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磊  顾鸿泉  杨颂 《冰雪运动》2013,(2):66-69,80
深刻认识不同性质的运动负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能有效提高训练效果。通过实践经验和相关信息的论证,指出应抓住运动项目、运动员的特点,在不同的训练阶段、训练时期,根据训练任务目标、训练方法、运动员机体适应性,以及训练方法发展创新的需要等,有针对性、创造性地选择采用不同性质的运动负荷。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共性规律和个性特点,值得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实验等方法,以我国铁人三项女子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高原训练对其身体机能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表明:高原训练第Ⅰ阶段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显著性升高,但是幅度不大;运动负荷前后对尿蛋白、PH值有显著性影响;血睾酮、血睾酮/皮质醇下降和皮质醇升高均随训练高度增加和运动负荷变大而变化,且皮质醇一直处于非常高水平值,血尿素和血清肌酸激酶也显著性升高。高原训练第Ⅱ阶段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持续下降;血睾酮明显低于第一阶段、皮质醇则明显高于第一阶段以及二者比值持续变小;血尿素和血清肌酸激酶除了高于正常值以外,还因运动负荷刺激而表现出持续升高态势。下平原后,各项指标表现为强势反弹。说明高原训练对机体的刺激较大,机体的氧运输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但是运动负荷的刺激深度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同时机体的恢复调整能力,特别是机体的缓冲系统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随着高原训练时间的延长,把握训练周期性与海拔高度、负荷量(运动强度、时间和频度等)之间的关系尤为必要,既要避免造成机体过度疲劳,又要强化对机体刺激和恢复的效果。同时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辅以营养品(PA、优质蛋白补剂等)、积极性恢复等措施,促进身体机能得到有益的提高,避免高原训练负效应出现。  相似文献   

3.
摔跤是一项消耗高体能的竞技体育项目。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越高,运动负荷强度和量就越大。运动生理学指出:"如果运动负荷的刺激符合人体对训练的适应性特点,则最为有效。"因此,在运动训练中科学控制负荷量,使机体保持快速恢复至运动刺激并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过程是关键。同时,恢复手段和训练手段也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4.
运动负荷及其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什么是运动负荷?构成运动负荷的因素有哪些? 运动负荷是指由于训练因素的刺激使运动员机体所承受的生理、心理的负担。 这里所讲训练因素即通常所讲的运动量,亦称外部负荷。 构成外部负荷的因素有负荷数量、负荷强度、负荷时间和负荷密度(见左图)。 何谓负荷强度?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现象与超量恢复原理的审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运动训练的超量恢复现象的分析认为,机体承受已适应的运动负荷刺激对物质的消耗,至机体机能恢复到原有水平所出现的波动现象,是机体机能的消耗与恢复达到充分平衡后的后效应,不会对机体机能能力产生直接的提高与降低。其原理,是机体在适度刺激条件下适应外环境的变化过程中,机体内环境偏离平衡态后所出现的过量恢复和恢复后在一定值的范围内波动。根据运动训练中机体承受运动负荷的特点,认为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原理是指机体承受超过原有运动负荷刺激后,所达到的适应性恢复水平与原有恢复水平之差。  相似文献   

6.
运动训练过程,主要是对运动员机体施加一定负荷的刺激。这种刺激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打破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产生新的适应。从而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向更高水平转化,获得新的平衡。这种训练适应的前提条件就是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所施加的负荷安排的科学性。训练负荷太小,运动能力提高不明显;运动负荷过大,不仅不能提高运动能力,反而会产生劣变现象。采用生理、生化指标,对优秀网球运动员进行运动负荷的监督与控制,收到了良好效果。使运动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马拉松运动员李柱宏亚高原训练期生化指标的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拉松运动员李柱宏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在海拔1 750 m的兰州愉中亚高原进行了为期4周的针对性训练,为了解李柱宏在亚高原训练中运动负荷对机体的刺激程度,掌握亚高原运动训练的规律,对李柱宏在亚高原不同训练负荷阶段尿常规指标和部分生化指标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发现:不同运动负荷和强度对红细胞数无显著影响,大运动量训练可使血清尿素氮和肌酸激酶水平升高,睾酮和皮质醇比例明显升高,运动后恢复正常;运动负荷前后尿比重、酮体、亚硝酸盐及白细胞无显著变化;运动后尿蛋白、隐血、胆红素、尿胆元水平上升.说明通过生化指标的检测与分析发现.亚高原训练能对运动员的机体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对运动员的训练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浅谈训练适应的自组织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从自组织的角度对训练适应进行分析,得出:运动训练是采用施加运动负荷等方法,主动打破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向较高机能水平转化,产生适应性结构的过程。机体对运动训练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就是机体内各系统、各器官、各组织之间相互作用,通过协同与竞争,自主地组织化、有序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实施不同训练负荷后的机体血红蛋白、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血睾酮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不同训练负荷,使运动员机体生化指标产生不同变化,以使教练员在实践中,科学合理地调整运动负荷量。  相似文献   

10.
运动训练中运用超量恢复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熊茂湘 《体育科学》2002,22(2):59-62
根据运动训练中机体承受运动负荷的特点,研究认为: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是指机体承受超过原有运动负荷刺激后,所达到的适应性恢复水平与原有恢复水平之差。对目前国内流行的超量恢复训练理论再思考后,提出:在运动实践中运用超量恢复规律的关键是合理安排休息间歇,具体要求是综合运用诸训练原则,目标是不断出现相对更大的适应性恢复水平。  相似文献   

