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持棒起跑:第一棒运动员采用弯道蹲踞式起跑,方法和400米弯道跑相同,持棒的右手用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住棒的末端,用大拇指和食指分开撑地,但接力棒不能触及地面。二、接棒人起跑:第二、三、四棒运动员采用站立式或半蹲踞式起跑,起跑时站在接力区后端或予跑线内,两脚前后开立,上体前倾,两膝弯屈,第二、四棒运动员站在跑道外侧,左腿放在前面,右手撑地,身体稍向右偏。头转向左后方,目视同队跑来的运动员和起跑标记。第三棒运动员站在跑道内侧,右脚在前,左手撑地,身体稍向左偏,头转向右后方,目视同队跑来的运动员和起跑标记,当传棒人跑到起跑标记线时,  相似文献   

2.
400米栏跑可分为四个部分:起跑至第一栏;跨栏步(弯道及直道);栏间跑;下最后一栏至终点。 一、起跑至第一栏 起跑器的安放方法(以左腿为摆动腿领先攻栏为例):如果运动员是跑偶数步的话,起跑时就应把左脚放在后面;相反,跑奇数步时就要把左脚放在前面。没有必要要求运动员像直道栏起跑那样迅速地进入直线加速跑,因为起跑至第一栏还有相当的距离,只要按400米跑那样起跑即可。  相似文献   

3.
田径规则规定:4×400米、4×200米接力及800米比赛,分道起跑后,必须通过规定的弯道数和抢道标志线后才能切入里道。为使运动员在均等的条件下进行比赛,规则又规定:4×400米、4×200米接力起点的前伸数为400米跑的前伸数加200米跑的前伸数,再加外道运动员切入里道所多跑的距离即切入差;同样,800米跑起点的前伸数应为200米起跑的前伸数加上切入差。直段长85.96米,半径为36米的半圆式标准田  相似文献   

4.
<正> 在一九八五年美国大学体协女子田径锦标赛上,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女子接力队在强手如林的接力比赛中,以43″82和3′30″39的好成绩,分别夺得4×100米和4×400米接力的第二名,该大学的教练洛伦·西格雷夫由于他在技术、运动量和心理学方面的精心安排,巧妙设计,也同样地受到人们的赞赏。 4×100米接力有三个不能进行交接棒的10米预跑区,和20米的接力区,每个人预先在各自的接力区,做好“预备”和“跑”的标志。通常,接棒队员在预跑线上,做好三点(支撑)蹲踞式起跑姿势后,回头注视传棒队员。当传棒队员跑到“预备”标志时,接棒队员做好随时起动的准备,一旦传棒队员越过“跑”的标志时,接棒队员立即起动加速,不要再回头看传棒队员。  相似文献   

5.
短跑起跑 ABC     
短跑是400米以下径赛项目的统称。古往今来,起跑的形式、方法五花八门,千姿百态。蹲踞式起跑诞生后,人们仍在探求怎样以最先进的方法快速起动。这种快的要求,逐步形成随之相适应的措施和规约。众所周知短跑由起跑、疾跑、途中跑、终点跑四部分组成。起跑因素占其中的10%~15%,从表面看来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起跑的作用和它对以后各部分所产生的潜在力量不容忽视。因此,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对起跑进行论述。一、起跑姿势的发展与演变最早的起跑方法是一群人站在线后,发令员一声令下,大家奋勇争先。后来发现有人在未发令前就起跑(即抢…  相似文献   

6.
在中小学的体育课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中,耐力跑项目(小学400米,中学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或1500米)和其他项目相比,及格率是最低的。 经分析,我们认为中小学生耐力跑及格率低的原因,除耐力素质低外,还有以下原因: 一、闯不过“极点”关。“极点”是耐力跑测验者必然要遇到的一只“拦路虎”。它一般出现在赛程的前1/3处。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提出 400米跑是小学体育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大纲》列为考核项目。但在教学中,由于受场地限制,测验时十分困难。《大纲》虽以2分钟25米往返跑作为替代,但仍有不便之处: 其一,划场地繁琐,相间一米的横线竟达26条之多;  相似文献   

8.
25米往返跑技术包含着起跑、途中跑、转弯、冲线等四个环节。转弯技术又可分解为制动、转体、起动三个部分。只有彻底制动才能转入第二次起跑,转弯方法就是在制动后,为转入第二次起跑作好准备。所以转弯技术是提高26米往返跑的重要因素。经过几年试验证明:“后转身转弯”技术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转弯技术。“后转身转弯”方法就是:当跑近往返跪“标竿”一侧,先是右脚前跨一小步,用前脚掌内缘着  相似文献   

