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作为高校辅导员,应采取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学生纠正认知偏差、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加强学生人际交往实践等手段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拥有正常健康的人际交往行为.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有效的人际交往.但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却往往容易影响人际交往的效果和质量,因此认清并了解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将有助于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文简要分析了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基本归因偏差、虚假一致偏差以及当事人与旁观者归因分歧可能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以期帮助人们对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加以防范和纠正,提高人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校文化场景与大学生校园人际交往的空间相交融。当前,在高校文化场景中,大学生存在着自我意识较强、人际交往功利化、矛盾协调能力较弱等人际交往困境。这些困境主要是由大学生自我认知偏差、学校人际交往教育缺乏和社会环境影响形成的。高校应以构建学生、教师、和谐环境“三位一体”的高校文化场景为目标,通过开设人际交往课程、发挥教师自身示范作用、组织校园活动,促进大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干部人际关系心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素华 《文教资料》2008,(31):187-189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是高校学生干部校园工作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学生干部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心理偏差,了解心理偏差的特点,掌握改善人际关系的技巧,对高校学生干部人际关系的改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扬州大学218名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认知偏差问卷(TCBQ)和人际交往能力测试问卷的调查,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综合探讨其人际交往与认知偏差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认知偏差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抑郁,大一和大三年级、大二和大三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在认知偏差总分上,大一和大三年级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2)人际交往总分和交往能力等级在各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认知偏差总分与其人际交往能力总分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本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也是留守儿童和教师在学校占据时空最多的场所。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遵循差异、和谐和成功原则,促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培养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的情绪状态,克服性格和行为上的偏差,塑造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克服逃学现象、厌学情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7.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会对彼此的行为进行归因。本文基于归因理论把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理解为结果一归因一情绪、期望一行为抉择这两种过程。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表现主要从归因方式,归因目的以及元认知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应当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重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归因训练和指导,帮助纠正归因偏差,促使建立积极合理的归因模式,从而使大学生减少人际冲突,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夏冰 《广西教育》2009,(27):50-50
中职护生人际交往与沟通中存在认知偏差、能力欠缺等问题,对此,应多途径培养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人际交往能力是旅游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而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学生作为未来旅游行业的从业者.其人际交往能力如何?文章以常德财经学校旅游专业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明确了中职旅游专业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由此得到一些启示.为提高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际交往障碍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适应社会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人际交往障碍原因分析发现留守经历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个体人际交往障碍的诊断和分析形成原因,可以帮助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纠正认知偏差、进行心理调节、创造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等办法,助其实现“二次诞生”.  相似文献   

11.
现如今,行为偏差已经成为小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并且集中体现在厌学、逃课、撒谎、自卑等心理和行为。因此,学校和教师在关注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成绩时,也必须高度关注他们发生行为偏差的原因并对其及时纠正。在这期间,学校和教师可以和学生家长、社会、心理辅导机构通力合作,为矫正小学生行为偏差做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以7所多民族混合学校和2所纯民族学校的3000名中学生为研究被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和人际交往能力问卷探讨中学生应对方式、人际交往能力及其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应对方式在学校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在问题解决、求助、退避、忍耐上显著高于回族中学和藏族中学学生,回族中学学生在忍耐上显著高于藏族中学学生。应对方式存在年级差异,每个水平上初一最高,初二最低。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存在学校类型差异,多民族混合学校学生显著高于回族中学和藏族中学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年级差异,初中人际交往能力显著高于高中。问题解决对人际交往能力的三个维度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幻想对人际交往能力的三个维度都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求助只对交往动力和交往技能有预测作用,发泄对交往动力和交往认知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和完善,对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是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本身就不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同时,在日益激烈的职业竞争环境下,使得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更加紧张,而良好的礼仪行为和习惯能够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教师要提高礼仪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家长和学校要共同努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校的社会性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极为重要.所以,家长和学校对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定义一般认为是指在人际交往活动时,影响人际交往活动的效率和保证人际交往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和学校环境是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三种客观因素,认知、个性、情绪和交往技能是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四种主观因素。文章分别从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三个方面阐述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最后提出本领域研究的不足及今后应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训练对改善艺术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方法:以《人际关系心理学》为指导基础,组织36名艺术类大学生开展7周人际交往心理行为训练活动,并分别在实验前后比较16pf测验效果。结果:1.训练后艺术类大学生乐群性、稳定性和敢为性显著提升,而敏感性和忧虑性明显下降;2.训练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3.心理健康、新环境成长能力及适应焦虑因素训练后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心理行为训练对艺术类大学生人际交往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育戏剧将角色扮演与人际协作运用到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应该重点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教育戏剧中诸多元素、场景成为形成人际交往学习的基础;能够促进高中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应用;激发高中生人际交往的心理潜能.  相似文献   

18.
人际交往能力是人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与外界组织或个人进行思想、情感、行为交流的技能和本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个人生存和发展。高校辅导员—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引导大学生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时期也是人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时期,对人生的后半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培养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入手,在阅读了大量资料后分析归纳了现阶段青少年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社会学校和自我的角度提出了如何正确培养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人际交往能力是人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与外界组织或个人进行思想、情感、行为交流的技能和本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个人生存和发展。高校辅导员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引导大学生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