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9月昆明市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五华区地域扩大,学校增加,学校类型变单一的城区学校为城区.郊区.农村.山区学校并存。农村学校的加入,既为五华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带来了新的压力。面对变化,如何尽快缩小城乡差距,打造一支合格的农村(含郊区)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城乡孩子享有均衡的基础教育,促进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提高,成了五华区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依托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通过联片教研,网络教研,城乡结对,聚焦课堂等手段,摸索出一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全区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新路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农村小学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要因校制宜.要充分利用本学校的设备、师资、育人环境等综合办学务件。明确目标,选好内容,找准突破口,达到依靠教研活动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1“.校本研修”工作策略。全区各类学校认真落实《五华区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基地实施方案》,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针对本校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课例为载体,开展反思型教学研究,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捆绑结对”工作策略。建立并实行城区中小学与郊区、村小结对捆绑制度。城区22所小学与1 ̄2所郊区小学、村小结为课改同行伙伴。城区学校每月选派一名骨干教师到伙伴学校上课一周,直接示范指导;伙伴学校每周安排教师到城区小学听课一次。城区学校帮助伙伴学校建立以校…  相似文献   

4.
《教育文汇》2010,(7):F0002-F0002
合肥市庐阳区近几年来以“均衡、公平、发展”为教育主旋律,紧密围绕“农村学校城市化,城区学校优质化,庐阳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制定实施了《关于深化部分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将古城小学等八所农村学校与南门小学等八所城区学校进行“捆绑”结对,城乡学校资源共享,同步提升办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倾心支教,合力兴教。”自1999年以来,武穴市教育局先后选派城区(郊)27所学校240人次教师到7个乡镇32所农村学校支教。通过包点、结对、“三送”(送教、送艺、送爱心)下乡等形式,建立校际间结对帮扶关系,从管理、教学、科研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援助和交流。加强了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合理配置了教师资源,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了教育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五华区现场经验交流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快改革步伐,加强自我完善,切实落实“科研兴教”、“教研强校”的教育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建立低重心,以基层学校为主要服务对象,广大教师为主体,主动解决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7.
昆明市五华区是云南省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自2002年开始课程改革实验以来,为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积极探索如何把学校建构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五华区中小学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已成为该区教师培训的一大亮点。2004年,五华区被评为全国实验性、示范性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基地。一、校本教研助推师资培训校本教研基本理念是“以学校为本”,其基本特征是:以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要为目标,以解决学校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为内容,以行动研究及本校教师的互助学习为支撑开展教学科研,使教师…  相似文献   

8.
日前,“城乡联动,结对同行”一年多的五华区大观小学与三多小学开展了一次主题校本教研活动。这次活动由大观小学杨芸萍和三多小学杨艳萍两位教师各执教一节阅读课,然后两校语文教师围绕小学阅读教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太原市迎泽区教育局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公平建设为着力点,确立“城乡一体发展、校校标准建设、队伍质量提升、整体水平均衡”的发展思路,以政府保障为前提,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为基础,以提升办学质量为重点,以强化队伍整体素质为突破口,统一实施城区、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积极实施城乡校际联盟系列措施,努力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逐步缩小城乡、地区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0.
<正>五华区共有50多所学校分布在397.86平方公里的区域,其中城区学校14所、郊区学校18所,农村学校11所。区教育局提出了"打破地域,实现共赢"的校本教研思路,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太仓市是首批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是全国均衡化教育先进区域,城乡学校在硬件建设方面已经基本处在同一发展水平,但城乡学校在内涵发展,特别是学校管理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方面仍然有较大差异。2007年8月,太仓市教育局出台新举措,让城区优质学校托管农村薄弱学校。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自2009年起,合肥市试点城乡学校结对“捆绑”管理模式。城区优质学校与乡镇薄弱学校结成“城乡共同体学校”,实行“两个法人单位,第一校长负责,独立核算,独立核编”的管理办法。城区学校为第一校长,乡镇学校为执行校长。  相似文献   

13.
城乡接合部位于城区与农村之间,兼具城乡二元属性。受复杂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影响,该区域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较为薄弱。可以依托区域教研机构组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铁三角”,“嫁接”大德育课程体系,丰富家校合作的渠道,从而提升城乡接合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是实现人民教育的公平发展,让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大家所共享,缩小城乡差异。在此大背景下,我区实行城乡共同体,城区一所学校和农村一所学校组成共同体,共享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发展教育事业。我校是实验学校,结对的是沿海小学,两校相距较远,联系有些不便,而建设数字校园正好解决了这许多的不便之处。  相似文献   

15.
自2001年起,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教育局连续3年没有对城区学校拨付建设费用,全区教育的主要财力用于农村学校建设。当城区校对此提出异议时,该区教育局局长郑海波将城区的校长们请到了农村校实地调研,并说了这样一句话:“同在一片蓝天下!”近两年,农村学校改扩建工程顺利实施。2004年,翠屏区在发展农村教育方面,又推出了新举措,郑海波将其归纳为——  相似文献   

16.
张茂艳 《考试周刊》2013,(53):159-159
<正>随着农村学校硬件条件的逐步改善,软件建设相对薄弱的问题日渐凸显出来,学校管理水平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相对不高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努力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使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薄弱的局面得到根本性的扭转,成为了我们努力的方向。我校大胆创新,与手拉手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全面提高师生综合素质上实现了共赢,奏响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乐章。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家教育部“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实验区.沙坪坝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完善和创新校本教研制度的问题却远没有得到解决.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应该激发学校领导者和教师的内在需求,强化内驱力.以和谐发展为目标。做到校本教研的制度化、行为主体的“自动化”、教学质量的优质化。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开展“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的通知》(教基司函〔2004〕14号)和云南省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昆明市五华区现场经验交流会精神,在全省扩大开展“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  相似文献   

19.
观点     
《福建教育》2008,(5):2
【让校训走进学生心灵】;【学校文化应包括物质、行为、制度、心理、观念、精神六个层面】;【教研要从“以校为本”向“以师为本”转变】;【提高教育质量是避免农村学生辍学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彭克秀 《湖北教育》2005,(11):45-45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宜昌市夷陵区的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教育差距拉大的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夷陵区从实际出发.全面实行以城镇学校帮扶农村学校为核心的教育帮扶制度.全区38所城镇学校与38所农村学校签订结对帮扶协议,通过经济帮助、教师定期交流培训、联合开展教研活动等形式.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和成果共享.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