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中华武术》的记者几次向我约稿,希望写点关于少林寺的东西。我是研究宗教哲学的,对于武术实在不敢冒言,所以一推再推。可能是因为我多少参与了一些少林寺申办联合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前期论证工作的缘故,因此,编辑部坚持不懈地给我打电话,实在是盛情难却。 少林寺历来以禅武为之精髓,既然我不懂武术,也就只能从宗教的角度“随笔”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2003,(5):23-23
来自高山少林寺的武僧将于5月7、8、10日在香港示范少林武术精华。据介绍,“少林武术精华专场表演”是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策划在5月初举行的“中国篙山少林寺1500年文化珍粹大展”的系列活动之一,少林寺武僧将带去虎拳、罗汉拳、六合拳、月牙铲、达摩剑、流星锤等套路和对练表演。本次活动由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中国篙山少林寺与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香港武术联会协办、少林寺武僧将携带独门绝技于下月赴香港献技  相似文献   

3.
李萍 《中华武术》2006,(10):46-46
我初到泉州的一大早就跑到南少林寺观看将在这里举行的“以武会友,泉州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的预演。于9月5日开始的国际旅游武术文化交流活动就要在南少林寺拉开阵势,福建泉州的武术爱好者将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同仁一起同场习武研文。“这次以武会友的旅游文化交流与以往单纯的武术表演形式不同,来自世界各地的拳友与游客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南少林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弘扬重振泉州南少林精神。”南少林寺住持释常定如是说。  相似文献   

4.
走向世界的少林文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一 在当今世界上,少林寺已经是一个为很多人所热悉的名字,其影响不断传向五洲四海,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 多数人知道少林寺,自然与少林武术有关。千百年来,许许多多的武术传说,各式各样少林武术人物的事迹和故事,使少林寺成为卧虎藏龙、神奇莫测的武林圣地。正因为如此,也使它蒙上一层层神秘的面纱,有时真让人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觉。 少林寺影响的日益扩大,它的巨大的吸引力和不断焕发出来的奇光异彩,已经远远超出一个佛教寺院所特有的文化含载,实际成为一个蕴量丰富的文化现象。因此,我们可以将它称之为“少林文化现象”。今天,少林寺不仅吸引了与日俱增的旅游者、朝拜  相似文献   

5.
嵩山少林寺是少林武术的重要发祥地,驰名中外。但在我国究竟有多少应少林寺,说法不一。根据正史、野史、史料和小说的记载,共有11座。经笔者考证:真实的少林寺有嵩山、莆田、蓟州、和林、长安、太原和洛阳7座;假托的少林寺有山东和台湾2座;待考的少林寺有泉州和福建2座。本文就待考的两座少林寺做些分析。一、泉州少林寺。通称“东禅少林寺”。在未确定“莆田少林寺”之前,武术界一直将此寺院视为南少林寺的遗址,这是历史的误会。据《中华武术辞典》泉州少林寺条:“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在福建省泉州市东门外有座佛教禅…  相似文献   

6.
真实存在的少林寺的习武,在清代已经偃旗息鼓;清代甚嚣尘上的少林寺,实际上是天地会的旗帜与号召;天地会因需要必然习武,天地会所习当然是“少林武术”;天地会无处不在,所以是“天下功夫出少林”;明末真实的内家拳早已失传,清代的少林与内家之争,实则是天地会与清王朝的舆论战。  相似文献   

