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确定性知识观及其教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知识观对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有不同的影响。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表达,其存在与意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具有真理性、客观性、普遍性和一元性等特征。在它的影响下,教学目的窄化成了知识的记忆,师生的主体性受到了限制,学生的创造性受到了阻滞。自19世纪以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发展证明,知识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不一定是客观存在的真理性反映,其正确性是有条件的。它具有相对性、主观性、不完备性和多元性等特征。不确定性知识观为教师的教学创造、课程内容的创造和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如何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客观性、真理性和合理性,国内外学界迄今颇多歧见。本文从分析和回答来自波普的诘难和挑战入手,探讨人文社会科学的客观性、真理性和合理性问题。本文认为,建立正确的规律观和科学观是问题的关键;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应当在社会事件的不可逆性与社会规律的重复性、人文社会规律的普适性与非普适性、人的活动的自觉性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的统一中得到理解;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真理性追求则应在对经验方法、抽象方法、理解方法、反思方法和实践方法等的综合运用中为自己开辟道路;而人文社会评价则需借助于大空间、长时段和进化论意识来展开自己的合理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外部世界怀疑论认为我们没有关于心灵之外的对象存在的知识。马尔康姆通过扩展摩尔反怀疑论的常识论证,指出怀疑论内部的语义不融贯性:如果怀疑论是正确的,那么怀疑论者用来证明其观点的语词将无法具有其所赋予的意义。这种对怀疑论自我驳斥的语义学分析构成了反怀疑论的典范示例论证。借鉴维特根斯坦诊断语言问题的独特视角及其自身对怀疑论的讨论,文章将考察典范示例论证是否有资格成为一种反怀疑论的普适性策略,并结合当代语言哲学和认识论的特定立场(语义外在论、认知语境主义)分析该论证背后所涉及的语词(思想)之意义(内容)赋予问题,以及心灵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为辨明怀疑论内在困境和有效回应怀疑论勾勒一条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4.
怀疑论是哲学史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哲学形象 ,它是一种对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认识表示怀疑和否定的哲学学说。从其实际效果来看 ,怀疑论是一中消极的哲学体系 ,因为它把怀疑当成思维的首要原则和对待一切的出发点 ,导致了哲学上和知识上的虚无主义。然而问题并非这样简单 ,怀疑论作为一种哲学形态 ,在人类认识和思想发展史上却又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深思的是 :在从古至今的著名哲学家中 ,具有怀疑思想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 ,对于怀疑论哲学的地位和作用应该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人们常说,社会科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问。但是,各种社会现象,亦即人类自身的行为所构成的各类社会活动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吗?社会科学理论是否能反映这样的规律?对这些问题的肯定回答就是对社会科学理论的真理性内容的肯定。当然任何社会科学理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地揭示隐藏在相关的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都只能是不同程度地加以反映。对具体社会科学理论这种认识水平的探讨构成了对其真理性的判定。  相似文献   

6.
自然主义主张摒弃第一哲学,从而也就要求以一种不同于第一哲学的方式回应怀疑论问题。对于关于外部世界的传统怀疑论,自然主义者可以通过揭示其预设的反自然主义知识概念和认知主体概念来消解它;对于怀疑论的一个自然化版本——缸中脑问题,自然主义者则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次上予以回答。  相似文献   

7.
绝对不可错论和可错论是西方知识论中的两种主要的理论。绝对不可错论主张,知识是不可错的;可错论主张,知识是可错的。绝对不可错论必然导致否认人们有知识的全面的怀疑论。为了拯救知识,避免怀疑论,反怀疑论者倡导可错论,主张用可错论来批驳怀疑论。虽然可错论可以避免怀疑论,但笔者认为拯救知识论的最佳策略不是可错论,而是语境不可错论,语境不可错论是知识论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8.
当代彻底怀疑论宣称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是不可能的。面对怀疑论的攻击,怀特发展了一条内在主义式的反怀疑论方案。基于传递失败和认知资格两个关键概念,该方案指出认知者接受类似我没有在做梦一类的反怀疑论命题是符合认知理性的,因此怀疑论攻击所造成的破坏是有限度的。有一派反对意见指出,该方案只是为接受反怀疑论命题给出了实用辩护,而怀疑论者则是要求认知辩护。但经过分析可以发现,批评者对于认知辩护与实用辩护的理解过于狭隘,而怀特的方案同时给出了实用辩护与认知辩护,也对怀疑论产生的根源做出了哲学治疗。  相似文献   

9.
一般来说,在科学哲学之中,对科学理论的考察都围绕着理论表达的方式、机制及其恰当性而进行,而且无论是科学理论的陈述观还是模型观都会将表达与同构关系密切地联系起来。这些考察的哲学背景都与关于科学理论的知识论、然后是科学中的形而上学问题有关——尤其是对于知识论而言,是否可能、如何论证科学知识的真理性、客观性、合理性与普适性以及如何证成如此的科学理论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和表达及其恰当性有密切的关系。于是,与科学知识有关的怀疑论、工具主义挑战其实都来自于对基础的科学理论表达机制、被表达项的认定等产生的怀疑与挑战。可是,基于同构性的表达机制不可能完全消除对科学理论知识的怀疑论挑战。这时,科学哲学的讨论就需要超越表达并将对科学理论知识的证成引向先验的进路。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各种类型的怀疑论本质上包含这样一个共同的观点:我们没有知识.同样,休谟的怀疑论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缺乏知识.但是,体谟虽然否认我们拥有排除怀疑的确定性意义上的知识,却并不否认我们拥有后来所称的“得到辩护的真实信念”这种意义的知识.休谟的知识观由此可以称作知识二重性论题.这种知识的区分虽然预示人们所熟悉的分析与综合的二分,但同时也暗示蒯因后来对这种区分的攻击以及这种二分的消解.  相似文献   

