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暗示什么     
韩少功说他"想写一本书来推翻这个结论",即"人只能生活在语言中".而文体,乃语言符号的载体,韩少功打破某种文体的习惯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所以,评价韩少功对文体破坏的功过是非亦成为我们的话题之一,但真正要弄明白的是作家以<暗示>为书名,究竟想"暗示"我们什么?我以为,乃是对当下人生存境况的思考与忧虑.  相似文献   

2.
月夜     
<正>导读:在中国当代作家中,韩少功是一位眼光独到的思想者。作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标志性作家之一,韩少功一直保持着一种激扬的理想主义激情和敢于承担的先锋精神。从最初的文化寻根到当下的精神寻根,他用笔下的文字进行着一场场果决的精神拯救。近年来,韩少功写  相似文献   

3.
纵观韩少功的小说创作的三十年间,农村始终都是韩少功深切关照的对象,是他最钟爱的写作题材。韩少功从迫切逃离农村的知青到奋力找寻民族之根探索者,从揭露城乡文明的冲突性到最终全身心的回归农村贴近土地找到了真正的精神家园。与其说他在小说中显露出对农村态度转变,实际上是他人生态度的转变。韩少功作为一个清醒的有担当有良知的智者在探索民族文化的长河里树立了一种典范。  相似文献   

4.
【阅读导航】韩少功是当代中国一个很有特色的作家。《天涯》杂志2005年第二期上发表了他在清华大学的演讲稿《现代汉语再认识》,在文中,韩少功称"优质语言一是要有很强的解析能  相似文献   

5.
<正>【主题导语】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多年以后,韩少功辞去海南省文联主席,在湖南老家八溪峒一地购地建房,种菜养鸡,栽树修路,在山清水秀的如画风景里过起了半隐居生活,散文集《山南水北》就是他在这里生活的点滴记录。隐居只是一种姿态,重要的是内心对于自我决断的选择。《山南水北》中,韩少功力图将那山、那水、那民嵌入新的中国认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是通过新闻媒体的炒作和一场官司才知道《马桥词典》 这本书的。韩少功是一个很成功 的作家,他的《西望茅草地》、《风 吹唢呐声》、《爸爸爸》都是相当优 秀的作品。一个人出了名,要出 书就很容易了,有人劝他早点出 一本长篇小说,他写好了草稿,但 他对它不满意,于是就把它搁置 了起来。好几年之后,他出版了 《马桥词典》。书一出来立刻就有 不少叫好之声。但不久,有一个 叫王干的评论家对这部小说提出 了自己否定的看法,他说某国也 有一个作家写过一本叫某某某词 典的书,韩少功有模仿抄袭之 嫌。这当然是报纸求之不得的新 …  相似文献   

7.
韩少功是一个不易被文坛淡忘的名字。于小说而言,他后来虽然写得少了,未立于潮头。但在一九八五年这个文学转型期的关键点上,他高举的寻根大旗是领了风骚开了风气之先的。  相似文献   

8.
韩少功是被当代文学界公认为"值得期待的作家"之一。从成名作《月兰》、《西望茅草地》到最近的《暗示》,他以多变的风格和深沉的理性不断冲击着批评者的视界。综观新时期以来的韩少功小说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在看似繁荣的批评格局下,对韩少功的研究还存在着内容的盲点以及深度的匮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彭文忠 《现代语文》2007,(12):70-71
在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韩少功对乡村的价值进行了再判断。人与自然本真生存与和谐相处,这在生态美学是试图使之失而复得的理想,但韩少功发现它却是八溪峒山南水北之间的原生生态,所以,他选择了在"山南水北"间的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10.
韩少功在其一生的文学创作历程中,作品贯穿了文革、新时期和90年代以及新世纪每一个时期,而他的作品无不充满着一种浓厚的悲剧意识,从早期的政治悲剧到后来的文化悲剧,以及新世纪人性悲剧的种种历史演变,韩少功无不在思考这种种悲剧产生的原因,该文以韩少功的3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来分析这一悲剧产生的原因和悲剧发展的过程,以期全面理解韩少功的文学创作中隐藏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1.
《我心归去》是苏教版必修一教材中的一篇文章,它是韩少功先生的名篇之一。此文之所以被人称道就是因为其对家园之思的表达上有着强烈的哲理性。文章虽然不长,但是却将故乡与人之间的关系分析得相当透彻。同时,韩少功先生又将哲理隐藏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之中,让人在欣赏个性化修辞以及陌生化语言的同时,也掌握了文本的中心,感悟到其内在的人生哲理以及故乡的深刻内涵。一、他乡之忧思文章的开篇,作者写得淡然有致。先描写了人在他乡的思绪感触,然后经历了热情以及喧闹之后的平静。"在起初的几天,面对着采访与约会任何人都会陷入难耐的冷清,即使是流亡的国王和总统也概莫能外。"从这句话中明显地能看出也能感受得到,韩少功先生独在异乡的愁绪与失意。多数人都是在寂寞的时候萌生乡思的。而作者对自己无聊寂寞的细节也写得有些夸张,从其幽幽的乡愁以及心头的落寞上可以看出来。家乡的点点滴滴都在拨动着韩少功先生的心弦。从古至今羁旅的愁绪莫不如此。当你对吊灯  相似文献   

