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学家吴枫先生在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书记载了吴先生文献学术成就,被誉为“中国文献学研究的又一力作”。文章对《中国古典文献学》及吴枫先生的其它文献学研究成果给予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中国文献学的研究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先后有《文献学讲义》、《古今典籍聚散考》、《中国文献学概要》、《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历史文献学》、《目录学概论》、《广校雠略》、《校雠广义》、《中国古籍版本学》、《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乃至《中国藏书通史》等通论性著作的结撰问世,但汇编清代以来文献家事迹于一编;却是长期以来文献学界的一个空白。日前,中华书局又出版了郑伟章先生撰著的《文献家通考》三大册,该书在一个极高的学术水准上填补了这个令人遗憾的空白,对于全面总结清以来文献家对中国学术文化所…  相似文献   

3.
从文献分类学、文献编纂学、文献辨伪学等方面分析了《史通》的文献学价值,认为应将《史通》视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历史文献学著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献学发展历史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古典文献学从古代校雠学到20世纪古典文献学的发展历程,接着系统阐述了中国现代文献学发展历史轨迹和现状,最后对中国文献学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文献学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创建以来,无论是学科理论的探讨、学术研究的开展,抑或是学科队伍的建设、文献整理的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其中,有关历史文献学专业教材的编写,作为衡量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受到学者的特别关注和重视。1982年,张舜徽先生率先推出《中国文献学》一书,对文献的范围、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学科体系、工作任  相似文献   

6.
文献学的学科体系,历来有“古典”与“现代”之分。古典文献学以古籍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为三大支柱;现代文献学则以急剧增长的多语种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长期以来,研究“古典”与“现代”形成两支队伍,他们各有强项与弱项。 学科的分割与学术队伍的划疆而治,不利于健全和发展完整意义的文献学学科体系。因而,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不少学者为建立“兼容古今”的系统的文献学(或称大文献学)作了许多有益的理论探讨。例如林申清先生说:“建立一门能够兼容古今的系统的文…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献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历代人物和作品的评述来研究中国文献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把中国文献学分为传统文献学和现代文献学两个阶段.在此基础上,作者展望中国文献学的发展趋势,即文献学在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交融的过程中,体系不断壮大.同时对文献学发展中的若干规律进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简单介绍裴松之及其《三国志注》和前人对《三国志注》的研究情况的基础上从史料价值、史学史价值和历史研究方法方面的价值三方面对《三国志注》的历史文献学价值进行了分析,认为《三国志》的注文同正文具有同样重要的史料价值。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在史学史上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它与汉末以来注释家着重于名物训计的注释有着明显的进步。同时裴松之发展了历史考证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献学至今仍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学科体系。本文对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体系和新观点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古典文献学同历史文献学、哲学文献学等一样从属于专科文献,为三级学科。文献学史、古文献学、现代文献学从属于综合文献学,为二级学科。现代文献学申建议增设“文献现代诠释学”。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了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表。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文献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通过对中国文献学代表性学者的作品及其观点的分析评价,探究中国古典与现代文献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并对中国文献学研究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讨论了中国历史文献学形成的背景,总结近20年来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主要成就,并做了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12.
陈垣(1880-1971),字援庵,,一东新会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文献学家、教育学家?他所著的《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二十史朔闰表》、《中西回史日历》、《史讳举例》、《校勘学释例》、《旧五代史辑本发覆》、《通鉴胡注表微》等,既是历史学名著,义是文献学的杰作,极负盛名。这些著作从年代、避讳、目录等方面对传统历史文献学特别是清代历史文献学做了集大成的总结,为近代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陈垣先生对历史文献学的建基工作包含目录学、历史年代学、避讳学、校勘学、史源学等几个方面。本文主要论述陈垣在历史年代学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文献学导论》一书反映了我国文献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该书作者站在历史高度,充分吸收和借鉴已有文献滂的研究成果;紧跟时代,倾心关注文献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放眼未来,指点文献学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4.
再论大文献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试论大文献学》的续篇。《试论》发表后,有许多同志写稿参与讨论。笔者读了潘树广先生的《大文献学散论》后,受到很大启发,除了表示赞成的意见外,又从另一个侧面对大文献学进行了探讨,权作对《试论》的一点补充。  相似文献   

15.
由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及中国学术的总体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纪念顾廷龙先生诞辰101周年”,于2005年11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顺利举行。本次会议是在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会员鼎力支持下召开的2005年度中国古文献学界的一次学术盛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日本的众多大学、图书馆、出版社的60余位古文献学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古文献学及中国学术的宏观与个案研究、20世纪中国古文献学发展历程、海外中国古文献收藏,以及顾廷龙先生的古文献学成就和贡献等议题,报告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展开充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古代文献学的文化阐释》共收录了王国强先生的27篇学术论文,反映了其20多年来在古代目录学、历史藏书学和汉代文献学方法等领域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该文集具有推陈出新的研究方法、立足当代目录学的史学论纲、高屋建瓴的断代文献研究和以身作则的学者情怀四大特色。  相似文献   

17.
清代文献学大师王鸣盛、钱大昕既是同乡,又是亲戚,就学问论,二人又是同一路向,彼此有很深的影响,本文仅就王氏《蛾术编》与钱氏《十驾斋养新录》两部学术笔记加以研究评述,从中理出王、钱学术研究的异同,以及各自的治学方法和态度,对二书的研读,当是我们今天研究乾嘉之学及清代文献学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文献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司马朝军教授多年从事文献学教学、研究的成果。《概论》在内容上,回归“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原途,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在写作上,结构严谨,体系完整,语言精练。《概论》的出版对我国文献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评介陈垣先生在历史文献学研究领域的著述,评论了他在目录学、校勘学、史讳学、年代学、文献整理以及古籍文献研究等方面的卓越贡献及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0.
在谈到辑佚的起源时,王余光先生的《中国历史文献学》说:"宋代学者曾从马总《意林》、李善《文选注》和鲍照《舞鹤赋》等书中辑出《相鹤经》一书。"杨燕起、高国抗二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文献学》也说:"辑佚出现于南宋。当时黄伯思从《意林》、《文选注》、《舞鹤赋》等书中辑出佚书《相鹤经》。"洪湛侯先生《中国文献学新编》在《辑佚的取材》一节中也说:"宋黄伯思《东观余论》说所见《相鹤经》是从马总《意林》、李善《文选注》、鲍照《舞鹤赋》‘抄出大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