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我国优秀女子长跑运动员10 000 m跑分段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女子中长跑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成绩,但随着一些名将的退役,我国女子中长跑水平又陷入低谷.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优秀女子长跑运动员10 000 m跑比赛中的分段成绩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也为今后我国的女子长跑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世界优秀女子400m跑运动员的各分段50m成绩与总成绩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分段50m与400m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当今世界优秀女子400m跑运动员速度分配的基本特征,为提高我国女子400m运动成绩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3.
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全程速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雅典田径世锦赛男子 110 m栏和女子 10 0 m栏决赛运动员速度、时间参数的统计处理与分析 ,表明最大栏间速度是决定成绩的关键因素 ,只有当最大栏间速度达到更高水平 ,保持速度的能力才更有意义 ;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成绩与平均过栏时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 ;从分段时间看 ,影响成绩的关键区域是第 2和第 3跑段。  相似文献   

4.
对国外7名优秀女子优秀百米运动员比赛中加速跑的距离、个人最大速度与运动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国内外优秀女子百米运动员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与比赛中加速跑距离的大小、个人最大速度都呈高度负相关,加速跑距离长,最大速度快,运动成绩优秀.2)国内优秀女子百米运动员平均成绩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以较高的步频过早地达到了个人最大速度,使加速跑距离过短,影响了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5.
以2002年全国皮划艇锦标赛1000m单人艇(WK1、MK1、MC1)比赛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现场测试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1000 m皮划艇单人艇比赛的竞速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优秀运动员在1 000 m比赛中的分段速度结构特征是起航阶段(0~250 m)主要通过较高的桨频占据有利地位,途中划(250~750 m)主要通过降低桨频、提高划距、保持节奏进一步通过船艇速度,冲刺阶段(750~1 000 m)则力图通过桨频与划距的合理组合来取得优异成绩;2)不同比赛距离比赛中各分段时间、桨频和划距在专项成绩的相对重要性不同,在1 000 m比赛中第1、4段是非常关键的,这2个段落运动员的表现常常决定着运动员的最终成绩.  相似文献   

6.
摘要:研究目的是通过多学科和综合性理论知识,对我国田径女子铅球项目备战世界大赛中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建立适合我国女子铅球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综合监测和研究系统,为我国优秀运动员备战奥运会等重大比赛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测试法、仪器研制法、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结论:1)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综合监测和研究系统的建立,帮助了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提高了竞技能力,并为该项目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科学的保障。2)铅球项目出手速度与成绩之间相关系数为r=0.94(p<0.01),与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为中度相关(p<0.05);世界级优秀女子运动员的出手速度达到13.80m/s以上,最佳出手角度为38°。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整体出手速度相对较低,除巩立姣外外普遍小于13.50m/s。3)高水平女子铅球运动员训练负荷具有个性化特征,在奥运会备战周期中专项技术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所占比重较大。4)上肢专项力量能力与铅球运动员的成绩高度相关(r=0.80),下肢蹬伸专项力量与铅球成绩中度相关(r=0.40)。原地投平均下肢最大合力值ΣF相当于体重的1.45倍,垂直方向上的Fz相当于运动员体重的1.40倍;优秀铅球运动员有着强大的投掷臂肘关节力量素质(p<0.05)。5)专项信息反馈、最佳竞技心理素质和视频图像快速反馈能很好地帮助提高铅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6)田径专项视频技术分析软件和铅球专项力量训练仪器研制,对女子铅球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近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奥运会等5届重大比赛中长跑前8名运动员战术的观察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中长跑战术的基本特征:男子中跑全程后段的跑速快于前段;领先跑战术明显低于先盯人后冲上战术,体力分配,决赛(%)用力大于前轮赛次占多数。长距离5000m处于均速范围;10000m呈不减速趋势。战术领先跑仅占2人,体力分配决赛(%)用力均大于前轮赛次。女子中跑800m慢子前段;1500m处于均速,后程渐快,3000m后段最快。战术领先跑占多数,长距离最后段落快于前段,战术全部采用先盯人后冲上战术;体力分配:决赛(%)用力均大于前轮赛次。  相似文献   

8.
对1978~1989年世界前25名的田径运动员的有关年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上,投掷运动员高于跳跃运动员,而长距离跑运动员又高于短矩离跑运动员;在男子800m、3000m 障碍、跳高、铁饼和女子马拉松等项目中,创造最佳成绩的年龄段呈增长的趋势。为了合理安排训练,确立创造最佳成绩的年龄段,对各田径项目运动员的最佳年龄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归纳比较法,通过比较国内外女子400m栏优秀运动员全程跑的相关数据,分析出速度耐力储备能力较国外运动员差是我国女子400m栏优秀选手以后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根据400m栏能量供应的特点以及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三种低氧耐力训练方法分析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上比较分析出较为科学有效的提高女子400 m栏运动员速度耐力水平的训练方法-模拟低氧组合训练法,模拟低氧组合训练比高原训练及单一低氧训练的更具经济性和实效性,希望能为我国女子400 m栏的速度耐力水平训练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生理学角度对参加第6、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400米决赛16名运动员分段速度进行定量分析,初步揭示了女子400米跑速度变化特征与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关系。  相似文献   

