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刘勰《心雕龙》的创作论是全书的精华。《神思》篇是创作论的总纲。在这一总纲中,刘勰对作家艺术家创作活动的艺术想象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一、“思想为妙,神与物游”;二、“神用象通,情变所孕”;三、创作“灵感”的根因。  相似文献   

2.
邢台八中张国生老师和丁之凤副校长编写的《大语文教育论集》,最近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大语文教育论集》收入关于“大语文教育”的文章52篇,分为以下5部分:(1)张孝纯论“大语文教育”;(2)张国生论“大语文教育”;(3)专家论“大语文教育”;(4)代表性教学设计;(5)其他。全书共35万余字。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全国中语会名誉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刘国正先生为此书作了题为“一种立意高远的语文教育思想”的序文。也正如刘国正先生在序文中所言:“立意高远的思想,在实践上往往是艰辛的。”《大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3.
对严复著译的回应:以上海《汇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1、1906年,上海《汇报》先后刊载了《支那教案论提要书后》、《驳严又陵先生教案论》和《天演论驳义》三篇章,对严复的相关译作了详细的回应。首篇,对严译《支那教案论》所持观点的评价是“优劣相参”;次篇,对严复《续论教案及耶稣军天主教之历史》一进行了通篇驳斥,但它却是一篇意气之作;末篇,主要对达尔的进化论加以批判。这三篇均是为维护天主教的自身利益而作。  相似文献   

4.
《尔雅》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收录名词、动词、形容词及副词等一般词语,相当于义类汇编或语词性类书,犤1犦也有人将其理解为古汉语同义词词典。前三篇中,《释训》着重描写事物的情貌,词目多为叠字。“《释训》云者,多形容写貌之词,故重文叠字累载于篇。”犤2犦那么,前二篇《释诂》与《释言》,存在怎样的异同关系呢?历来有三种观点:一、《释诂》解释古语,《释言》解释方言邢《尔雅注疏》论《释诂》:“诂,古也。古今异言,解之使人知也。”论《释言》:“古今方国殊别,学者莫能通,……故为之作释也。”但事…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的创作论散见于全书的各篇之中,特别详细地表现在第二十六篇《神思》及以下十多篇里。刘勰在《神思》篇中提出了“三情”、“三化”的创作理论、创作构思,同时也强调了加工修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录日本石山寺藏古写本、英藏、法藏、辽博馆藏及俄藏等十号残卷,缀合后为九件,一一考定;析论《真言要决》的篇目、次第,参酌正仓院文书判定原书一部六卷,推测每卷二篇,凡一十二篇。今存卷第一第二篇的后半部;卷第二残存篇第三10行及“解执篇第四”13行;卷第三仅篇第五首部残缺,其余完整且有“辩伪篇第六”篇题;卷第四(仅存首部十行含“决疑篇第七”篇题);卷第五(亡佚);卷第六(亡佚)。S.6147、P.2213、辽博馆藏等未知卷次篇第归属。前贤拟为“残佛经”“失题道经”“道经”“释道相通论”“三教至理相通论”等均属未谛。又通过《新集文词九经抄》《文词教林》援引“要决”、“真言决”及“刘会”等条目,与《真言要决》残卷内容比对、印证,断定《真言要决》的编撰者为刘仁会,即曾注《老子》与《西升经》的后魏伊州梁县人刘仁会。作刘会者,乃双名单称。这些珍贵的遗存,可丰富三教融合的具体论著,提供三教会通发展之参考。  相似文献   

7.
《程器》论述士人的品德和才能,这是《文心雕龙》注释家共论。这样的释义与本篇所居“批评论”之末的位理难合,也不能确认其“批评论”资格。“程器”实质上是通过纠正时俗对文人的偏见,阐明“文采”广泛作用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成务为用”功能,即整体评价文的意义。只有作这样的延伸意义理解,才能辨明《程器》篇的“批评论”性质。位居全书最后,正是与首篇《原道》起句“文之为德也大矣”相呼应,回环闭合,体现全书“体大虑周”的篇章结构的严密组织。  相似文献   

8.
刘勰在《原道》篇中提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的论断,在这个“道—圣—文”的公式中,“圣”是“道”与“文”的中介,这个中介就是作家、作者,所以《征圣》篇可视为作家论或作者论之纲,其观点贯穿于全书。圣,就是最有创造性的人,唯其最有创造性,才有借鉴、教育、指导、师范、楷模的作用。以圣人为师,刘勰认为首先应像圣人那样“贵文”;要像圣人那样“识道”,这是“师乎圣”的根本;“识道”是“明道”的前提,先要有所“识”,才说得上有所“明”。刘勰认为,圣人“明道”之文的特点是“精理为文,秀气成采”;“明道”作文是有规律的,这就是“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但也要“抑引随时,变通适会”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前五篇《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历来被认为是全书的枢纽、总纲。笔者认为,其实《正纬》《辨骚》都是属于文体论的部分,而《序志》中所谓的“文之枢纽”也并不是指的《原道》至《辨骚》五篇,而是另有它意。  相似文献   

10.
《心雕龙》中的《物色》篇,多数研究认为它属于创作论范畴;维护今传本篇次的论将其列入批评论,也是以创作过程中形象思维的客体一解释的。实际上,《物色》篇中的“物”,不是创作浩以主客关系的外物,而应当是作家的情采表现创造出来的章。“物色”即鉴赏批评的审美对象“辞采”,“物”作辞解,“色”作采论,合而裁定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的高下这分。将《物色》的题旨作“辞采”解释,这不仅符合《心雕龙》批评论的篇体构成的现状,而且符合《物色》篇本的语意。  相似文献   

