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语词汇主要由三种类型的语言文字构成,即:和语、汉语、外来语。和语为日语原有词汇,又称大和语(言葉)。符号为汉字及假名。假名乃将汉字简化后造成的日语独自的音节文字,有平假名、片假名之分。平假名为古代女性用草书体书写汉字而逐渐演变形成的,所以又称女性文字[女手]。片假名发源于十三世纪,当时主要为寺院僧侣所用文字,取汉字偏旁部首而作,笔画简单、又称男性文字[男手]。和语读音为日本独有。如:  相似文献   

2.
日本文字主要有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三类。有时也出现罗马字和阿拉伯数字等。日本汉字的读音有音、训之分,而且同音字也为数不少。这是日语的特征之一,对于我们学习日语的外国人来说,也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因而,文字教育便是日语教学法中的基本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春苗 《文教资料》2009,(15):41-42
日语的文字包括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日语中的汉字是引进中国的文字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而平假名和片假名的产生也与汉字密不可分.一种文字的产生往往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文学只有依赖文字才能得以流传,同时文学也忠实地记录和反映了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本文从日本的古典文学作品出发,对日语文字的形成及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日语的文字主要由假名(包括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组成。汉字在日语中的读音,分为音读和训读。当汉字应用于地名、人名等固有名词时,可采用音读或训读。是否应该遵循汉字音读规律来读汉字文化圈内的中国和韩国、朝鲜的地名是个存在着争议的话题。重点分析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地名在日语中的读音应该遵循什么规则,遵循某一规则后所产生的影响和中国地名的日语读音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文字是文化传播及文化繁衍的载体.中国汉字被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引进后,至今只有日本还一直保留着对汉字的使用,显示了汉字对于日本民族的强大魅力及对汉字顶礼膜拜的心理.在历史上日文汉字也经历了其坎坷的发展历程,从全盘吸收中国汉字,发展为万叶假名,到后来的平假名、片假名.日本民族并没有墨守成规,总是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探索适合本民族多数人交流的语言形式.最后将新的语言文字反输出作用于文字的原产国-中国,令人深思.本文欲以日本文字的发展为契点来分析其民族文化中特有的拿来主义现象.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日本语言文字发展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主要因素,探讨了汉字对日本语言文字发展的历史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隋唐时代中日两国使者的频繁往来和不断繁荣的中日商贸促进了汉字在日本列岛的传播,加速了日本语言文字从万叶假名到平假名、片假名的进化,而日本语假名的产生与发展将日本语言文字推向成熟,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中日商贸更加繁荣。  相似文献   

7.
高鑫 《考试周刊》2014,(30):89-90
与使用英文字母表记的英语不同,日语比较复杂,是使用平假名、片假名、汉字及罗马字表记的。日本人需要花费小学6年时间才能勉强掌握日本的常用文字表记,对于广大日语学习者来说,要在学习日语语法和惯用句型的同时掌握日语的文字,无疑要花费更多心思和努力。本文在分析日语表记的同时分析了日语教学中文字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邢媛媛 《考试周刊》2010,(12):38-39
在汉字东传日本后,日本才有了自己的文字。汉字的日本文字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音读、训读的成立阶段,万叶假名阶段,片假名、平假名阶段,汉字假名混写阶段。在现代日语中存在的大量的汉字词汇中,有些汉字词汇和现代汉语意思基本一样.看上去一目了然,比如“学生”、“生活”等;有些词汇则和现代汉语的意思完全不一样,比如“大丈夫”、“手纸”等;而有些词汇,虽然和现代汉语的含义不太一致.但如果从古汉语的角度理解,却能够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点。  相似文献   

9.
从汉字传入日本到日本文字"假名"的形成,大约经过六百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日本通过汉字还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迅速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日语语言文字的发展。最终,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日本文字——日语。  相似文献   

10.
汉字文化深刻影响着日本文字的形成与发展,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传到日本,日本以汉字为基础,创造出自己的文字,从古代假名时代逐渐过渡到现代假名时代,并不断进化,形成了今天的日语文字。日语文字承载着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功能,是中日两国文化往来的历史见证,也是中日两国未来发展所应始终坚守的原则。唯有不断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推动各自独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日语文字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从古至今,汉字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公元3世纪时,日本人将中国的汉字带入日本,并根据汉字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因此,日语是由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三部分组成,且日语中的汉字在书写上大部分依然采用中文的繁体字。虽然在中国现在使用的是简化字,但大多数中国人基本能够无障碍地阅读繁体字,因此,即便没有学过日语的中国人,在读日语的报刊或杂志时,也能够通过汉字大体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与  相似文献   

