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外资以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已成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从政府规制外资并购行为的原因出发,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政府规制外资并购行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政府规制外资并购行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制造企业在生产绿色产品方面的制约,考虑市场竞争下企业绿色产品生产行为的复杂性,运用计算实验方法构建了多主体参与的企业绿色产品生产行为的计算实验模型。通过多主体建模的计算机实现,探究政府不同的引导和规制策略下企业绿色产品生产行为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企业绿色产品生产行为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规制;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将多种引导和规制策略相结合并充分考虑市场竞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跨国并购浪潮的兴起,跨国公司的实力膨胀,其市场垄断力量增强,限制性商业做法盛行,损害了东道国的利益。在对规制政策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外资并购的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规制政策进行分析与评述,对在华外资并购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我国政府制定规制措施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探究董事绿色联结关系在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后绿色技术创新中的纽带作用,回答企业内部因素如何影响企业绿色并购后绿色技术创新的问题,考察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在董事绿色联结与绿色并购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异质性调节作用,以2012—2020年我国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绿色并购为对象,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具有绿色联结关系的董事能够显著促进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后的绿色技术创新,且这一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高研发投入企业以及高竞争度行业更为显著;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在董事绿色联结对企业绿色并购后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中起负向调节作用,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U”型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重污染企业在进行绿色并购后绿色技术创新重大决策时,应重视董事绿色联结这一非正式制度,并准确判断市场动向和政策导向,充分发挥董事绿色联结的作用,推动企业实现更高效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跨国并购浪潮的兴起,跨国公司的实力膨胀,其市场垄断力量增强,限制性商业做法盛行,损害了东道国的利益.在对规制政策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外资并购的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规制政策进行分析与评述,对在华外资并购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我国政府制定规制措施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外资在我国高技术产业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地位,而并购成为外资保持和扩大竞争优势、维护市场地位的重要手段,也成为压制国内产业技术进步和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武器.我国必须从战略高度上认识外资并购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包括保护战略性科技成果和科技资源、加强外资并购中的技术因素审查,完善资本市场环境等,使之能够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7.
文中基于陕西省306户樱桃种植户的调研数据,采用Double-Hurdle模型研究政府规制和市场激励对果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及采纳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规制、市场激励对果农的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及采纳程度均有正向显著影响;政府规制中的约束规制影响不显著;政府规制与市场激励在促进果农采纳绿色生产技术过程中具有互补作用;市场激励对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调节政府规制与采纳程度的关系而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东杰 《科教文汇》2007,(6S):130-130
推动企业跨地区并购是转型期我国市场结构优化的当务之急,转型期我国企业跨地区并购主要障碍包括:现有的所得税体制、企业同质性问题突出、企业人员安置困难、企业产权归属混乱和地方政府热衰外资并购等方面,要采取措施推动企业跨地区并购的大规模发生。  相似文献   

