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常有学生和进修或函授的中学教师,向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力的分解中,如果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能否在任何情况下都得到唯一的解?如若不能,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无解?在什么情况下有唯一的解?在什么情况下又会有多解呢?笔者仅就这一问题,作些归纳讨论。 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分解。物理实质是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一点必须是事前给定的),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同时确定一个分力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  相似文献   

2.
统编高一物理教材第二章练习六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在力的分解中,如果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能否得到唯一的解?为什么? 题目所给的条件是: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分力F_2的大小、分力F_1与F的夹角φ。参照课本第30页“力的合成的计算”,得公式:  相似文献   

3.
对于一个给定的力F进行分解的时候,如果已知一个分力F1的大小和方向,则分力F2就确定下来,即力的分解的结果是唯一确定的。但是,如果仅仅知道分力F1的方向,对于这种特定的情形,另一个分力F2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让我们看图1所示的这种特定的情形。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另一个分力F2并不确定,图1有无数个解,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将一已知力分解为二共点力,在没有任何限制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随意地进行分解,但这样的分解是不确定的,也是无意义的。在实际问题中,常常要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力的分解,也就是要求二分力中的一个或两个满足某种条件,那么是否任意地对二个分力中的一个或两个加以限制条件,都可以进行分解呢?在什么限制条件下,力的分解才能得到确定的解?一般的普物教材是不涉及这些问题的,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讨论。1.预先给定二分力的方位,力的分解是唯一确定的。常用的正交分解,就是将力(?)沿给定的两个相互正交的方向分解。2.预先给定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则力(?)的另一个分力(?)也是唯一确定的。如图1所示。从点A作出表示力(?)和分力(?)的有向线段  相似文献   

5.
1.确定解的数量 例1 如图1,已知合力F和一个分力F1的方向以及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问F可以分解为几组分力?  相似文献   

6.
题一个力F=10N,分解成两个分力F1和F2,已知F1的方向与F成30°角,而分力F2的大小为6N.求: (1)分力F1的大小为多少? (2)分力F2的方向如何? 解法1三角形法则 合力与其分力可以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利用边角关系,可以分析各分力的变化情况. 从图1可知,当分力F1由零逐渐增加时,分力F2先减少后增加,显然当分力F2与分力F1相互垂直时,分力F2为最小值.即F2|min=Fsinθ. 以这个最小值为临界值,对题目进行分析,有如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刘书堂 《物理教师》2009,30(4):56-56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新课程教材,在力的分解这一节的课后练习题中,设置了如下3个对已知力进行分解的练习题:已知力F的大小和方向,在以下3种条件下(如图1见原书图3.5—7),通过作图求两个分力F1和F2.这3个练习题有助于学生明确:在有些条件下,已知力可分解为唯一的一对分力;在有些条件下,已知力可分解为多对分力.实际上,对一个已知的力进行分解,不仅有这3种情况,而是共有7种情况;分力有唯一解也不是只有教材所列的两种情况,还有另外两种情况.为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下面分7种情况对力的分解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题1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50N,分力F1的方向与合力F的方向成30°角,分力F2的大小为30N.则( ) (A)F1的大小是唯一的. (B)F2的方向是唯一的. (C)F2有两个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一、新编物理课本中编入了一些思考题,这对于学生巩固物理概念,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都是有很大帮助的。高中第一册物理课本中有这么一题:“在力的分解中,如果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B.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C.描述力只要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了。D.力的大小用天平来测量。2.有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关于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B.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C.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D.如果有摩擦力,其大小一定与弹力的大小成正比。3.在力的分解中,有唯一解的条件是:()A.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B.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C.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  相似文献   

11.
一、圆在力学上的运用1·在静力学中的运用例1如果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大家都知道,合力可以分解成无数对分力;但当该分力小于合力,并且另一个分力与合力夹角最大时,此时合力便有两对确定的解·分析:如图1,以合力F的矢端为圆心,以代表F1的线段为半径画圆,过O点做圆的两条切线,切圆于A、B两点,则线段OA、OB的长度表示F2的大小·并且此时F2与F的夹角最大,此时F便有确定的两组解·2·在运动学中的运用例2已知,船速为v船,水速为v水,并且船速小于水速,要想航程最短,应如何过河·分析:如图2,因为v船相似文献   

