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0年6月上半月刊(总第154期),本刊刊登了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吴发科研究员的《学校要倡导“心本教育”》和广东顺德进修学校陈萍老师的《新瓶装鸡尾酒——对心本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引起了教育同仁的讨论与关注。李之宁、蔡静文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省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的心理教师,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心本教育”的实践者和探索者。本期“心本教育论坛”专栏发表她们的文章,旨在继续探索心本教育的内涵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一、“心本教育”的提出和定义 “心本教育”的提法,首次听到是在一次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上,由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吴发科研究员提出。吴发科是在对人本教育思想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心本教育”理念,并且进一步论述了“心本教育”的含义和实质。他认为,何谓心本教育?心指“心品”,人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个体的人格、个性、  相似文献   

3.
梁秀芬 《生活教育》2012,(22):46-48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民主战士,“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生命轨迹和教育轨迹的真实写照,直到今天依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者。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并倡导教师要“爱满天下”。  相似文献   

4.
<正>夏光清,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教师,高级教师,江苏省家庭教育名师,南京市首届德育工作带头人,开展家庭教育讲座150余场、班主任国培讲座50余场,发表文章近百篇,出版教育专著3部。唤醒家长教育力,为儿童生长赋能。——夏光清他倡导“自然式教育”“免疫式教育”,认为教育要“顺势而为,择善固执”,遵从于“人”的本心,坚守教育的本真,使儿童天赋中的“善”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5.
崔景贵 《江苏教育》2023,(34):30-31
班华先生倡导教育要“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心育德,以德育心”,在积极育人的实践中自觉地融为一体。以人为本、为学而教,助人自助、育人至上,育心与育德有机融合,是班华先生的教育智慧之魂,积极育人之道。  相似文献   

6.
“以心为本”原来是佛家用语“,心明”才能分辨是非善恶“,心诚”才能精进学修“,心慈”才能利乐众生“,入定”是散乱心的排出“,见性”才能利乐众生“,神通”是定心的功能“,成佛”是两种菩提心的结果,所以“修佛以心为本”。修佛如此,做好其他各项工作何尝又不是如此,心的问题解决了,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行为能量。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懂得这个道理,他把“以心为本”的管理思想引入京都陶瓷公司的管理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我国,吴甘霖先生创立了“心力学”,曹世潮先生倡导“心经济”,王极盛先生提出了“心商”这一概念,心本管理这一带有深厚东…  相似文献   

7.
“以心为本”原来是佛家用语,“心明”才能分辨是非善恶,“心诚”才能精进学修,“心慈”才能利乐众生,“入定”是散乱心的排出,“见性”才能利乐众生,“神通”是定心的功能,“成佛”是两种菩提心的结果,所以“修佛以心为本”。修佛如此,做好其他各项工作何尝又不是如此,心的问题解决了,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行为能量。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懂得这个道理,他把“以心为本”的管理思想引入京都陶瓷公司的管理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我国,吴甘霖先生创立了“心力学”,曹世潮先生倡导“心经济”,王极盛先生提出了“心商”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8.
邹丽君 《中学文科》2008,(3):135-136
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指出,“心罚”,扭曲人性,认为对有过错的学生要从“心爱”的角度进行教育;“心爱”如清泉甘露,能拯救心灵。并提出摒弃“心罚”,用心爱播撒甘露感化学生,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指出,“心罚”,扭曲人性,认为对有过错的学生要从“心爱”的角度进行教育;“心爱”如清泉甘露,能拯救心灵。并提出摒弃“心罚”,用心爱播撒甘露感化学生,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本教育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心本教育。提出要消除一些对心本教育的误解和错误做法,正确认识心本教育,破解心本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难题,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实践方式,其核心思想是要倡导“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这种“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即为生本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思想,生本教育为学生好学而设计,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基石,  相似文献   

12.
蒋仪琴 《教师》2012,(9):32-32
生本教育与传统的“师本教育”相对应,它倡导“以学生为主”,从学生这一生命实体出发,重视开发学生潜能。鼍者将结合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提出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丽  李涛 《教育学报》2020,(1):120-128
“童心说”融道家的“真心”、佛家的“本心”和儒家的“最初一念之心”于一体。真心即绝假纯真之心,自然个体人的原初之心。本心是清净的精神实体,即内心的清净无杂。最初一念之心就是天赋予人的自然之心,允许人的自利。“童心”与“婴儿之心”、明心见性、良知具有内在联系。李贽认为,做人、做文、生活都要遵循“真”字;文人应以个性创作抒发情感、欲望;也应正视“人必有私”。他倡导文艺创作的自由精神,反对道德说教,主张多听“迩言”。“童心说”的现代教育价值体现为回归人的本真、解放人的思想和倡导人的独立;从而回归教育的本真,使教育打通人性,帮助人成为自身;使学生学会思考存在性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展。“童心说”所体现的求真原则、个体性原则、自然人性的追求等蕴藏着现代性的精神特质,如:理性、个体性、自由性等,预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的萌芽。  相似文献   

14.
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了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思想以及他对艺术教育概念的界定。他强调要重视艺术教育 ,提出并倡导教育的艺术 ;同时 ,论述了艺术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涵养德性 ,涵养人格”以及提高艺术大众的审美情趣 ;最后介绍了他倡导的艺术教育的方法 ,即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 ,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5.
记不清在哪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过一篇题为《“人本”教育要从“心”开始》的文章,看后仔细想想,学校管理与教育学生一样,也是每天与人打交道,如果“懂得它的心”,你就掌握了成功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作为以城里学校的副校长身份到一所薄弱学校主持工作仅四个月的我来讲,更是深知教师乃教育之本,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倡导教育家办学”.教育家成长的五点策略值得重视:爱字当头,倾心育人,让爱心润泽生命成长;学习为本,专心读书,让书香涵养教育底蕴;问题为源,潜心研究,让研究成为工作常态;创新至上,慧心实践,让创新催生教育智慧;著述为要,精心笔耕,让写作成就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17.
关丛妍  杨薇 《科幻画报》2023,(4):222-224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转变教师原有的教学方式,突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导学案则是一种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初中物理导学案的原则、要素进行设计,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导学案设计之中,以期为物理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仕媚 《教师》2010,(20):72-72
“三心”就是爱心、耐心和慧心。爱心是前提,没有爱心的教育,不是真正教育;耐心是基础,没有耐心的教育,只是昙花一现的教育;慧心是关键,不懂得教育的知识,不掌握教育的技能、技巧,爱心、耐心也只能成为空谈。对待“学困生”尤其需要教师要有“三心”,甚至要加点“偏心”。  相似文献   

19.
现代基础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老师迫切需要研究教育对策,改进教育方式.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倡导教师抓住教育的关键——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教育走向“生本”.“生本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20.
针对语文课“就教材教教材”的现象.有专家学者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对“教教材”进行剖析,提出了要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身。倡导“用教材教”,语文课要教语文学科本体性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