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的数学发展,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逐渐体会到,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数学观念、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阐述课程内容中的一句话,其中"几何直观、运算能力和模型思想"是这次新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凸显了其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几何直观呢?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这里的"图形"主要指点、线、面、体以及以上四要素组成的其他几何图形;几何直观所要描述和分析的问题,不仅可以是数学问题,而且可以是生活问题.为什么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提出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呢?  相似文献   

3.
有形的数学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这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阐述课程内容中的一句话,其中“几何直观、运算能力和模型思想”是这次新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内容,凸显了其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感、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版”)中提到的“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几何直观”是课程目标的核心概念。《标准》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而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几何...  相似文献   

7.
蔡凤梅 《辽宁教育》2012,(13):56-5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面简称"修改稿")中的核心概念反映了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是数学教学中的关键。"修改稿"中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修改稿"去掉了原来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学素养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考,以及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等综合素养。在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所创建的教学环境下,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数学教育和教学活动,可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修改稿")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并将"数据分析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八个关键词之一进行了阐述。可见,发展"数据分析观念"这一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内容十分重要。那么,什么是数据分析观念?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本文将结合案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盛雪 《辽宁教育》2014,(11):62-64
正"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学习,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创新能力等十个核心能力。"数感"是十个核心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中考试题中越来越多地出现数学建模、用模的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因此,加强数学建模教学,成为数学教师必须钻研的课题。一、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前提1.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建立核心素养体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等十个方面的素养和能力,确立了数学课程和教材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过去数学教学一贯注重"两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较,显然是个引人注目的变化。从"两能"到"四能",《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缘何做出这样的改变?这样的改变究竟意味着什么?我  相似文献   

14.
<正>空间观念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培养小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作为六年级上册的一节几何课,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架起了桥梁,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加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知识  相似文献   

15.
台湾地区的《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数学学习领域》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将课程目标转化为能力指标,详细地列举出各个学段、年级的能力指标,课程目标清晰明确;专门设置中小学过渡的学段,关注中小学的衔接;以"连结"主题为核心,实现数学课程的整合。我国大陆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应当借鉴台湾课程纲要中的一些做法,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设置年级课程目标,关注中小学课程的衔接,通过设置具体可操作的能力指标,来实现数学课程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在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将"空间观念"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生活经验有限,因此在空间概念的抽象理解以及空间观念的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是指导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编写的"纲领性文件".本文中笔者以青岛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七—九年级)为例,将教材编写的主要原则进行归纳介绍.1突出核心概念,体现课程内容的核心《课标(2011年版)》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些观念或意识的形成都离不开做练习,或者说,学生各种能力及意识的形成都是在解答  相似文献   

19.
郑巧燕 《新教师》2019,(9):51-52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原来的“统计初步知识”拓展为“统计与概率”,成为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并提出了发展学生统计观念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进一步将“统计观念”修改为“数据分析观念”,同时指出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基于这样的改变,笔者在“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提升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正空间观念是人类重要的心智技能之一,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培养小学生初步空间观念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呢?根据小学生心智发展的特点和学习知识的规律,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相关知识时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