12.
正韩少功档案名号——笔名少功、艄公出生地——湖南长沙出生日——1953年1月1日职业——作家身世背景——韩少功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教师家庭,是家中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在他的成长岁月中,家中的几经挫折,以及家人的坎坷人生对韩少功的精神气质和创作产生了直接影响。韩少功的父亲是小知识分子,地主家庭出身,其时家境已没落。韩少功的母亲出身湖北石门县一个大户人家,在北京受过专科美术教育,一度担任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刚刚度过60岁生日的著名作家韩少功,推出最新长篇小说《日夜书》。曾经作为"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韩少功,亲身经历了那段不同平常的难忘岁月。三十多年过去了,他一直在回忆、反思知识青年一代对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中的影响。他在创作了《马桥词典》、《暗示》这两部长篇小说后,历经十年的酝酿构思、数易其稿,"吝啬"地将《日夜书》呈现给读者眼前。  相似文献   

14.
韩少功是一个有大慈悲心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受欺压者寄予深切的同情,对人性的黑暗有着深刻的洞悉。他认为文学不能改变人性,不能承载沉重的社会使命。他在小说《女女女》中表达了他的人生信仰和社会理想。其小说《女女女》中蕴含有佛教的缘起性空论、因果报应说、顿悟见性、即心即佛等思想。与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和章太炎等社会改革家、政治家一样,韩少功企图将佛教思想作为解决中国人性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思想武器。他希望通过佛教"治心",通过"治心"以达"治世"。  相似文献   

15.
韩少功迷失在写作里,我迷失在<暗示>的边缘. "我写了十多年的小说,但越来越不爱读,不爱编小说--当然是指那种情节性很强的传统小说.那种小说里,主导性人物,主导性情绪,一手遮天地独霸了作者和读者的视野,让人们无法旁顾"(<马桥词典>,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81页).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韩少功一改以往的创作风格,一部编撰方言词典形式的小说<马桥词典>如一颗新星亮在了天际.我们知道20世纪西方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成果是"语言就是一种存在",所以在<马桥词典>中韩少功说:"人只能生活在语言之中".但经过数年的自疑,"我必须与自己做一次较量,用语言来挑战语言,用语言来揭破语言所掩蔽的更多生活真相"(<暗示*前言>).终于,在2002年,文潭被韩少功手中一颗颇有分量的石子击起了层层涟漪,那就是<暗示>.  相似文献   

16.
乡土文学是地域文化审美化的重要载体。湖湘乡土文学中除了沈从文传统和周立波传统,还有另一种可以上溯至19世纪以来湖湘文化所包含的哲思特质的韩少功传统。向本贵的长篇小说《凤凰台》在地域文化审美化的路向上,继承了沈从文传统的"民俗"言说和周立波传统的"政治"言说的长处,但这部长篇隐隐汲取了湖湘文学中"文化乡土—韩少功传统"的某些资源,更显现出另一种由凡俗生活所展现出的厚重的历史感,并演化为一个隐蔽的反讽文本。  相似文献   

17.
人们习惯把韩少功视为具有前卫精神和先锋意识的作家,其实,韩少功作品的脉流里流贯着极其浓稠的传统情结和本土意识,他对母语的持守和对民族文化的关切,更有一贯始终的表现。这种缘自母体的表现,活跃在其现代的、开放的文本中,使之在现代文化语境中呈现一种独特、清新的返照。《马桥词典》正是一部探究民族生存环境和文化生态的文本。当我撩开各式各样的烟雾,再一次走近《马桥词典》时,还是被韩少功设置的诸多“关系”给网住,这些“关系”的互相交织,使人受“困”其中,又能游思其外,在韩少功所编织的相互对应、网路清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山南水北》是韩少功的个人乡居生活随笔。作者眷恋乡村,想在乡村中寻找一种自由、清净的生活。然而在现代性的进程中,乡村也受到了影响,他逃离都市文明却不拒绝文明,他用一种理性的眼光对乡村生活进行了独特的审视。  相似文献   

19.
正读韩少功的短篇小说,你就会发现,他作品中构思奇巧、意蕴深远这些创作的精华,以及聚焦式的思维方式和那种不断在文字中"探险"的精神,都与他酷爱的作家——鲁迅、契诃夫一脉相承。但他的作品又追求与众不同,更理性和开阔的艺术视野,观照传统文化和地域风情;更尖锐和深刻的思想智慧,揭示人在特定环境文化中的精神及心理变化。近些年来,韩少功的创作包括生活方式都向更为广阔的田野主动开放和沉降。  相似文献   

20.
王颖 《文教资料》2007,(7):96-98
曾以《爸爸爸》《马桥词典》等作品几次掀起新时期小说涨涌浪峰的韩少功,最近几年的创作却大都反映平平,似乎进入了某种小说书写的困境。本文试图在对文本的细读研究中,揭示韩少功小说潜在的创作危机及引起这种危机的原因,并对韩少功超越这种书写困境的可能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