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语译林     
首先,“包干时间”在英文计划里一般用“on+”对应时间来表示;其次,当“alternate”、“by”和数字结合的时候就成了提示变换泳姿的意思;“鞭状打腿”用“flutter”表示;“build”在计划中表示在这50米的距离里,运动员的速度需要越来越快;“任意游”就用“choice”;最后,“脚蹼”所用的单词是“fins”.  相似文献   

2.
<正> “口令”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然而对学生的“呼合”,却往往容易忽视,所以本文重点谈谈学生的“呼合”。什么是学生的“呼合”?学生的“呼合”是指学生对教师口令的口头反应。例如,在队列练习中,教师口令“报数”,学生呼合“1、2、3、4、5、6……”,在小学低年级的向左(右)转的教学中,教师口令“向左(右)——转”,学生呼合“1-2”;在投掷教学中,教师口令“预备——投”,学生呼合“嘿”。让学生做“呼合”在教学中有以下好处: 1.可以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教学中仅仅靠教师的口令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常处于被动状  相似文献   

3.
<正>废报纸对于我们体育教师来说,其实是个“宝”。将报纸制作成各种“纸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几乎处处可用。这里主要介绍我校“彩纸球”、“亮光球”、“玲珑纸球”、“圈球”、“双球”、“彩带球”、“小弹球”的规格和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文奥运』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人文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三个理念中最重要、也是最难以把握的一个概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人文奥运”的认识及在这种认识指导下的具体操作。一、奥林匹克教育方式应丰富多彩在13亿中国人中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使人们认识人文奥运的价值。在教育活动中应避免以往我国的一些形式主义的活动方式。不应片面追求“轰轰烈烈”,也不要刻意设计“××宣传年”、“××宣传月”、“××宣传日”。教育的方式应生动活泼、多种多样。针对普通市民应增加相应的电视及广播节目,应出版普及读物,针对大学生可…  相似文献   

5.
于文忠(山东文登市第二实验小学)来稿认为:“情境教学”的“三化”包括:课堂组织趣味化;教学语言儿童化;教学手段形象化。1课堂组织趣味化爱听故事,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根据这一天性,我把整节课的内容融入自创的童话剧中,师生在故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达到在“玩乐”中锻炼身体的目的。如“猫捉老鼠”一课,我扮演猫,让学生扮演老鼠。表演中我做出“猫”猛扑、静待战机等动作,同时引导“鼠”逃窜时加上“躲、闪、窜、爬、滚”等动作;再加上“喵”、“喵”的猫叫声,“吱”、“吱”的鼠叫声,游戏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这样的活动,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6.
Leading Off     
生一易”’‘ 两邹广音片的名字分对是:一;。,0)和、巨;Q-,aCk,。川cd口0. :f:::;““培””““’Nq”“”“”“”阿““”X””一一 个手势会很快在篮球迷中流行起来 从张伯沦,韦巧抚蜀罗布乐回巴尔,酉到冈在的蛊冗他位@Leading Off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改革中值得注意的七种“倾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体育教学改革正处在新旧教育观念的碰撞时期,广大教师在理解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认识,笔者在听课与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有七种“倾向”应当引起注意。我们应该了解其“表现”、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以免互相“传染”而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螭龙”简介“螭”在历代文献中经常遇到,一般不止一种含义。在《左传·宣公三年》中有“魑魅魍魉”一词,“魑”通“螭”,做“兽形山神”解释;《汉书·司马相如传》中有“蛟龙赤螭”词,有做“龙子”也有做“雌龙”解释的;最常用、详细的应是《说文》,将其做“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解释。现代资料普遍将“螭”解释为“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即《说文》中的后者——“无角曰螭”  相似文献   

9.
<正>前掷实心球能有效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和协调性,是落实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运动能力”的载体。在前掷实心球过程中,最后的挥臂鞭打用力是投掷动作的关键一环,此环节中易出现“没有鞭打动作”“用力鞭打意识不强”“鞭打用力不够”等问题;教学中如果只用“远度分值”判断强化“最后鞭打用力动作”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0.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析了国内部分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课程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课程名称与课程定位的矛盾;教材内容普适性与特殊性的矛盾;课程设计和实施中“事实”与“价值”的矛盾;成绩评价中“刚性”与“柔性”的矛盾;教师从教条件与课程需要的矛盾。据此,在课程名称、教材内容设计、成绩评价等方面对高校特殊群体体育教育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是指学生对所学教材在心理上的指向和集中。它除受学生的学习动机、目的、兴趣等内在因素的制约外,还受教师在教学中的“应变能力”的直接影响。也就是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受内外因素的干扰,而容易偏离所学教材。当学生的“注意”偏离所学教材时,教师可以通过“应变活动”,使学生的“注意”重新集中或指向到原教材的学习上来。  相似文献   