12.
一、知识梳理1.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相当于已知对角线求邻边.2.两个力的合力唯一确定,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在无附加条件时,从理论上讲可分解为无数组分力,但在具体问题中,应根据力实际产生的效果来分解.  相似文献   

13.
力与物体的平衡是力学的基础,也是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核心内容。大家普遍认为此部分知识是高中物理的难点,所以在学习时不仅要熟记知识点,更要注意方法的总结。一、用矢量三角形定性分析动态平衡问题三力平衡时。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果物体受三个力处于动态平衡,而三个力又符合以下特点:一个力是恒力,一个力方向不变,另一个力大小方向都变化,用矢量三角形分析这类动态变化问题尤为简单。具体方法是:将方向不变的力作为第三个力,即另两个力的合力方向就确定了,将恒力作为第一个力,则从恒力的矢量末端到合力方向线上任一点的连线就表示第二个力.从题设角度的变化就可直观看出各力的变化了。  相似文献   

14.
问题把一个已知合力F分解成两个分力F1、F2. 1.惟一性(1)已知合力F和两个分力F1、F2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正>"力的分解"是我在组内进行的一次公开课,经过全组教师的评课,得到了各位同仁的认可。这节课是高中生学习物理以来普遍认为比较困难的一节内容,所以教学设计的重心是如何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感受、认识、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在力的合成的知识基础上,正确理解分力、合力和力的分解的概念,初步掌握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方向的原则及将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互成角度分力的方  相似文献   

16.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如果将一个已知力分解求得的分力再一次进行分解,叫做力的二次分解.力的二次分解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1放风筝时,风沿水平方向吹来,风筝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时(如图1),作用在风筝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为F,求使风筝上升的力(升力)是多大?  相似文献   

17.
实验11.D.2.A.3.A、C、D.4.D.5.B.6.B、C、D.7.因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研究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的关系的,若合力与两个分力不共面,则测出的合力不是两个分力的合力,因而产生误差.8.两个弹簧秤,一副三角板.9.F’,F,F,F’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0.不变;不同,相同.11.使橡皮条达到同样长度,也就是产生同样的形变,说明合力与两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12.(1)后加“两细绳的方向”;(2)“的大小”后面加“方向”;(3)“相同”之后加“橡皮条与线的结点拉至O”.13.可以.用一个弹簧秤先后分别测定每一个分力的大小.办法是:设两个分力中一个处于白纸的左侧,另一个处于右侧,先把弹簧秤钩住左侧的细绳套,用一条细绳拉右侧细绳套,在两个分力共同作用下,使橡皮条结点到达O点,记下弹簧秤读数;然后再把弹簧秤钩住右侧的细绳套,保持原来右侧分力的方向,同样用一条细绳拉左侧细绳套,也保持原来左侧分力的方向,并使橡皮条结点仍处于O点,这样就可测出另一个分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五节"力的分解"中,指出:"一个已知力究竟应该怎样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课本上给出的例题:把一个物体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但它并不能竖直下落。从力的效果看,应该怎样将重力分解?两个分力的大小与斜面的倾角有什么关系?课本上给出的分析:物体要沿着斜面下滑,同时会使斜面  相似文献   

19.
速度分解是矢量分解的基本问题之一.从理论上讲,一个矢量,不论是力、加速度、位移还是速度,都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分矢量,而不像两矢量合成那样具有唯一性.一般地说,只有在已知两个分矢量的方向或者已知一个分矢量的大小和方向这两种情况下,矢量的分解才是唯一的.在实际问题中,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五节"力的分解"中,指出:"一个已知力究竟应该怎样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课本上给出的例题:把一个物体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但它并不能竖直下落.从力的效果看,应该怎样将重力分解?两个分力的大小与斜面的倾角有什么关系? 课本上给出的分析:物体要沿着斜面下滑,同时会使斜面受到压力.这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使物体沿斜面下滑并使物体紧压斜面.因此,重力G应该分解为这样两个分力:平行于斜面使物体下滑的分力F1,垂直于斜面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F2(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