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所谓“定点”.即定“内容点”、定“问题点”、定“范围点”。为解答问题做好一切必要准备;所谓“定性”,即定问题的“性质”,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最终还是通过学生对问题回答的答案进行评判,通过对问题的“定性”,引导学生把握思考问题的方向和深度,从而做出准确、规范的答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定点”、“定性”不是割裂孤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紧密联系的,在实际运用中要综合运用。这种方法对于解决散文阅读中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题目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截至目前,“非升即走”制度在我国高校已历经试点探索、制度准备、多元实践等三个发展阶段。其从试点探索到多元实践是在政治逻辑、市场逻辑和学术评价逻辑多重作用下逐步调适推进的。不可否认,“非升即走”制度在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其引发的人事争议难以通过法律途径予以有效解决、容易诱发科研产出的功利化倾向、尚未构建起关于教师流动的配套支持措施等困境和问题。为优化“非升即走”制度,切实保障教师权益,需建立健全岗位聘任制法律法规;确立基于岗位聘任的用人制度,全面推行“预聘”和“长聘”结合的聘任体系;进一步探索与“非升即走”制度相配套的教师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有定”与“无定”是指名词性成分在指称上的有定性和无定性,即所谓特指、定指;泛指、不定指的问题。有定、无定既涉及到语法,也涉及到语义,还涉及到语境和交谈者的语言心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本文仅从语言事实出发,采用英汉比较、现代汉语句法分析的方法着重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现代汉语语序对有定、无定的作用;2.与有定、无定紧密相关的几种句式。  相似文献   

4.
在以“基础教育”为主要职能的学校,是不是也可以简单地采用企业管理办法即“拉开教职工工资收入的档次”?这个问题确实应该认真加以思考分析。由于经济体制性质改变所引起的人们在利益分配上的观念的变化,在不少中、小学校长和教职工中则集中表现为要求“打破大锅饭”,解决长期以来“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于是便有了将“工资收入直接与考试成绩挂钩”的管理,即所谓“改革”。而且这种所谓的“改革”,也得到某些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赞同,但是这种所谓的工资制度的“改革”到底符不符合学校教育的性质?符不符合“国际惯例”?…  相似文献   

5.
在济南市南郊的千佛山腰,有一个“黔娄洞”。洞中石壁上的刻文介绍了洞的主人黔娄子。他是周代齐人,“修身清节,不事王侯”。鲁恭公遣使聘他为相,他不干;齐威王又以重金聘他为卿,他也不干。“隐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作为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推行的保障举措之一,如何通过构建“以能力和业绩定等级,以等级对应具体岗位,促岗能匹配绩酬对应”的能绩管理新体系,有效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所谓“分隔”即指通过各种手段把原先在一起使用的固定搭配分开,中间插进一些干扰条件,使题干复杂化。  相似文献   

8.
所谓“化归”,就是转化和归结。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人们常常将待解决的问题甲,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为一个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乙,然后通过乙问题的解答返回去求得原问题甲的解答,这就是化归方法的基本思想。化归方法的要素:化归对象,即对什么东西进行化归;化归目标,即化归到何处去;化归途径,即如何进行化归。下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这一思想。一、有关几何图形教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所谓“问题解决”,即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把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经过思维加工、综合运用和转化,达到未知目标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谓“问题解决学习”,是学生在新的情景状态下,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和方法,寻求答案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是一种培养和发展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和价值观的学习方式。一、提出数学问题“问题解决”教学中所指的“问题”并不等同于传统数学教育中的那种“单纯练习式的问题”,而是一些“非单纯练习式的问题”。这样的数学问题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张建国 《教师博览》2023,(29):50-51
<正>所谓“速成”,即在短期内很快完成。对一线教师来说,如果希望自己能够在短期内通过“苦干、拼命干”或者“走捷径”实现“成名”“成家”的愿望,一下子成为很多教师都非常佩服、羡慕的优秀教师,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就是一种典型的“速成”心态。教师一旦有了“速成”心态,就容易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吕文娟 《中学文科》2009,(1):143-143
一、婚姻仪礼在《牡丹亭》中的表现 《礼记&#183;昏(婚)义》:“昏礼者,礼之本也。”婚姻仪礼涉及每个人,是人生仪礼中最重要的仪礼之一。古代的婚姻形式虽有多种,但主要还是媒聘婚。《仪礼&#183;士昏礼》规定,媒聘婚必须经过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虽后世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更,但对明媒正娶的要求却是如一的,所谓“聘则为妻奔则妾”也,  相似文献   