12.
钟情外语     
我的少女时代是在孜孜不倦地学习日语和英语中度过的。我生在北京东城一条小胡同的四合院里,六岁进孔德学校一年级。七岁那年父亲把全家人接到日本东京,我进了一所日本小 学,又从一年级学起。那些 日本同学从小学日语,我比 他们晚学了七年。但我已念 过一年书,数学总是得一百 分,全班第一名。语文我也 不怕,因为我在孔德学校一年级时已学会了几百个汉字。而日本的文字,是用汉 字加假名构成的。假名由片假名(楷书字母)和平假名(草书字母)组成。楷书字母是采用汉字楷书的一部分而成,草书字母是采用汉字草书的一部分或某些字的全…  相似文献   

13.
正一、日语语言特性日语由表音文字平假名、片假名和表意文字的汉字组成。平假名和片假名是9世纪基于中国汉字演化而来,表意文字的汉字是5世纪从中国传入。从图1中可以看到,由汉字的偏旁部首逐渐演变成了片假名,由汉字的书写方式逐渐演变成了平假名。例如,在下面一句话中,私は、大学でマクロ経済を勉強しました。(我在大学学习了宏观经济学课程。)其中,"私""大学""経済""勉強"是汉字,  相似文献   

14.
汉字传入日本,为日本的零文字历史填补了空白,同时也为中日两国相互了解,文化沟通与交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主要阐述了汉字的传入途径,以及汉字在语音,文字,词汇方面对日语产生的影响。汉字的输入,使日本产生了“假名”,日本人又根据汉字的特点,用“六书”遣字法,遣出了日本“国字”,最终使日本形成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5.
日本大约在中国的隋唐时代借鉴中国的楷书和草书创造了运用至今的日本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因此在书写和造字方面必然与中国汉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千年历史中,将汉字的优势发扬光大,并在计算机时代仍能与时俱进,成为适应性极强且历史悠久的文字。和汉字一样,日本文字的书写也是很讲究的,多元风格的书法应运而生,并成为文人和有身份的人显示修养的重要方面。起初,日本的书法主要是文人和权贵的专利,由男性把持,其所写书法则主要以书写平假名为特征,因此,其书法作品多端庄雅致,文化内涵丰厚,其中隶书、楷书和行书占了…  相似文献   

16.
古代日本字大体经历了吸收汉字、使用汉、以汉字标写日语特殊词汇,以日语语序书写汉、万叶假名、平片假名、和汉混合语体等诸阶段。日本从最初没有字到自己创造出独有的假名字与“和汉混合”的字体系,这个过程同时是全面引进汉字、学习使用汉字、并根据日本原有语言对它消化和再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从语言层面显示出日本民族自古就有乐于和善于吸收外来化的卓越才能和传统,另一方面,它也印证了古代中国化的价值在异域语言字中的影响和积淀。  相似文献   

17.
金少芬 《成才之路》2009,(33):83-84
随手打开一本日文书籍或是报纸,大家都会看见满眼熟悉的汉字,这样哪怕是没有学习过日语的人也能根据汉字猜出它的大概意思.这大概就是日本的语言文字深受中国语言文字影响的最有力的证明。总体来说,日本现用的文字是由汉字和假名构成的。  相似文献   

18.
我5岁的时候随爸爸、妈妈去了日本。在日本我上了两年幼稚园和两年小学。妈妈说,我的启蒙教育在日本。我对日本的文化比较了解,也很喜爱。比如每年不同时节的各种“祭”,像4月的“樱花节”,7月的“七夕节”,秋季的“花火”。日本文字用平假名表述自己的文法和部分语意,用片假名写外来语,并应用大量汉字表达主要文意。我在日本的两年小学学习期间,已经学了近1000个日语汉字。日语的汉字和中文的汉字不尽相同,准确  相似文献   

19.
《汉语外来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收录有注明源于日语的词语共878个。日语词语的书写形式有三种,即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是表音的字母,日语汉字则音义俱备。日语中不少用平假名书写的词语,也有(或历史上曾有)用汉字书写的形式。汉语中的日语借词,除了个别是借用日语的语音形式以外,基本上是日语汉字词语的借用。自然,在借用过程中有某些形体或笔画上的变化(如繁简之别)。根据对这些借词的考察,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高峰 《考试周刊》2014,(44):110-111,100
学习日语,熟练记忆每个平假名与片假名是第一步,有效的课堂指导与科学的记忆方法,有利于实现轻松记忆。作者结合多年初级日语教学经验,在回顾假名讲授实际情况与存在问题的同时,基于游戏教学、联想记忆、片假名强化、阶段性测试等有效教学法,探索如何实现学习者满意度高、效果好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