9.
基于陕西省306户樱桃种植户的调研数据,采用Double-Hurdle模型研究政府规制和市场收益激励对果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及采纳程度的影响.结果 表明,政府规制、市场收益激励对果农的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及采纳程度均有正向显著影响;政府规制中的约束规制影响不显著;政府规制与市场收益激励在促进果农采纳绿色生产技术过程中具有互补作用;市场收益激励对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调节政府规制与采纳程度的关系而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5,(10):59-64
在政府规制理论基础上,结合对现实企业差异性与决策机制分析,运用计算实验方法,基于情境建模构建了异质主体参与的企业环境行为计算实验模型,动态模拟不同政府规制情境下的企业环境行为决策选择过程。结果表明:企业环境行为的良好发展需要政府的宏观规制;企业的环保意识是影响企业环境行为的重要因素;政府要使用多种环境规制手段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1.
以双边平台竞争瓶颈理论框架为基础,考虑同一平台在一边收取注册费,在另一边收取交易费的非对称收费模式,并将已有平台竞争模型拓展至Salop圆形市场情形后,探讨了平台横向合并的经济效应。与已有研究强调间接网络效应、市场势力和成本效率提升三者之间的权衡不同,本文研究发现:在非对称收费模式和市场全覆盖假设下,平台合并的价格效应和福利效应仅与平台间横向重叠导致的市场势力提升与成本效率提升之间的权衡有关,而与间接网络效应无关。如果边际成本较小,则效率抗辩空间会主要集中于降低经营(固定)成本等方面。相关结论不仅可以丰富经济学关于平台合并的理论研究,也可为反垄断执法部门针对平台领域经营者集中审查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林镝  邹珊刚  李传宝 《科研管理》2005,26(3):98-103
冷战后,世界航天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外航天公司兼并重组活动风起云涌。本文首先概述航天企业的兼并活动,进而对航天市场的市场结构进行了评价——认为该市场结构属于典型的寡头垄断型结构。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企业兼并对航天市场竞争态势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获取知识资源是当今企业兼并收购的一个重要目的。知识资源的战略重要性决定了知识资源整合是企业兼并收购后的重要工作内容。只有对知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才能够促进协同效应的发生,提高并购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绩效水平。知识资源整合主要包括组织整合、人力资源整合、管理流程整合、市场整合和文化整合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中国一系列开放外贸收购中国企业的规则出台,外贸以并购方式进入中国的步伐明显加快,中国正成为跨国并购的新兴市场,未来数年可能迎来外贸并购高潮。在并购的交易过程中,经常会涉及知识产权许可与转让问题,事实上,外贸购买中国企业很多是以购买目标企业的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为主要并购目的的。  相似文献   

15.
外国企业专利竞争战略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企业遭受外国企业专利竞争战略打击的现实教训入手,论述专利对企业实现市场竞争战略的重要作用,在分析中国企业出口市场现状和运用专利保护市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运用专利实现保护和扩大国际市场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显君  庞丽 《科学学研究》2008,26(1):110-114
 国内外关于汽车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机制的现有理论,还不能对我国汽车企业竞争实践作出清楚的解释。本文提出从价值转移和路径创新的新视角,建立提升我国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框架和分析方法。这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理论,为我国汽车企业寻求新的竞争范式和发展模式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为我国汽车行业制定突破性竞争战略和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军宝  李芳 《科技广场》2012,(4):218-22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并购已成为国际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和跨国公司进行全球化扩张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市场容量大且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发达国家不仅将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同时在金融服务领域也加大了投资。跨国公司并购是一种市场行为,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跨国公司在华的大肆并购将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正是基于此考虑,来浅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动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行业特征的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在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中有近2/3左右流入制造业的情况下,本文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的溢出效应,比较区分了产业内和产业间的溢出效应,并对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行业特征(如内外资企业技术水平差距、资本密集度差距和东道国国内市场竞争水平)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当内外资企业差距较小或中等,且外资企业相应能力水平较高时,溢出效应才易于发生。  相似文献   

19.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专利诉讼战略来获得竞争优势。笔者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博弈的视角建立企业专利诉讼的博弈树模型,对企业间的专利诉讼战略进行分析,并重点对专利钓饵的诉讼战略进行论证。结果表明,企业专利诉讼战略的根本动机是通过司法手段,战略性运用专利获得利润最大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企业有效应对专利诉讼国际化、多样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Propensity to patent, competition and China's foreign patenting surg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oreign applications for Chinese patents have been growing by over 30% a year. This paper explores two hypotheses in explaining the foreign patenting surge in China: market covering and competitive threat. With foreign companies more deeply engaged with the Chinese economy, returns from protecting their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China have increased. As domestic Chinese firms’ ability to imitate foreign technology gains strength and competition between foreign firms intensifies in the Chinese market, such competitive threat creates an urgency for protec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Using a database that comprises China's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patents and the 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patents, I find strong support for the competitive threat hypothesis. The estimates imply that competition between foreign firms in China can account for 36% of the annual growth of foreign patenting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