12.
《挂枝儿》的由来及成书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挂枝儿”又名“打枣竿” ,这一点王骥德在《曲律》卷四《杂论》已明确说过 :“小曲 [挂枝儿 ]即 [打枣竿 ]。”现代学者都倾向于“挂枝儿”与“打枣竿”同调异名的说法。如 ,赵景深在 30年代就已断定 :“《挂枝儿》……与《打枣竿》实是一物的两名。”[1 ]关德栋在《挂枝儿序》中说 :“‘打枣竿’和‘挂枝儿’等曲调名 ,实是一种基本曲调的异名。”[2 ]他们的依据都是王骥德“挂枝儿即打枣竿”的明确断语。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如 ,沈德符说 :比年以来 ,又有 [打枣干 ]、 [挂技儿 ]二曲 ,其腔调约略相似 ,则不问南北 ,不问男女 ,不问…  相似文献   

13.
曾卓 《文教资料》2014,(10):19-20
“有定”与“无定”指的是名词性成分在指称上的有定性和无定性特征,即所谓特指与定指及泛指与不定指的问题。有定、无定既涉及语法和语义的内容,还涉及语境和交谈者的语言心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本文从语言事实出发,采用英汉比较的方法。着重讨论名词性成分中的有定和无定性。  相似文献   

14.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数学中的所谓"运动"实质上可理解为"变",即一切变化的量、式、图形位置和思想方法;所谓"静止",实质上可理解为"定",即定值、相等、临界和处理问题时遵循的相对不变的方法原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往往充满着这种"动"与"静"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5.
<正>定元素主要指定直线、定点、定曲线.所谓定直线、定点、定曲线,即它们在某些量的变化下不受影响,始终是确定的,且它们事前是不知道的.这就增添了解题的盲目性,加大了解题的难度.下面举例说明,如何求解此类问题.策略1通过取特殊值、特殊位置等,探寻出定直线、定点、定曲线是什么,然后证明它们满足一般情形.  相似文献   

16.
“凿冰冲冲”《诗·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这里就“凿冰冲冲”作一疏释。先说“冲冲”。陈奂《诗毛氏传疏》:“韩诗云:‘冲冲,声也。’”愚按:古注中“声”或“××声”即所谓“声辞”,相当于现代语法术语的象声词。以声论,“冲冲”即“冬冬”:“冲”古读定纽冬部,而“冬”古隶端纽冬部,端定同属舌头音,二者只有清浊之分,  相似文献   

17.
变中求定     
对于平面几何中某些涉及动点的问题,很多同学感到“困惑”,总觉得无处着手,实际上,如果善于运用“变中求定”的观点来分析,许多问题是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到解决的.所谓“变中求定”,是指题中所给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例如:点 C 是线段 AB 上任一点),但与之相伴的某些条件是唯一确定的,即不变条件,那么我们就可用这些确定条件,作为中间桥梁,来联系条件与结论,从而证明我们需要证明的问题.现举例分析如下:例1 已知正方形 ABCD中,E 是 BC 上任一点,过 E 作 AE 的垂线交∠BCD 的外角平分  相似文献   

18.
一般说来,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通过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引导,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促进工作目标的实现。这也就是所谓的解决思想问题。但这并不是说,思想政治工作仅凭“嘴上功夫”的说教、仅凭“务虚”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事实上,精神与物质,思想与现实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思想问题的背后总存在着实际的问题。要真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处理好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亦即处理好“务虚”与“务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非升即走”和“终身教职”为核心的“准聘—长聘”人事制度不断发展并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接受。通过准聘期考核得到长聘教职的晋升评价是教师评价制度的重要一环。文章选取耶鲁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为案例,尝试探究美国研究型大学准聘制教师晋升评价机制。研究发现,美国研究型大学准聘制教师晋升评价坚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采用分层分类、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实行自下而上、职责明确的评价程序,并建立了充分的反馈与申诉机制。深化我国教师评价体系改革,应树立共同治理理念、推动利益相关主体参与评价,关注学科差异、兼顾“质”“量”标准,规范评价程序、发挥基层组织评价自主权,健全教师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建立“创新”学分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创新”学分的内涵及主要内容所谓“创新”学分是指将学生的发明、设计、论文等创新成果用学分进行考核的方法。建议8个学期给定8个“创新”学分,即每学期给定1个“创新”学分,“创新”学分占教学计划总学分的4%左右。“创新”学分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的小发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