11.
对男子400m短跑运动员采用300m不同负荷跑的血乳酸、血尿素、尿蛋白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相同距离,不同的负荷量和强度对人的机体产生的影响不同,训练的效果、达到的训练目的也不相同。建议训练应根据需要有目的地选择负荷量和强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400m跑这个项目训练中训练手段的重要性,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男子400m跑运动员训练手段进行了筛选研究,为优秀运动员400m跑训练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优秀运动员100 m短跑最大速度利用率及其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00 m各分段的最大速度利用率、加速距离、最大速度、保持最大速度的距离等参数的相关和因子分析,发现前50 m各分段的最大速度利用率对最大速度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加速各分段的最大速度利用率、加速距离、最大速度和保持最大速度的距离之间的相关关系表明,人体在100 m短跑全程中的能量利用具有一定的守恒性.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 GLUT1)基因rs841853 G/T多态位点作为评估和筛选长跑运动能力遗传标记的可行性。方法:于2009-2010年选取78名中国女子专业长跑运动员,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解析GLUT1基因rs841853位点基因型,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试验获取运动员的生理机能指标,并检索追溯运动员截止到2017年各主项的个人最好成绩。结果:中国女子专业长跑运动员rs841853 G/T多态位点的基因型GG、GT和TT的频率分布为65.4%、29.5%和5.1%,等位基因G和T的频率分布为80.1%和19.9%,符合哈温平衡定律。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北京汉族人群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5)。GT+TT基因型携带者的VO2AT/VO2max、VE和5000米项目个人最好成绩显著高于GG基因型携带者(P<0.05,P<0.05,P<0.05)。结论:GLUT1基因rs841853位点的T等位基因可能是评估优秀长跑运动能力的基因标记,有待于通过扩大样本量和功能学研究给予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探讨军人体能训练长跑的不同着地方式,目的是改进着地技术、减少训练伤病。采用文献资料和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结果发现,目前有脚前掌、脚全掌和脚后跟三种着地方式;现有研究表明,跑速小于3.3m/s时多以脚后跟方式着地,跑速大于5.5±0.3m/s时多以非脚后跟着地方式为主,而对我军长跑训练中4m/s左右跑速时的着地方式缺乏研究。  相似文献   

16.
100 m分段跑与400 m竞赛成绩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整理了世界27名优秀的400 m跑运动员的竞赛成绩及100 m分段速度等相关资料,并以其为研究对象和研究样本,运用统计学的相关、对数回归等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初步探明了400 m竞赛成绩与各分段速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400 m竞赛成绩与各段速度的回归方程,为科学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上下肢无氧工作能力对400m全程跑速度变化的影响,采用对运动员全程跑4个测量点的运动学特征和上下肢Wingate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造成400m跑减速现象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员在后程无法保持较高的步频。(2)后程的跑速较之前半程的跑速更加影响全程跑成绩。(3)下肢无氧抗疲劳能力越强的运动员在400m跑后段更能保持较高的跑速,而且越接近终点这种现象越明显。同时,也说明在全程跑的前半程有意识的适当控制速度将有利于后程保持较高的速度。(4)上肢快速有力的摆动,在疲劳状态下将起到一定的对下肢摆动不足的代偿作用。上肢良好的摆动还有利于保持步频。上肢良好的无氧工作能力有利于减小400m跑最后阶段的速度下降幅度。  相似文献   

18.
对世界10名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速度、各分段时间、体能等特征的研究结果证明:世界男子400m运动员在训练中以提高速度为核心,在比赛中依据运动员特点,特别是在0-100m分段时间有目的地控制速度,这样的跑速能有效.地降低人体体能中磷酸原系统功能的消耗速率,延长能量的使用时间,增加能量输出最大功率值和人体所跑出的距离,为全程跑人体体能的合理分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游泳运动员100m、200m、400m三种高乳酸距离负荷后血乳酸、心率变化规律,选择广东省游泳队运动员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距离负荷后最高血乳酸时值、最高心率水平受负荷强度的影响;不同距离负荷后血乳酸下降速率差异明显,形成单峰型和双峰型的血乳酸下降曲线,说明三种距离负荷强度、持续时间等时间等负荷特征影响机体内乳酸平衡状态;心率在负荷后血乳酸消除中起重要作用,恢复期保持一定的心率水平,有利于加快血乳酸的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