9.
<正>一、50米快速跑的教学价值50米快速跑是小学体育走和跑教材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快速跑教学,不仅能发展学生速度、力量、协调等身体能力,还是通用的检验学生位移速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快速跑的技术分为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跑四个部分。它的动作方法是用站立式起跑,跑出后迅速加快速度,并努力以最快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最新版本《国际田联手册》规定“在1000米、2000米、3000米、5000米和10000米的比赛中,如运动员超过12人,可将他们分为两组同时起跑”。但在测画“两组同时起跑线”时,有时由于使用的测画方法不当等原因,致使运动员跑距不相等而违背规则精神。本文提供一种测画准确,操作简便迅速的方法和有关数据供参照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短跑是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常见的项目,一般包含:60米跑、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练习短跑对提高人体应激反应能力、神经肌肉系统的工作能力有很高的价值,对于发展人体综合身体素质亦有明显效果。一、短跑项目的技术规则短跑项目都采用分道跑,比赛中发令使用"各就位""预备"和枪声信号。在大多数比赛中,只要有一次起跑犯规,运动员就会被取消比赛资格。因此在训练中要注重起跑技术及对枪声的反应训练上,运动员既要预判枪声,更要对枪声快速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12.
短跑途中跑技术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技术概念 短跑全程技术,可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技术。在这些技术中,最重要的是途中跑的技术,因为它的技术结构最完善,能发挥人体跑时的最高速度,在各技术中所占距离的比例最大(100米约占70%,200米占80%,400米占90%)。因此,它是短跑的基本技术。途中跑的技术规格是“松、大、快、前”,即要求途中跑时放松、大步、快频、动作向前。它不仅适用于途中跑技术,而且对短跑的各阶段技术也适用,特别是在小学教学中,儿童便于接受,是启蒙教学法。 短跑教学法,是以基本技  相似文献   

13.
25米计时往返跑或10秒25米往返跑,是新《标准》中的替代项目,适合于场地小或没有跑表的学校。这个项目既能发展学生的速度和灵敏素质,又能提高变换方向的能力,是一项很有价值的锻炼项目。定时计距离的10秒25米往返跑的技术基本与短跑相同,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绕竿和绕竿后的加速跑四个部分。一、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 短跑是衡量速度素质的典型项目。以百米跑为例,从小学到大学的体育课以及锻炼标准中,都是考核项目。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参加短跑锻炼,必须对短跑技术的的教学训练方法进行改革,使之适应普及的需要。一、“松、大、快、前”的技术概念短跑技术包括蹲踞式起跑、途中跑、弯道跑、终点跑及冲线技术。在这些技术中,最重要的是途中跑的技术,因为它技术结构最完善,能发挥人体跑进中的最大速度,在短跑各  相似文献   

15.
一、起跑到第一栏前的加速跑技术起跑到第一栏间的距离是45米,运动员都采用蹲踞式起跑,与400米跑的起跑技术基本相同。在安装起跑器时,要考虑第一栏前所跑的步数,如果跑单数步,则将摆动腿置于前起跑器上(起跨腿在后),如果跑双数步,则将起跨腿置于前起跑器上,一般男运动员由起跑至第一栏要跑21或22步,水平较低的运动员则要跑23或24步。由起跑至第一栏的步长逐渐加大,直到第10步后才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400米栏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和技能要求较高。合理的过栏技术和有效的栏间跑节奏是提高400米跨栏跑成绩的主要技术指标。400米跨栏跑要求掌握直、弯道跨栏技术,根据先易后难、先短后长和先掌握直道,后学习弯道跨栏技术的教学训练原则,建立400米栏训练模式化程序。运动员途中跑步长和步频是提高有效栏间跑节奏的训练基础。我们将平时测定的运动员步长进行统计,即步长170cm,起跑到第一栏步数为26~27步,栏间步数为19步;步长190cm,起跑到第一栏步数为24~25步,栏间步数为17步。1 模式化训练的对象普通高校都是从400米运动员中物色400米栏的训练对象,他们已具备了专项能力,在初步掌握跨栏技术后,即可投入模式化训练。2 模式化方法训练程序  相似文献   

17.
绳是我们小学体育课上必备的器材之一。它不仅能让学生练习跳绳,而且不受季节的限制,在跑、跳、投掷等项目的教学中作各种辅助性练习及作体育教具。1、跑的教学:为了掌握蹲踞式起跑技术,可用绳斜背在胸前,帮助者抓住两端作对抗牵引,有利于学生体会起跑时人体的合理前倾和积极而省力的后蹬与前摆动作;起跑结束后又能  相似文献   

18.
短跑起跑技术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径运动中的短跑项目,由于“特定的距离”所限,起跑技术的优劣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短跑起跑技术中的如下问题:合理选择起跑技术;起跑时产生的翻转力矩和起动平衡;起跑的反应时和运动员起跑时的注意力;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最新《国际田联手册》对弯道上起跑的不分道跑项目的起跑线作了新的规定:“当运动员超过12人时,可将他们分为2组同时起跑,大约65%的运动员为第1组位于常规起跑线上,其余运动员为第2组,位于另一条划在外侧一半跑道上的弧形起跑线上,第2组运动员在外侧一半跑道上应跑至第一弯道终端。”〔注〕。有人问道:这个规定对运动员是否公允?另一条划在外侧一半跑道上的弧形起跑线该如何划?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说明:不分道跑的径赛项目,如果在弯道上起跑,其起跑线是圆的渐开线。根据渐开线原理可知,运动员不论在该线上的什么位置起跑,他们跑至里道切点的直线距离与里道运功员跑至该点的距离完全一样。过去习惯采用一条起跑线,即“常规起跑线”。它是以第1道实跑线为基圆的断开线。而“新规定”所说的另一条划在外侧一半跑  相似文献   

20.
一、中外优秀男子400米跑运动员速度分析 400米跑是短跑中保持高速度距离最长和机体承受负荷最大的项目,是以4倍于100米距离连续进行大强度运动的“耐力性短跑”。400米跑运动员的体能储备与分配是决定运动员400米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运动员的体能储备与分配决定着400米跑的分段速度变化情况,分段速度的好坏,直接影响400米跑的成绩。国外高水平运动员的400米运动成绩与分段时间,建立了高水平运动员的400米运动成绩与分段时间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