7.
少林寺与少林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及少林寺,绝大多数人总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少林拳和少林武术,而往往把其佛教名刹的根本置之其后。“武以寺名,寺以武显”,千百年来,少林武术以其刚劲威猛,神秘莫测称雄中华武林,傲啸世界武坛,被后人视作小国有代表性的传统功夫相中同古文化的精粹。少林寺也田之声名大噪,享誉“天下第一名刹”殊荣。这在古今中外的佛寺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相关文献及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分析了禅宗达摩与少林寺和少林武术起源之谜的形成过程及结果,揭开了达摩与少林武术起源“谜案”的神秘面纱,为进一步考查和评价少林武术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少林寺上市”行为争议的分析,针对我国佛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少林寺上市”后存在的问题,认为少林寺上市后对武术的传播与发展及对经济都有着良好的引带作用,但却引发了人们对少林寺定位问题的思考,同时也将给少林寺带来一定的道德危机。本文将就“少林寺上市”后应积极面对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莆田──南派拳种的发祥地嘉荣莆田素有“文献名邦”和“海滨邹鲁”之称。但莆田也武杰辈出。莆田武杰之多、武风之盛,与蜚声海内外的南少林寺在莆田有密切的关系。经全国历史、武术、宗教、考古界的专家论证:莆田不仅有闻名海内外的南少林寺,而且也是我国东南沿海武术...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林寺武术对外推广模式,主要从以下4点进行阐述:"一带一路"问题的相关概述;少林寺武术的渊源及文化内涵;"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林寺武术对外推广模式;该背景下少林寺武术对外推广的重要性。研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少林寺武术全面走向世界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一环,剖析"一带一路"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体育发展的现实意义,探究在此背景下少林寺对外推广模式,对早日实现少林武术国际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慕侠 《精武》2004,(6):46-48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少林功夫更是名扬四海。少林功夫在国外也极负盛名,不少国家和地区流传着中国少林拳法。特别是日本、美国以及东南亚地区,流派甚多。元代,少林功夫即传到日本,日僧邵元曾在少林寺为僧并代理过主持,回国后将少林武术广为传播,被日本人民称之为“国魂”。如今在日本,受中国少林武术影响最大的武术团体应首推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会员有120万之众,拳士12万之多。要说起日本少林寺拳法,就离不开它的创始人——宗道臣先生。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武术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两年来,武术界曾对“武术”“武艺”“武勇”等概念进行热烈的争论和研究,实际上这就是对武术起源的研究,关于武术的起源问题,现在有各种说法:如有的人认为:“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有人认为,“据甲骨文记载,在商周时期,已经有了武术。”还有的人认为,中国武术是起源于少林寺,而“少林寺的武术则是起源于达摩。”又如有一些传统的拳种,自诩其起源古老,是“传自黄帝”,仿佛是起源的愈古就愈好。如何来看待这许多说法,历史上真实的情况又是什么样子,中国武术的起源和发展的道路究竟如何,本文试图就这些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初期,以《少林寺》为始的一系列武侠电影,尤如一针催化剂,加深了少林寺及少林武术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在世人眼中,少林寺的僧人个个铜头铁臂,武功超凡,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近年来,少林武术已被传述的神乎其神,"少林"几乎成了"武术"、"功夫"的代名词。然而,树大招风,这股少林武术热给今日的少林寺也着实带来了不少烦恼,也引发了不少有关少林寺与少林武术的疑问。笔者今年5月专程赴河南嵩山去访问释永信住持,看一看今日的少林寺与少林武术。社会上;"少林"成了众多商人眼中的一棵"摇钱树",他们打着"少林"招牌做着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15.
燕侠 《中华武术》2005,(1):52-54
一 时光回溯到1988年。 那时,电影《少林寺》正红遍大江南北,少林寺和少林武术的名声也开始远播海内外,吸引着众多的武术爱好者前来少林寺朝圣。那一年的秋天,少林寺迎来了第一个欧洲武术访问团。团长名叫诺阿里,是个武林高手。据说,为了学习  相似文献   

16.
温兵 《精武》2013,(24):155-155,157
少林寺是我固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和禅宗圣地,自古就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称,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文化的精髓,也是所有武术文化形态中曩被人们熟知的武术体系,本文主要论述少林武术与禅宗文化的渊泺,阐述的是少林武术文化中所包孕的禅宗文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史上的佛门寺院中曾出现了众多武功过人的武僧,特别是在隋唐时期的寺院僧人中习武活动更加突出,一直到明、清之际,而少林寺武僧的习武活动更有“诸艺宗于棍,棍宗于少林”(茅无仪《武备志》)之说。追溯少林寺武术的历史源头,探究我国历史上寺院僧人尚武活动,我们发现,少林寺武术虽然最早来自邺下寺院僧人的习武传统,其发展成熟则是在少林寺寺内寺外民间习武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稠禅师离寺后的少林寺与隋唐少林武僧少林武术发端于北魏(太和19年)建寺17年之后的邺下著名武僧稠禅师。…  相似文献   

18.
据悉,目前有一支来自河南省的“嵩山少林寺武僧团”在台进行武术表演。该团成员不是出家人,但却剃须发,着僧衣。 经查证,大陆有关方面曾批准河南省“少林寺武术馆”队员组成“河南省登封县嵩山少林武术表演  相似文献   

19.
李磊  赵文龙 《体育学刊》2012,(2):128-131
广东武术和少林武术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广东武术的诸多拳种,在吸收少林武术的某些特征以后,进而发展成南拳精品;广东诸多武林豪杰,大多和南北少林寺有不同程度的师承关系;广东诸多武术组织,大多以少林武术精神标榜。更由于少林寺禅宗和广东的南禅宗具有一脉传承关系,佛家拳在广东佛教发达地区也比较流行。总的来看,广东武术和少林武术具有诸多共同点,把广东武术称之为南少林武术也有一定道理。  相似文献   

20.
<正> 明、清以来,达磨(或称“达摩”)在少林寺传授拳术的说法一直流行在武术界。达磨创造少林拳似乎成为定论。许多武术专著和体育史,居然把达磨这个印度高僧捧为中国武术的不祧之祖加以宣扬;而少林寺则俨然成为中国武术的发祥地被蒙上了神秘的外衣。由于大量有关图籍和传说的散布,使达磨传拳少林之说远播海外,至今还在继续流行。为了进一步廓清旧时代遗留在武术界的玄虚之风,有必要对我国武术史上的达磨与少林寺问题,做一番深入的研究,以便去伪存真、正本清源,更加有利于我国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已故武术史家唐豪先生,生前对这一问题曾做过不少有价值的工作,他的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寻迹求源提供了条件。本文的撰写得益于唐豪遗作处不少,谨此说明,并志记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