11.
陈锋 《现代语文》2004,(11):38-38
《生命流程》全书大体分为“无韵篇”、“造化篇”、“世相篇”三部分。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研究中有几个老大难问题,其中之一便是《辨骚》篇的归属。所有讨论意见概括起来主要有二种:总论说;枢纽和文体论兼属说。持”兼属说”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由是:《辨有骚》篇“未讨论全书的基本观点”,不具备指导全书的意义。①这便实质上否定了《辨骚》的“枢纽”地位,从而只承认它是文体论之一篇。我认为,刘勰把《辨骚》置入枢纽即总论的意旨在于,通过对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作品的研讨和对那些“举以方经”“谓不合传”的论评的辨析,以展示他的文学基  相似文献   

13.
《乐记》作为中国古代很早的音乐美学论著,对音乐的产生、礼乐与社会自然的关系、礼乐的功用异同等作了精辟而深刻地论述,本文拟就其内容本体、学术源流与所受的时代思潮两个方面,浅论其所含的“天人合一”思想。《乐记》一书据《汉书·艺文志·文艺略》载有二十三篇。现被保存在《礼记》中的《乐记》篇、《史记险二十四中的《乐书》、刘向《说苑》的《修文》篇中,但现存仅11篇。如果把后三篇《魏文侯》、《宾车贸》、《师乙》放在一边,仅就前八篇论述体的文章作整体性认识,那么就会发现天人合一思想贯穿全书内容2中。全书内容大致可…  相似文献   

14.
刘勰论楚辞     
自汉代而始的楚辞研究,至齐梁时代,树起了一座里程碑——这就是刘勰的《文心雕龙》该书不仅专章论评楚辞,且全书不少处涉及了屈原、宋玉及其作品,从而机地形成了较为全面、系统论述楚辞的构架,为楚辞研究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材料。纵观《文心雕龙》全书,我们发现,刘勰研究楚辞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定楚辞的价值与历史地位《文心雕龙》全书共五十篇,大致可分为总论(“文之枢纽”)、文体论(“论文序笔”)、创作论(“剖隋析采”)、批评论(或谓文学评论)、总序(《序志》)五部分,其中总论,即刘勰所谓“文之枢纽”部分,是全书的核心与总纲,如《序志》云:“盖《文  相似文献   

15.
著名学者王元化把《文心》的“道”、“太极”、“道心”、“神理”等理解为魏晋玄学的“本无”——主宰宇宙变化的“绝对精神”,是神秘不可知的;而且认为该书对“圣人”之心的作用作了“荒诞的夸大”,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存在体与用的矛盾。本文通过文本验证:《文心》之道是可以认识的,不应等同于玄学神秘虚无的“本无”,而且全书贯穿朴素唯物论思想,其“枢纽”论与全书各部分是统一的,可见不存体与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文风是文章的作风。刘勰在其巨著《文心雕龙》中全面地阐明了他对文章的认识,当然也反映了他对文风问题的认识。一、文风论思想贯穿着《文心雕龙》全书《文心雕龙》全书共五十篇,分四大部分:总论,文体论,写作论,鉴赏批评论。虽然每一部分的论述内容各有侧重,但是都贯穿着文风论。总论部分三篇:《原道》、《征圣》、《宗经》,主要论述文章的产生和文章写作、批评的准则。这是属于认识文章的总的原则,也可看作认识文风问题的总的原则。刘勰的《文心雕龙》不是毫无背景的纯学术著作,而是有感于当时形式主义文风流弊的发愤之作。本书第一篇《原道》所论述的文章‘本乎道”的观点,便是刘勰首先  相似文献   

17.
《庄子》作为中国原始道家代表作之一,其内容极为庞杂。《庄子》内七篇为庄周本人所作,其自然观是要追寻合乎自然本真的人性,重建人之存在价值。《庄子》外、杂篇皆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在不同时段渐次成书。其自然观是对庄周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主要有三个派别,其自然观分别是:述庄派的自然化生论;无君派的率性自然论;黄老派的顺应自然论。  相似文献   

18.
汉唐儒家以治“六经”为主,宋代儒家却多治“四书”,唐宋间存在着“四书”升格的趋向。中唐时,韩愈创儒学道统之说,以孔孟为正宗。皮日休承其说而复推之。李翱著《复性书》三篇,启后世儒者畅谈心性的旨趣。北宋初年,当政者以实际行动来推广“四书”。北宋中叶,荆公新学虽以《三经新义》为本,但扬《论》、《孟》之意颇浓;张载关学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二程洛学明确将“四书”并行推举。南宋朱熹将“四书”并行出版,意味着“四书”升格运动的最后完成。  相似文献   

19.
创作论是《文心雕龙》全书中的精华所在。全书五十篇,《神思》是第二十六篇,又是创作论的首篇。按照全书的编排体系,应是创作论的总纲。神,指构思时的精神状态;思,指创作构思。《神思篇》以艺术构思为中心,论述了创作的全过程;构思以想象为中心,论述了文思与表达的关系。可见本篇在于论述创作构思和想象活动。  相似文献   

20.
人物传记类     
《成吉思汗传》 朱耀廷著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一生中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统一蒙古草原;二是南下伐金;三是进行西征。本书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成吉思汗的这些主要业绩,并对如何评价这位历史人物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在“西征”问题上,据理批驳了“彻底否定”论和“黄祸”论。 《朱熹传》 陈代湘著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1997年) 朱熹,有人尊他为圣贤,有人斥他为封建卫道士,本书作者则还他以鲜活的“人”的面目。全书以三十五万余字数,再现了传主激越的诗情,超人的智慧,缠绵的爱情,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