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明确集体林地权属是2006年启动的云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通过确权,将集体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明晰到各类林业经营主体,以法律维护集体林权的效力,保障各类经营主体的切身利益。我国的集体林权制度经历了数次变革,本次集体林地确权就遇到了历次林权改革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合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成为成功化解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坚持三个效益并重,科学有序,积极稳妥的原则。通过破解制约集体林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难题,解决集体森林和林木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在林权制度改革中要处理好与林权制度稳定的关系、与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关系、林地所有权及使用权等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集体林改革的深入,就林业主管部门而言,更需要在操作层面上创新符合物权制度的林业管理方式.从现阶段林业工作的实践出发,笔者认为应从新物权制度对林权管理的影响、新物权制度对执法工作的影响、新物权制度对林地征占用工作的影响、新物权制度对林业补偿、赔偿工作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关注.  相似文献   

4.
一、林权的概念与权利属性(一)林权概念的争议与确定。“林权”一词在实践中称谓较多,有时将森林、林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与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前者称作“林(木)权”,后者称作“山地权(山权)”;有时将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称作“山林权”;有时把国有林业单位依法对授予其经营的森林、林木、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叫做“经营管理权”。学界的论述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学者从国有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出发,在国有林地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政策实施的可能性和有效性,近期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应是维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现状,通过强化农民土地产权而淡化农民集体所有权,进而使农村土地趋于成为农民个人的真正财产。其具体政策选择主要包括:赋予农民永久且物权化的土地使用权;逐步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价值平等;尽快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由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6.
由于对林权客体的范围认识不同,导致学术界对林权的概念界定观点众多。林权是指以林地、林木和森林等不动产为客体而形成的一系列权利的集合体,其中林地所有权在林权体系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权利人行使林权的过程中,体现出权利具有支配性、对世性和排他性的特性,因此林权属于物权。  相似文献   

7.
物权制度总是以某种所有制为基础的,所有制基础不同,物权制度也就不同。我国的物权制度的构建离不开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基础。在公有制的影响下,我国物权制度的构建要求做到:承认并尊重国家与集体的独特的物权主体地位、严格区分公有物与私有物、强调物权的社会义务、实行虚有所有权与实际使用权制度、贯彻公私财产平等保护原则等。  相似文献   

8.
现行法律并未明确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性质,导致实践和理论困惑。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物权化有利于保护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完善我国物权体系、优化无居民海岛资源配置。在物权法定原则的缓和理论下,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物权化具备理论基础,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既具有物权及用益物权共性,又有其独特个性,宜将其定性为一种新型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9.
我国《物权法》规定了我国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建设用地使用权在《物权法》中被界定为用益物权,规定在用益物权的体系中。但是,建设用地使用权所谓之用益物权,与罗马法物权体系中所谓之用益物权制度并不是同一个层面上的制度,虽然二者都成为用益物权。因此,我国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性质,并不同于传统用益物权,需要重新进行界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债权与物权在理论上具有明确的界分,但在立法上为了保障某种债权,法律往往赋予其特定的物权效力,这被认为是债权物权化现象。本文通过对该现象的解读,认为“债权物权化”仅仅是对一种具有物权效力的债权的法律现象的表达,就其本质而言,债权并没有成为物权;同时,指出了这种现象的方法论以及制度构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基于传统的用益物权系指土地用益物权,本文首先认为海域使用权和土地使用权应分别设置,自成体系,共同构成我国的用益物权制度,接着以空间权理论为引线,进一步提出我国的用益物权体系可以客体为标准分为三类:海域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和空间使用权。同时,本文认为海域物权制度对传统集合物理论和不动产判断标准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林业合作中的集体林地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海峡两岸林业合作过程中,由于缺乏林区集体经济组织及林农自主、深层次的参与,林地利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从《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等立法现状和林改的实践来看,在两岸林业合作中探索对集体林地的利用创新模式是非常必要且可行的。通过林业合作社的牵头作用,可以实现林地的规模利用;通过林农与台胞的有限合伙,则可以实现林地的增值利用。一些与林地利用有关的配套制度的建设也有助于促进和稳定两岸合作关系,增强集体林业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应该以土地不动产为核心将自然资源分为土地(含林地、山地、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矿藏和水资源三类;以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财产和生态双重属性为基础,兼顾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的利益,完善具有用益物权属性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农业用地使用权和资源使用权制度;按照使用权的具体化权利和派生性权利两种思路,对自然资源法中诸多的资源使用权进行系统化构造。  相似文献   

14.
林权是一项集合性权利,在性质上是一种私权。林权改革就是在充分考虑林权客体特殊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不同主体所拥有的林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促进林权流转,并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我国目前的林权改革就是沿着这一方向进行的。林权改革及其成果需要立法巩固,林权立法就是在尊重生态效益优先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对林权进行用益物权化改造,使林权成为一种新型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15.
林权是一个新型的权利类型,清晰界定林权概念对我国林权制度的合理构建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林权客体、林权类型两个角度出发,分别阐述了林权的概念,即林权是权利人对森林、林木的权利,它是一种物权。  相似文献   

16.
农村林权制度改革与土地制度改革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农村林权制度改革与土地承包制度的背景、取向和制度绩效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时隔30年后的林权制度改革在仿效耕地承包制的经验基础上,在承包期限、流转程度、规模化经营和融资工具的应用等方面超越了耕地承包制.但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也出现了林地大面积流转、林权集中、林农失山和林农抗争等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家庭土地承包制度正在转向以土地流转为目标的改革实践,同样面临一些亟待破题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17.
海域使用权是一新颖的物权,且属于典型物权中的用益物权,而非准物权。它同渔业权存在着效力冲突,其实渔业权本可被海域使用权吸收。为此,本文试就海域使用权的内容、性质以及与土地权并列的不动产权类型等,来探讨《物权法》存在的弊端,进而从海域物权法律制度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海域使用权是一新颖的物权,且属于典型物权中的用益物权,而非准物权。它同渔业权存在着效力冲突,其实渔业权本可被海域使用权吸收。为此,本文试就海域使用权的内容、性质以及与土地权并列的不动产权类型等,来探讨《物权法》存在的弊端,进而从海域物权法律制度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比较分析——基于行为主体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体林权制度的演变过程是中央政府政策偏好变化的具体反映,而且始终交织着政府强制与农户回应的博弈过程。从土地改革到人民公社,中央政府推动集体林权制度变革的主导力量来自意识形态,而推行林业“三定”则是为了追求生产效率,再次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则转变为生态效率导向。同时,农户并不完全是林权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对改革理念的认同度,决定着对新制度的接受程度,从而深刻地影响着林权制度的运行绩效。一言以蔽之,政府设计的集体林权制度型构着农户行为又为农户行为所型构,并在政府偏好和农户行为的互相作用中不断变迁。  相似文献   

20.
林地经营权流转作为现代林业持续发展的基本行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发展的必然,随着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山区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林地经营权流转日趋普及,并显示出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本文根据现有林地流转基础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林地经营权流转的内涵,分析了当前我国林地经营权流转的特点,林地经营权流转的基本类型和林地经营权流转应遵循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现有林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