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5):194-196
南京大学于2009学年开始"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新增了新生研讨课,各院系结合实验教学中心实际和特点设置了实验类新生研讨课。这是一门针对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讨论课程,要求学生在知识体系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在实验室、实习基地中开展探索、研讨和学习。以"新生研究性物理实验"、"信息化时代的控制"和"路由、交换与远程接入"3门新生研讨课为例,从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和特色3个方面介绍实验类新生研讨课程,最后从课程管理、教学改革、持续发展和教学模式4方面对这类课程的建设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现代汽车工程》新生研讨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研讨课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实现人生角色转变的重要课程,有助于大学一年级新生实现人生定位的转变、学习目的的转变、学习内容的转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结合<现代汽车工程>新生研讨课,阐述了课程的教学定位、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高职园林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本文对模块式教学在园林制图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将《园林制图》课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教学模块,即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投影作图基础、专业图样绘制,确定了各模块的教学目标;探讨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并对模块式教学在园林制图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研究型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高校开设新生研讨课已形成共识,但国内新生研讨课教学还面临着课程资源稀缺、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改变等实际问题。江南大学在开设新生研讨课方面进行了探索尝试,引入新生研讨课"课程融入转型教育理念、教授团队授课、适应性和学术性课程并行"的模式,总结课程开设效果及经验,为高校新生研讨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数字地球是地球科学、空间科学与信息技术交融的前沿,用新生研讨课的形式开设这门课程,通过小班化的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研讨,有助于学生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地球科学前沿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同时还可以帮助刚入学的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课程学习。本文介绍了数字地球新生研讨课的开设背景、教学目标与内容体系,8个研讨的热点主题、教学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课程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吕雪梅 《文教资料》2014,(9):179-180
为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新生研讨课受到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的重视.开设新生研讨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术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学变革和教研结合.目前我国高校新生研讨课存在师生积极性不够高、缺少新生研讨课教师培训、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与其他课程内容的关联性不强且课程延续性较差等问题.高校应积极推进新生研讨课对新型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业内     
正新生研讨课"新生研讨课是一种注重趣味性与探讨性、培养新生思维与学习方法的课程,教授知识并不是它的主旨。对于新生来说,培养探究精神、学会自主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中国计量学院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海芬"‘新生研讨课’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中与高校间教育模式断档  相似文献   

8.
基于研讨课的特点,本文阐述了针对大学新生的研讨课教案设计思路。围绕着航空发动机研制流程,采用案例教学解读了具有研讨课特点的教学方法。用"讲一练二考三"的教学理念,对课堂实施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若干条研讨课教案设计的规则。通过研讨课的教学实践,达到了研讨课就是要点燃大学生心中渴望知识明灯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9.
以本校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为例,着重阐述了园林技术专业"平台+模块"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并就多年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成效进行初步总结,以期为其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生研讨课作为一种新兴课程,主要开设在研究型大学,目前还少有高职院校开设新生研讨课。基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对新生研讨课如何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这一问题展开了探索性案例研究。研究发现:高职院校也适合开设新生研讨课,新生研讨课可以扩张学生的知识网络,增强教学交互,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在园林专业学生培养中"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对衡水学院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进行了详述:对课程体系的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与专业课程平台的学分、学时及比例通过列表一一进行了说明;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基础实验课程、专业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或学年论文、园林综合专业实习、专业作品、集中性实践教学做了简明扼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高校中出现的高年级研讨课,是参照欧美教学体系里"研讨课"这一课程类型而设立的。早在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就在研究生课程里加入了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小班化教学模式;20世纪初美国高校也普遍开设针对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小组研讨课",其授课方式是在教授主持下,借助某一师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通过教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小组方式讨论与探究。①本世纪初,这一以小班化、研讨型为特点的课程模式,率先被清华大学引入而设立新生研讨课,并很快在各高校中兴起。  相似文献   

13.
新生研讨课是面向全校开设的任选选修课程,该类课程采用小班专题讨论的形式开展.为了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充分挖掘每门课程的育人内涵,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设的"现代化生活中的测控技术与仪器"新生研讨课,分析了该类课程的授课内容、授课难点和授课过程.在个别专业知识点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革新了课程考核评价和课...  相似文献   

14.
开设新生研讨课是建立与高职教育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推动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提升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文章结合《走进工商管理》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教学效果,指出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哈佛大学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通常是通过贯穿本科四年的一系列结构严谨的课程体系得以实现的。新生研讨课是面向大学新生开设的一种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小班课程,其教学模式在授课方法、教学手段、组织形式、考核机制等诸多方面皆与惯常教学有很大突破和不同。半个多世纪以来,新生研讨课始终是美国本科教育中的一类特色课程,为新生架设了与名师面对面交流的桥梁,构建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培养创新人才和推进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哈佛大学新生研讨课教学理念、组织特征、课程设计、师资建设、考评机制、技术支持等教学特色和课程模式的剖析,以期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新生研讨课:美国本科教育的特色课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是一种以小班教学为特色的专为大学新生开设的研讨课程,它承继了seminar的课程组织形式和教学特征。目前,美国大约有80%的大学和学院开设了大一学术研讨课程。新生研讨课已成为美国大学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生向大学学术角色的过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博耶委员会对新生研讨课给予了很大的关注,认为大学一年级是学生在社会和学术两个方面最重要的转折期,需要新的积极的学习体验,“第一年最关键的一点应该是由有经验的教师所教授的小型讨论课。讨论课应该围绕那些能够激励并开阔学生知识视野的主题进行,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美国理海大学新生研讨课和本科生专业课培训交流活动的见闻和体验,结合其他美国高校和欧洲典型研究型高校对工科新生研讨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成功经验,对国外工科新生研讨课教学、本科专业课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和探讨,并对国内工科高等教育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生研讨课是预先教育的有效途径。以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开展的新生研讨课为例,阐述包括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在内的“五维一体”课程建设思路,通过构建课程评价机制进行共时与历时评价分析,总结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苏州园林作为苏州地方文化代表享誉中外。金鸡湖学校通过探寻和挖掘苏州园林建筑的审美特点和文化传承角度,整合苏州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和藏书票制作技艺,形成园林藏书票特色模块课程。园林藏书票特色模块课程是美术课程的补充与拓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学改革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外在要求和内在需要。文章阐述了高校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群进行了重构,重新设计了“园林植物栽培学(总论)”课程知识体系,构建了“园林植物栽培学(总论)”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知识体系,以期为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建设一流专业课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