12.
一 “达标”的岁岁月月、风风雨雨和是是非非 “达标”是每个在中国上过学的人都熟知的体育概念;“达标”也是所有中国学生青年时代中最不平常的,或艰苦、或痛苦、或成功、或失败的经历;“达标”这个词是不同年龄的人可以共同对话的话题;“达标”也往往是老一辈好学生的自满和青春的记忆;“达标”还是老一代人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儿孙一代的诟病……自从中国在50年代从前苏联学来了《劳卫制》以后,  相似文献   

13.
大凡勤奋的人往往都能得到丰厚的回报,古人云:“天道酬勤”,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谓“天”,实际上指的就是“自然界”、“人类社会”;“道”有“法则、规律”之意;“酬”即为“酬劳、回报”;而“勤”指的就是“勤奋、勤劳、勤俭”了。如果一个人有了“勤”的品性,那么它的头脑中就不会存有“懒”的念头,而是把“思考、学习、工作”等一件件在常人看来颇有些痛苦的事情当成生活中的一项习惯来完成,苦也罢、累也罢,对他而言,全都与吃饭睡觉一样,再正常不过了。当然对于这些孜孜以求、执着无悔的人,“上天”也极为公平,常常在意想不到之时…  相似文献   

14.
“马太效应”是科学家罗伯特·默特提出的。在“马太福音”第25章中有这样两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同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对一些体育基础比较好、运动水平比较高、有一定专长的“尖子生”倍加青睐,可以获得优裕的学习条件;而体育基础差、素质差、技术不过关、体育课常常不合格的“差生”则往往受到冷待、歧视等。这是马太效应在体育教学中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一、看得清在体育教学中“看得清”是使学生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示范、领做的位置,首先要让学生“看得见”;其次要让学生“看得清”,就是让学生看清动作的整个过程;第三要“看得准”,例如铅球教学,教师的“持球”动作不到位(因怕脏、没有贴紧颈部),学生一看...  相似文献   

16.
<正> 高师学生毕业后大多要当班主任,要当好班主任就必须具有一定的体育工作能力。为此,高师的体育教育,除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兴趣、习惯与能力外,还必须使学生达到“四能”、“四会”的要求。对未来班主任体育工作能力的“四能”要求:能领导班级体育活动;能组织班组运动竞赛;能指导某项班级体育代表队的训练;能在上述工作中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四会”的要求是:会指挥班级队伍;会领教广播操;会某项运动的基本裁判;会在上述活动中进行宣传教育工作。通过近十年的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在培养高师学生体育能力的“四能”、“四会”方面,我们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15年开展概念全新、内容全新、形式全新、效果全新的“全员运动会”以来,“体育须全员参与”和“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对于传统运动会的“少数人在跑、多数人在晒太阳”的内容和形式,广大的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早就厌倦甚至是深恶痛绝了。那么,什么是“全员运动会”,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和实施“全员运动会”呢?在以往的体育运动会改革中,  相似文献   

18.
贵州“村超”火爆出圈的背后彰显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本土性、民族性与创新性。本研究运用知识发酵理论,采用话语分析等方法,在对贵州“村超”中“土味体育”“粉丝文化”“媒体融合”“民族文化”等方面传播描述的基础上,分析贵州“村超”的裂变性、草根性、非理性、娱乐性等传播特点;继而,在知识发酵理论视角下,解读贵州“村超”现象级传播中知识发酵的构成要素及其机理;然后,从传播主体的知识发酵、传播受众的信息共享、传播主体与受众的交互三个维度,分析贵州“村超”现象级传播的生成逻辑:“从特色文化到多元融合,从小众话语到大众话语,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传播”;最后,分析与归纳贵州“村超”现象级传播产生的社会从众效应、情绪感染效应和社会期望效应等。  相似文献   

19.
快乐体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氛围中生动活泼的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根据“以人为本”理念,在体育教学采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个性,体验练习快乐;利用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心理快乐;评价体系多元化构建,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等。为学生创设多种条件,培养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激发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让学生“想学”、“敢学”、“乐学”,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能真正品尝体育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场地工”     
在足球圈里,“场地工”这项工作涵盖的范围很广,维护草坪、清理场地的园丁可以称为“场地工”;比赛过程中, 驾驶医疗车的司机也可以称为“场地工”;进球后狂奔,然后面向草坪俯冲, 在草坪上做各种各样的庆祝动作,我们也可以把他们称之为“场地工”;还有一种另类的“场地工”,当对方球员突破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