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许帆 《科教文汇》2012,(9):12-12,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相结合,为促进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和谐发展。本文将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内涵的理解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怎样可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及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启示这四个方面展开,简单谈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出场是在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总结和评价基础上提出的。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学科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进行宏观探讨、鉴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归宿不同而进行范式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实践活动范式等几个方面。但从整体上看存在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还是以“传统教育学范式”为蓝本、对“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非此即彼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的阐释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以深化其范式研究,勾勒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内在逻辑及其具体演绎,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内涵,贯穿主线、问题域以及境界层次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也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这就要求新时期消防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激发官兵战斗精神,更好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基于出场学研究范式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进而深刻地揭示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当代环境、发展轨迹之间的联系,以及将这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关联,最终呈现新时代思想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全球叙事”理论作为詹姆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尝试,自提出以来就呈现出辩证性、连贯性、历史性等特征.而且,詹姆逊的“全球叙事”理论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提出了许多值得参考的问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他在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片面性,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特点.在研究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我们必须着眼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从而进一步构建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加以批判借鉴.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组成部分,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文拟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方法对政治理论教育从"用什么教、为什么教和怎样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求推进政治理论教育更快更好地适应全国高校新课程方案的要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西藏高校科学发展观“三进”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霜 《西藏科技》2009,(11):34-36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推动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下简称“三进”),对于提升西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整合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拓展学习实践载体三个维度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三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勇 《科协论坛》2007,1(1):73-7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研究和回答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革命政治运动中从意识形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时下,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飞快,与其相对应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发展生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是国际共识。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探讨中国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的必要性及途径,以促进中国生态经济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先后出现过三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潮,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三大旗帜,使党的事业出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极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是马克思的毕生价值追求和崇高理想的体现,是贯穿整个马克思理论的重要内容。“人”是指真实、现实存在的人,具有精神、物质、社会需要以及自由发展需要的人。“人的解放”是指人的社会关系、劳动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充分解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应用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求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大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教育公平已成为社会和谐与发展的基石,促进教育公平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200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以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社会和家庭对儿童接受教育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这样的政策和社会背景下,产生了“城乡教育均衡”和“城乡教育一体化”两个政策术语。在现实中这两个政策术语经常被相互替代使用。但通过研究发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与城乡教育一体化是两个具有不同内涵的政策术语,而后者更加适合当前的国家的教育宏观政策,更加契合义务阶段教育公共服务的内涵。并提出义务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和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必须通过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各项保障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将是教育公平追求的重点,我们应该以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以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要求来审视城乡教育均衡化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涂俊礼 《科教文汇》2011,(3):15-16,19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种现实社会存在首先是一个价值范畴,是党和政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之一,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不佳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认识的片面性是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就必须对其价值进行正确定位,要从单纯注重"社会价值"过渡到强调"个人价值",在坚持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恰当地处理教材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沈学颖 《科教文汇》2012,(14):15-16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生长在变革时代的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如诚信意识淡漠、艰苦奋斗精神淡化、道德认识与行为脱节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外化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等理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两课”教师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艰巨任务.其良好的师德风范形象。是提高“两课”教学实效的基础。作为从事马克思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教学的“两课”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情操,同时融入到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之中。为此,“两课”教师要多方面进行道德情操的自我修养和培育。  相似文献   

16.
李安 《大众科技》2014,(10):219-222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具有历史继承性。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需要回顾历史。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提出了"全人生指导"思想。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和比较表明,"全人生指导"思想所蕴涵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极具预见性和长久的生命力,对于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按照经济社会形态理论,经济增长是基础和前提,但它只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忽视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最终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为此,社会发展的主体就应当增强代价意识,及时调整和完善发展目标以减少不必要的代价,努力推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明确树立科学的代价观,把握代价选择的方法论原则,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姜丽娜 《科教文汇》2014,(13):169-171
善治能够体现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是新时期世界范围的潮流和趋势。善治是高校行政管理权力向高校教育主体的回归,善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还政于教的过程,因此应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高校的实际情况,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的善治理论,将善治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予以实践。  相似文献   

19.
寇淑芳 《科教文汇》2014,(34):33-3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增长大学生人文社科知识的双重功能,对其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联动才能取得成效。当前,应当把提高认识水平、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师资队伍、优化教育环境当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宏观思路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