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小学《自然》课本第六册),要求指导儿童学习一点动物分类知识,并认识当地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培养儿童对动物进行比较、分类的能力。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特点,我采用指导学生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课前提供标本、实物、图片等讨论材料,激发儿童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2.
顾名思义,科学讨论课就是让儿童将各自已有的但又是一鳞半爪的知识汇总,通过讨论,进行分类、综合,形成比较一致的前科学概念的课型。这种课型能较大限度地挖掘儿童感性认识的积蓄和潜在的创造智能,并且能引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从而达到自然课的教学目的。下面以自然第六册《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为例,就科学讨论课如何体现“通过学生自由研讨自行获得概念”这一特点,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要求指导儿童学习一点动物分类知识,并认识当地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培养儿童比较、分类的初步能力。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我在教学时注意了如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谌文静 《科学课》2009,(6):34-35
教学目标1.能按自定标准对常见动物分类,能分别总结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最主要特征并分别举例。2.能根据动物的特征对所见到的动物进行辨别。3.能举例说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4体会到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教学环境学生四个人一组围坐在一起,分成两排或三排,在他们的周围及排与排之间摆放动物及标本。教室前面放置大屏幕。  相似文献   

4.
无脊椎动物占动物种类总数的95%。包括由低等到高等的动物界34个门中的 33个。其形态结构由简单到复杂极其多样。动物界绝大部分的进化过程或事件在无脊椎动物中都已经发生。它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许多基本的形态结构在脊索动物中不同程度地保存了下来。因此,观察、分析和研究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变化,对了解动物是如何进化的是很有帮助的。本人在动物学教学中对无脊椎动物进化中发生的一些变化,形成了一点粗浅的认识,愿意和大家一起讨论。1 细胞数目的变化 动物向多细胞动物进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变化当属细胞数…  相似文献   

5.
第六册《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中的第二部分,即认识三类无脊椎动物是本课教学难点。我根据本课属“科学讨论课”这一课型特点,组织学生研讨,自行探求结论,从中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现以其中的“节肢动物”部分为例,谈谈让学生认识P48的8种动物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作为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动物生物学涉及的范围广(包括海洋动物、淡水动物和陆地动物)、类群多(包括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内容新(包括形态解剖、进化分类、生理生化、生态行为、分布保护等)、发展快(涉及生命科学领域许多重要进展),使该门课程教学的难度很大。同时,近几年我国高校着力进行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7.
在自然教学中,放手发动学生采集、制作标本,以“教”促“制”,以“制”促“教”,成效显著。我们地区靠山临海,四季分明,物产丰富,适于标本的采集。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动学生自制标本,至今,自制标本不下30O余种。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我们将这些标本分门别类,加以集中,制成几个标本系列。 《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充分利用无脊椎动物标本系列,故意把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等无脊椎动物标本不按类别堆放,要求学生按类分开摆放。学生借助观察、  相似文献   

8.
淡水无脊椎动物如草履虫、水螅等的采集培养方法已有很多报导。但对于海产无脊椎动物如文蛤、虾蛄、海葵等的室内培养只教见于各专著中。为配合教学和科研,1983年9月我们开始在室内培养了海葵、高峰藤壶等8种海产无脊椎动物。经过近20个月的培养观察,我们认为非近海地区室内培养海产动物是完全可行的。一、室内培养海产动物的意义 1.在动物学教学过程中,涉及到海产动物如海葵、沙蚕、海星等,但观察的动物往往多是浸制标本,教学活动呆板而无生气。如果  相似文献   

9.
无脊椎动物学是生物学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动物学的主要内容。因无脊椎动物的门类众多,所以课程内容广、信息量大,名词术语和概念繁多,系统、全面掌握课程内容是教学过程的一大难点。文章结合无脊椎动物学教学实践,就如何通过建立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用动物进化主线有机衔接各章内容以及建立知识框架等,通过模块化组织教学内容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新修订后的生物学课程标准大幅度地增加了动物类群的内容。新修订的动物类群部分以动物进化的顺序为主线来构建教材体系;无脊椎动物强调了动物的运动和摄食行为,脊椎动物强调了动物的多样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材仅以外部形态和结构为重点,总结了2~4条动物的主要特征。针对动物类群教材提出了紧抓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动物的生活与环境相适应的角度来认识动物的特征,善用对比学习,巧用认知冲突等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是一门自然知识综合学科。其中动物学知识包括软体类、昆虫突、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形态特征、行为、繁殖;有益动物的保护及有害动物的防治;动物的进化等知识。现就自然中有关动物学知识作以扼要介绍,同时对自然中动物学教材的教学提几点建议,供教师参考。动物学有关知识动物分为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推动物。一、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胶肠动物、扇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现结合自然教材简要介绍一下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1.软体动物:代表动物——河蚌。…  相似文献   

12.
水螅属于腔肠动物门水螅纲螅形目水螅科水螅属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它主要生活在缓流、清澈而且富有水草的小河或池塘中。水螅是进行动物教学和科研项目的常用材料。最新《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八主题——生物多样性中重新提出"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如腔肠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在动物进化过程中,水螅是最简单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因此,水螅可  相似文献   

13.
对本课教学的分析: 本课的学习,属于在原来学习过的动物分类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原有的知识,进一步学习有关动物分类的知识,学习象动物学家那样,依据科学的方法给动物分类,为以后进一步观察,认识动物打下初步的基础。因此,本课教学目的,不在于只是让学生知道“分成那几类”,而在于弄清过去的学习中,给动物分类依据的是什么标准,现在进一步把几小类根据他们的共同点归成一大类,或者把一大类(如节肢  相似文献   

14.
蚯蚓,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动物,目前世界上共有3000多种。我们常见的环毛蚯蚓在动物分类上隶属于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寡毛纲、后孔寡毛目。一百二十多年前,蚯蚓被人们看作是一种可能非常有害的和有剧毒的害虫,认为它是一种“卑贱”“低级”的动物,都极其厌恶它。随着英国生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运用识字方法学会本课6个生字,激发识字兴趣。 2.认识12种动物的名称,渗透乐于助人的教育。 3.给动物分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积累和动物有关的成语。  相似文献   

16.
生物教学标本以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海洋生物种类繁多,仅就无脊椎动物而言,不同的动物种类,其标本制作和处理的方法亦不相同.本文介绍几种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海洋动物的标本制作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二、学法指导 重点:认识几类动物及它们的一些生活习性。难点:区分不同类动物。 (一)掌握共同特征,形成类群概念 自然界的动物种类、数量繁多庞杂,把动物分类,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它们。 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人们常用的分类标准,就是根据共同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如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长毛,生小动物,小动物吃妈妈的奶。”人们根据这一共同特征,把所有符合这一共同  相似文献   

18.
据动物学家统计,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动物可分为脊椎(jǐ zhuī)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身体背部都有一根由许多椎骨组成的脊柱,一般个体较大;无脊椎动物的身体没有脊柱,多数个体很小,种类却很多,占整个  相似文献   

19.
生物教学标本以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海洋生物种类繁多,仅就无脊椎动物而言,不同的动物种类,其标本制作和处理的方法亦不相同。本文介绍几种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海洋动物的标本制作和处理方法。1水母类采集到完整水母后,先置于...  相似文献   

20.
笑笑 《孩子天地》2013,(8):10-11
蛛形纲动物是一类无脊椎动物,包括蜘蛛、蝎子、盲蜘蛛、螨和虱。蛛形纲动物有大约6.5万种,其中半数是蜘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