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作文教学中“真情实感”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视真情实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作文教学理论。从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文论和传统语言观入手考察其理论基础,可以洞悉我国作文教学重视真情实感的深层根源。然而,真情实感并不能保证学生能写出好文章,也不能充分展示写作的功能和价值。基于这种理性反思,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亟待转型。  相似文献   

2.
在作文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作文没有真情实感,缺乏个性思想?究竟原因何在?怎样才能写出有思想,有内涵,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本文针这些问题,谈谈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写出真情,写出思想,写出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胡编乱造,弄虚作假,这是作文的大忌.在往年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中,直接写明要求有真情实感的就有很多,有的虽然在提示中没有写明,但在评分标准中非常强调.从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看,对作文的真情实感的要求必定会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记叙性作文.那么,考场作文中如何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呢?这里以几篇优秀中考作文为例具体谈谈.  相似文献   

4.
情感与作文     
本文针对中学生的作文实际,论及以下内容:情感在作文中的巨大作用,即没有情感就没有文章,真情实感才是文章赖以形成的基础;忽视中学生的作文情感而盲目追求作文技巧对切实培养中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毫无帮助的;提出培养学生作文情感的途径是扩大知识面和生活面。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句话:“作者没有眼泪,读者就没有眼泪;作者没有笑声,读者就没有笑声。”有过读写经历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在强调真情实感在写作中的作用。只有那些具有了真情实感的文章才会让读者爱不释手,才会被人们反复传诵。这也给我们的作文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想让自己的文章得到读者或阅卷者的认可,要想让自己的文章得到高分甚至满分,就必须把真隋实感写出来。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7,(7)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魅力所在,胡编乱造,弄虚作假,是作文的大忌。在近几年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中,提示中直接写明要求有真情实感的就有很多,有的虽然在提示中没有写明,但在评分标准中非常强调。从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看,对作文真情实感的要求必定会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记叙性作文。那么,考场作文中如何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呢?  相似文献   

7.
正当下很多教师的作文教学,一味讲究功利性,从文章立意到结构,过多地追求模式化、应试化,学生的写作技能具备了,但千篇一律,没有真情实感,到处都是"假大空"式的无病呻吟。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好的文章一定是闪耀着真情实感的美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出动人的具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呢?一、从细节处体现真情实感巴尔扎克说过:"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细节  相似文献   

8.
文章总结学生作文难的原因有:一是没材料可写,就更别说表达真情实感;二是有了材料,不能从材料中提炼主题,即抓不住中心,写出的文章没有实际意义;三是积累的词汇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才生动、形象;四是文章结构单一,没有新意。为了克服以上困难,提高写作能力,写作应当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9.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胡编乱造,弄虚作假,这是作文的大忌。在近年来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中,直接写明要求有真情实感的就有很多,有的虽然在提示中没有写明,但在评分标准中非常强调。从记叙性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看,对作文的真情实感的要求必定会进一步加强。那么,记叙文中如何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呢?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一、述亲身经历。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  相似文献   

10.
姚春玲 《考试周刊》2013,(48):53-54
各地中考作文的要求都有这样一条: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言为心声,文贵情真。中考作文只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读者(阅卷老师),才能使作文上档次得高分。文章论述了写作中如何做到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1.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有兴趣才有作文的动力,有兴趣才有作文的潜力。但是传统的中学作文教学重写作技巧、轻写作内容,重理论讲解、轻实践引导,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感知,学生的兴趣未能激活。因而我们读到的学生作文往往是“只有文字,没有思想;只有呻吟,没有情感;只有虚假,没有真诚”。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篇篇静态的习作上,而是要致力于捕捉和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从而抒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黄芳 《现代语文》2013,(8):134-135
没有真情的文章不是好文章,而在作文教学中有一个让语文教师头疼的难题,就是学生作文材料干巴巴,无真情实感。究其原因,学生没有用心灵来感知生活,文中没有能真正打动人心的内容。刘勰《文心雕龙》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罗曼·罗兰说过:"要照亮别人,自己心中要有阳光。"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语文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投  相似文献   

13.
中学作文教学历来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许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有的甚至糅以虚情。这种缺乏情感的作文 ,使学生自己也深感枯燥乏味。中学作文教学应该提供学生“用情作文” ,以饱含真情实感的文章去打动人 ,只有这样才能较快地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和土壤,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即让作文素材的获取、积累和处理都体现出生活的内容,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5.
<正>作文其实就是用笔说话,只有说真话、抒真情,才有感染力,才能打动读者。文章的字里行间是否洋溢着真情实感,是衡量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一篇文章,不论它的语言多么华丽,如果没有真情实感,那也只能是一堆没有生气的文字符号。而"真情"只能从"实感"中产生,"实感"只能从生活中获得。要使作文有真情实感,应该从以下  相似文献   

16.
叶老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使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如果没有生活内容的积累,何来学生作文时真情实感的倾吐。  相似文献   

17.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胡编乱造,弄虚作假.这是作文的大忌一在近年来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中,直接写明要求有真情实感的就有很多,有的虽然在提示中没有写明,但在评分标准中非常强调。从记叙性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看.对作文的真情实感的要求必定会进一步加强:那么,记叙文中如何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呢?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和土壤,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即让作文素材的获取、积累和处理都体现出生活的内容,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9.
法国著名的文学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真情是文章的生命.作文提倡说真话、抒真情。它是作者心灵的歌唱。但如今很多同学一写作文就东拼西凑、生编硬造、缺少真情实感。究其原因。是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的力度不够。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下面笔者结合具体课例.谈谈写作时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0.
学生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整理思维,回味生活,升华情感,追求真善美,提升自己人文内涵的过程,没有自己真情实感的作文是肤浅的.但是,当前许多学生因为缺少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受应试作文模式的不良影响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等因素的限制,作文往往缺少真情实感.对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可以尝试从积累点化,孕育真情实感;方向引领,激励真情实感;情境作文,促真情实感流露;挖掘生活,拓展真情实感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说真话、做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