11.
谈德育功能的发挥王在勇,宋学军_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把它混同于日子I一般的社会科学基础课,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德育,限制了德育功能的发挥;学生为应付考试只知道死记硬背知识点,认识不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限制了内在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当代哲学家对怀疑论的两种态度立场鲜明,一方认为怀疑论问题已经过时了,另一方则认为怀疑论不仅没有过时,且仍在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家Cavell持后一种观点。他从怀疑论的问题出发,展开对标准问题的探讨。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人类理解的限度和实践的限度,这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性与价值导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问题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人文社会科学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有其客观性、真理性和合理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以具有价值非中立性的人文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又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社会真理、追求价值意义和制导行为方式为目标,具有强烈的认识方法、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的功能;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性与其合理的价值导向性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和互斥的,而是有可能得到统一和协调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充分尊重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规律,合理发挥其在社会实践中的价值导向与行为…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初,黑格尔(Hegel,G.W.F.1770—1831)在考察怀疑论哲学时曾指出过一种违反辩证法的奇异现象:“自古以来,直到如今,怀疑论都被认为是哲学的最可怕的敌人”,并破天荒地用辩证法对历史上的怀疑论进行了剖析和评判。今人遗憾的是,一百多年过去了,怀疑论留在人们心灵深处的仍然是那个可怕的、丑恶的形象。它似乎与“损害科学”、“荒诞不经”、“堵塞认识真理的道路”之类的字眼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不否认、也无意掩饰怀疑论哲学的谬误和某种有害作用。但是历史的辩证法同样又不容许我们无视历史上的怀疑论特别是休谟的怀疑论的另一个方面,即它是由历史的和逻辑的必然性呼唤出来的一种暴露和回答哲学史发展中所碰到的矛盾和问题的特殊方式,是哲学史中某种革命变革的前导和必要准备,因此可以说它是哲学史上承先启后的重要的和必然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知识概念"重建"论者并不是绝对否定知识的客观性和真理性,而是试图把知识真理性的思考与知识批判精神和态度紧密结合,这样的转向对学习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重建论者对"知识"和"学习"概念的论述,是对知识和学习性质的一种新表述和新挖掘,批评者认为他们否定知识的客观性、否定科学文化知识的价值和学校教育价值,这种批评渗透了两分法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范·因瓦根(van Inwagen)是温和的模态怀疑论的拥护者。他认为,我们只能获取对某些模态陈述——普通模态陈述——的知识(或辩护);但是对于特殊模态陈述,我们无法获得关于它们的知识(或辩护)。特别地,范·因瓦根认为,可设想性作为认知手段无法使得我们获得关于后者的知识(或辩护)。但是,范·因瓦根的理论缺陷有两点:首先,他没有对"特殊模态陈述"这个概念给出精确的刻画;其次,他只论证了模态怀疑论在亚布罗(Stephen Yablo)的可设想性理论框架内成立,而亚布罗的理论并不是最精致的。所以,即便模态怀疑论在粗糙的理论体系下成立,它是否能在更精致的可设想性理论体系中成立尚未可知。文章提供了一个关于特殊模态陈述的定义,并证明即便在查莫斯(David Chalmers)的可设想性理论的框架下,模态怀疑论也无法消除。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怀疑论在哲学史的逻辑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认为,在哲学史的发展中怀疑论以否定的姿态出现,促使当时的哲学对其自身的发展进行新的思考,从而推动着每一阶段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成为哲学发展中很重要的一环。其中并涉及一些关于对怀疑论的评价和怀疑论发展的未来趋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不确定性知识观及其对大学教学变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不仅仅是作为内容,而且作为一种"观"来影响大学教学。知识观不同,教学就不同。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表达,其影响下的大学教学存在三大危机:一是将信息误作为教学的目的,二是使学生误认为知识就是真理,三是窒息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了实现教学的变革,必须树立不确定性知识观。不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不一定是客观世界的真理性反映,它具有主观性、可错性、多元性和暂时性等特征。在不确定性知识观的视野中,教学的目的应以培养大学生的理性为主,教学的过程应以探究性为主,师生关系应以积极包容为基调。  相似文献   

19.
一种较为流行的看法是,相对主义思想往往导致怀疑论。但这似是而非。相对主义思想很普遍,在古今中外的哲学家甚或一般人那里都可以发现,但强有力的怀疑论传统仅仅属于西方思想史。本文以中国先秦时期最富怀疑精神的庄子为例,通过评析其相对主义思想是如何削弱乃至取消他的怀疑论萌芽的,具体反驳了流行看法,从而表明:相对主义思想不能构成怀疑论,本质上,它同怀疑论无关。  相似文献   

20.
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基本性质之一就是要求它对现实生活能够达到本质规律的理智把握--这是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共同具有的普遍性。具有客观真理性,是一切优秀的或比较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具有的一个最一般、最基本、最起码的品格。但是艺术认识现实生活的客观真理性,不是象哲学和社会科学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