11.
女子举重训练运动负荷节奏的安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举重这运动训练中,如何合理地安排好运动负荷是训练工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因为人机体只有在巨大的运动负荷的不断刺激下,各方面才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机能才会得到改善和提高,各种运动素质才会得到发展,进而增强体能,不断增长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2.
知识小问答     
<正> 一、你知道什么是运动负荷的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吗?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机体在课中所承受的生理负荷。一定的“量”和“强度”的运动负荷作用于有机体,将引起机体内部生理、生化和其它机能的一系列变化,对这些变化所测得的数据,称为运动负荷的“内部数据”,而相对地把作用于有机体的运动负荷的“量”和“强  相似文献   

13.
运动负荷,目前人们为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并不一致,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从运动训练学的研究角度看,运动负荷是指运动员有机体在训练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负荷,有的也称之为运动刺激。但是由于目前对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负荷的研究还不深入,特别是缺乏测定和监督心理负荷的有效方法和手段,难以做出定量的分析。要做到科学安排运动负荷,不同训练时期,不同训练阶段,训练过程中只有不断增加运动负荷,才能打破机体内环境原有的相对平衡,运动负,荷不增加到最大限度,也就是对人体不施加极限负荷也是不可能提高机体的机能水平,创造高水平运动成绩的。所以在训练实践中确定极限负荷要因人而异,这就要依靠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在训练中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运动员承担最大限度负荷能力的界限,做出恰当的安排。  相似文献   

14.
男子皮艇运动员周期训练时Hb、CK、BUN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皮艇运动训练周期内的训练特点与运动员生化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方法:在皮艇运动训练周,对12名某队男子皮艇运动员的常规生化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氮(BUN)进行测试。结果:男子皮艇运动员BUN、Hb周期训练前的值处于正常人的范围,但个体差异较大;CK值高于正常人的范围;在整个训练周期,BUN,CK、Hb等指标随着训练周期训练方法的变化有周期性变化。结论与建议:BUN、CK和Hb各指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纵向和横向综合比较BUN、CK、Hb指标对皮艇训练监控更有意义,不能以单一指标作为增加运动量或增加运动强度的标准;周期性训练模式既可以提高运动负荷能力又可以避免由于运动负荷对机体刺激过深产生过度疲劳。  相似文献   

15.
由于高原赛前训练期间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均较大,所以在这期间进行跟踪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并及时反馈给教练来指导训练的科学化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测验法、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从运动员机能状态,运动负荷量,运动负荷强度,过度训练,肌肉疲劳状态,身体恢复状况等六个方面结合运动员训练计划、运动员实际训练状态对运动员殷小龙的身体机能状况进行评定与分析,帮助教练员及时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并能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6.
<正> 身体练习是运动训练的基本手段,而运动训练是以大量的身体练习对机体产生刺激,使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而提高运动能力为主要特点,因而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也就成了运动训练的核心问题。这也是我今天要专门给大家讲一下“运动负荷”这一课题的主要原因。运动负荷是人们长期以来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它涉及的问题很多,也很复杂,许多问题至今仍在争论中。在我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常向我提出各种问题,有不少问题国内外至今仍未解决或未解决好。因而近半年多来,我专门对此课题进行了研究,并整理了一份材料,对目前有关运动负荷的概念、安排和分级计算及模式的建立等方面的有争论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来福州前曾在山东、安徽、江苏和漳州集训基地与许多教练员和教师进行了交流,他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我也作了很大修改,今天利用这个机会,再次与大家一起  相似文献   

17.
在800m运动项目中,为了实现训练和比赛的目标,科学的制定运动负荷量十分必要。负荷适宜且恢复措施及时,机体就会出现良好的适宜性变化;训练负荷太小,运动能力提高就不明显;训练负荷过大,会出现过度训练,免疫力低下等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来探讨高校800m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前后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特征并根据变化特点科学的进行调理。  相似文献   

18.
运动过程中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负荷量作用后的机体靶细胞GR的变化特征,本实验复制两种不同运动负荷量的动物运动模型,分别比较:(1)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后大鼠心、肾胞液GR的变化;(2)7周递增运动负荷训练后大鼠肝胞液GR结合量的变化。采用竞争性蛋白结合分析法检测血浆皮质酮浓度;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靶细胞胞液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量。结果发现,运动后GR减少呈运动负荷量依赖性。对这种变化的可能机制和生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为通过科学调控运动训练来实现对运动损伤的有效控制,对运动负荷与损伤风险间关系的研究成为近些年体育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长期训练使机体发生定向改造以适应专项特征,运动负荷刺激机能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会使运动员发生损伤的风险产生变化,运动负荷与损伤风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绝对负荷中,负荷累积与损伤风险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在相对负荷中,负荷变化对损伤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为了降低损伤风险,在训练安排时应避免长时间使用较低水平负荷或使用极高水平负荷,以及避免负荷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20.
<正> 运动负荷是指人的有机体在训练中所承受的生理负荷(也有称运动刺激、训练负荷)。此词是我国在五十年代初期从苏联训练理论中引进的。过去由于翻译中的出入曾译为‘运动量’。至今有的资料中仍如此称呼。把运动负荷称为‘运动量’在理论上、实践中均是不妥当的。运动负荷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方面。衡量运动负荷的指标可用两类指标。一类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