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在复杂的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心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意识形态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试图从意识形态中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因素、伦理道德观念等几个方面,探究这些因素对译者翻译动机,翻译选择心理以及源语理解和译语产出产生的影响.意识形态渗透译者心理的方方面面,但也不能忽视译者主体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影响是多方位和多维度的。意识形态制约和操控翻译作品的主题选择、输入来源和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采取的具体的翻译行为和策略。尽管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影响是深刻的、多方面的,但不是绝对的。译者或当权者的文学观、翻译文学在多元文化系统中的地位、译者本身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也会对翻译实践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是传播优秀思想文化,了解异国生活情趣的一大主要途径,文学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间简单的语码转换,文学翻译更具有审美性和艺术性等特性,会受到来自诸如意识形态、文化、译者和读者等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对以上提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代表人物Lefevere在他的力作《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一书中提出了制约翻译的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其中意识形态是最主要的因素。根据Lefevere的理论,文章分析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如何受到意识形态和赞助人的影响和操控,从而使翻译结果不同。不过,翻译毕竟是译者的行为,其中也有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使然。  相似文献   

5.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代表人物勒菲弗尔(Lefevere)在<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一书中提出了制约翻译的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其中意识形态是最主要的因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以及个人的意识形态会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选定,论文以<红楼梦>的霍译金陵判词为例来说明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翻译研究视野的不断扩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但国内的研究较多地考察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无意中忽略了译文读者和接受环境。尤其是接受环境的主体性本质及其在文学翻译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分别从社会文化的差异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对读者和译者的影响两个方面详细地阐释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的制约因素和表现.从而肯定接受环境的主体性本质。  相似文献   

7.
翻译语境中的意识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语境中的意识形态研究应包含两个角度:意识形态与翻译过程的关系研究;意识形态与翻译研究的关系研究。首先,翻译的意识形态困境通常源自作者与译者的意识形态差别或译者的个人意识形态倾向与目的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倾向之间的差别,不同译者会做不同处理。其次,翻译研究本身也无法回避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社会文化作为翻译行为所产生的文化背景,其文学标准、接受方式、社会意识形态等必然对翻译产生影响,形成译本不同的翻译取向,从而产生许多独特的译作;社会文化通过译者作用于翻译作品,译者对需译文本的选择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而译者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文化因素作用的结果,从而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杨波 《文教资料》2009,(19):47-49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文化交际活动.翻译过程的进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文学翻译.社会环境、政治因素、翻译动机和译者能力等都会对翻译活动的展开和进行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就国内对日本文学译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考察中国文学翻译史上意识形态与翻译策略的关系发现,一方面勒菲弗尔关于意识形态与翻译关系的理论对诸多的翻译现象都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另一方面译者作为具体翻译过程的操作者,其个体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的选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当时的意识形态相对开明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文学翻译中的制约因素及译者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从语言层面上对比两个文本的传统做法并不能揭示这一复杂过程。本文提出 ,应该分析制约文学翻译的意识形态和文学传统方面的因素 ,以及译者在选择翻译策略时对翻译目的、译入语文化的地位和读者审美期待的定位。这种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译文 ,并对现存的翻译实践做出客观的描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12.
译者是翻译行为的主体,通常在译作文本形成的整个过程中起中心作用.但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行为更趋政治化的“文革“时期,代表主流意识形态声音的翻译组织者取代译者成为翻译活动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该时期译者的翻译主体地位更趋模糊化,具体表现在译者署名方式的改变、译作稿酬的取消和译者在译作文本形成过程中相对独立性的部分丧失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周梦 《英语广场》2024,(3):11-14
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的华人译者因其独特的地域优势和身份特征,往往具备扎实的汉英双语能力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拟借鉴翻译行为理论的重要概念,基于对新加坡籍译者温宏文翻译行为的解读,从翻译选材、翻译思想及翻译策略几个方面考察译者的身份和所处的地域对翻译行为的影响,意在探究东南亚地区华人译者在译介中国文学、传播中国文化方面采取的策略及其发挥的作用,以期为中国文学外译提供参考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翻译研究理论出现了文化转向思潮,即不再将翻译简单视为语言之间的转换,而文化,宗教,审美等意识形态因素进入了翻译研究领域。本文对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进行了分析,认为意识形态可以影响译者对翻译材料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选择,还可以影响译者对原文的改动。  相似文献   

15.
翻译并非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翻译活动受制于译者意识形态并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历史语境下进行。目标文化对翻译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翻译受语言及非语言双重因素的影响,意识形态便是影响翻译的重要非语言因素。新闻文体(特别是政治新闻)包含极为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因此,我们还应在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层面上对时事新闻的翻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漫长的翻译史上,译者作为翻译过程中最活跃的主体,角色尽管没有发生变化,但其地位却从长时期地隐形走向凸显。尤其是在西方"文化转向"之后,译者的地位问题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在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是约束和限制译者三要素,其中,后两个要素同意识形态紧密联系,也是意识形态的体现。文章尝试以《汤姆叔叔的小屋》三个英译本书名的翻译为例从意识形态层面来分析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从而验证在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直接操控译者,但同时也是译者在艺术再创作过程中其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杨娴 《文教资料》2011,(30):34-35
文章结合文学翻译本身的特点.从译者的认知过程、心理状态、语言创造能力和精神力量四个方面谈谈译者的主体性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以及对文学翻译的作用,从而对文学翻译有更深刻的了解,加强译者的主体自身的素质,为提高文学翻译的质量奉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翻译等值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翻译家和翻译学家探讨和解决的核心问题。意识形态、文本信息、跨文化因素、诗学影响、译者自身因素以及赞助系统等六个方面都是影响翻译等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翻译研究的文化派代表人物勒菲弗尔提出了制约翻译过程的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其中意识形态是最重要的因素,诗学和赞助人两要素也都涉及意识形态问题,是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它们的关系密不可分。意识形态因素决定着主题的选择和表现的形式。本文主要结合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从意识形态的视角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从而验证:翻译过程受到意识形态的操控.包括译者个人意识形态和译者所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两部分,其中译者所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涉及了该社会中赞助人的力量。两种意识形态共同起作用,通过译者的主体性对翻译材料和翻译策略进行选择,从而实现对翻译活动的隐性操控。  相似文献   

20.
翻译研究的文化派代表人物勒菲弗尔提出了制约翻译过程的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其中意识形态是最重要的因素,诗学和赞助人两要素也都涉及意识形态问题,是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它们的关系密不可分。意识形态因素决定着主题的选择和表现的形式。本文主要结合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从意识形态的视角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从而验证:翻译过程受到意识形态的操控.包括译者个人意识形态和译者所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两部分,其中译者所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涉及了该社会中赞助人的力量。两种意识形态共同起作用,通过译者的主体性对翻译材料和翻译策略进行选择,从而实现对翻译活动的隐性操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