论所公认的,被认为是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台湾经济正面临许多新的情况,教...  相似文献   

10.
危机四伏的台湾石善全贫富悬殊日益扩大在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当局为维护社会稳定,推行所谓的“均富”政策,一度为世人称道。但是,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所谓“均富”局面已难以为继。据台“行政院主计处”公布的资料显示,1994年台湾最富有...  相似文献   

11.
日本依靠侵略中国起家。政府培植资本家,资本家效忠政府,“生意跟随国旗”,台湾成为目资一统天下的“宝库”。离开了国家权力和财政政策就不可能理解台湾经济。对台湾的所谓“开发”,实质是殖民掠夺;所谓“资本主义化”,实质是日本化、殖民地化、人民贫困化。土地、币制、财政、金融、商业、关税等各项政策,无一不是其体现物。台湾经济实乃一典型殖民地性质的畸形物。以华人之地,华地之民,华民之财,反作侵华之资,使台湾成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养料”与“南北并进”的兵站基地,这才是对日本侵占台湾所作所为的的评。  相似文献   

12.
1968年。台湾实施九年“国民”教育,将“指导活动”正式列入了“国民”中学课程体系,并且规定各校须设置“指导工作推行委员会”,聘用“指导教师”担任辅导工作,自此,辅导工作在“国民”中学全面展开。随后,台湾的学校辅导工作进一步从初中向上推进和向下延伸,并由此构建了完整的学校辅导体系。因此可以说,辅导活动课程不仅是台湾学校辅导工作正式推展的标志,而且更是台湾学校辅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近十几年来,台湾金融管理部门为适应岛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贯彻台湾当局“经济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之既定方针,致力推动金融的“国际化”。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与成效。近几年台湾外汇储备稳定增长和金融实力不断增强,这表明台湾已实行金融“国际化”。本文将分析台湾推行金融“国际化”的措施、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4.
198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清朝政府同日本国签订《马关条约》,台湾从此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50年之久。期间,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和“同化”政策,妄图割断台湾人民同中国大陆的历史文化联系,将台湾人民同化为日本的“忠良臣民”,将台湾变成他们永久的殖民地。然而60年的今天,李登辉和陈水扁当局步日本殖民者的后尘,大搞“台独”的“去中国化”活动,以实现他们搞“两国论”的迷梦。历史将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15.
民进党纲写明要建立“台湾共和国”,是陈水扁和李登辉大搞“台湾正名”的根本原因。扁李企图藉今日“中华民国”之名行未来“台湾独立”之实。这是“台湾正名”的真实阴谋。  相似文献   

16.
台湾统一比港澳回归有更多的不利因素,国际方面主要表现在台湾问题存在较强的冷战思维和较大的国际阻力,岛内方面表现在台湾民众的“统一”心情,不如港澳民众的“回归”愿望更强烈。解决台湾统一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加快发展中国自身实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区别对待国际各种不利因素。充分利用两岸共同历史化和民族血缘关系;采取“扩大放小”的方针处理台湾岛内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台湾岛内“台独”分子,为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重弹台湾主权归属“法律地位未定论”之老调。对此,本文从多方面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剖析与论证。评述台湾归属中国是天经地义的。  相似文献   

18.
5月19日,台湾政坛刮起了一场政治风暴,其政治影响力丝毫不亚于即将于每二天举行的台湾“总统就职典礼”。当天上午,在国民党“中常会”上,国民党主席连战提出了台湾两大“在野党”——国民党和亲民党合并的主张,并获得了一致通过。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台湾社会,励志话语的言说和传播已成为一种稳定的、长期存在的、群体性的心理需求,并已沉淀为一种文化传统。在后海角时代,台湾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领域都面临困境,于是,励志成为台湾民众更加迫切的心理需求。一些台湾电影用“台湾当自强”之类的励志话语,借重“咸鱼翻身/逆转胜”的“失败者美学”,营造了热血澎湃的励志神话。但一部分台湾励志电影所张扬的励志精神,已畸变成了“自嗨”式的自我赞扬,其内核是自我麻醉或自我催眠。  相似文献   

20.
乱象纷呈的台湾政坛燕平近期的台湾政坛可清热闹非常,执政的“国民党”、在野的“民进党”和“新党”纷纷进行党内提名、党内初选及阶段选举。准备参加今年12月举行的“台湾第三届立法委员”选举和明年3月举行的“台湾第几任总统”、“副总统”选举。在新一轮权力角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