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湖北体育科技》2015,(12):1095-109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北京体育大学100名篮球二级裁判员临场执裁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影响大学生篮球裁判员临场执裁的因素主要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外在因素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影响裁判员的临场执裁,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提高大学生篮球裁判员的临场执裁水平。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广东省网球裁判群体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广东省网球裁判群体成员以高校教师和体育学院学生为主,呈现"高学历"特点,年龄、性别构成比例合理,等级构成不完善;群体成员主要动机为提高专业技能、结交朋友,对提升临场执裁水平的愿意非常强烈;群体成员执裁累计时间主要集中在2h-8h/d,而场上注意力集中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继续保持目前的结构组成;鼓励国家级裁判员晋级国际级裁判员;鼓励新成员学好网球规则,多参与临场执裁,提高执裁水平。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裁判员的执裁水平?各级门协每年都在组织培训。培训班上,学习《规则》,《裁判法》当然是很重要的。我想,如果有一个临场执裁的"细则"来指导临场实习,那对提高裁判员的执裁能力一定会有很大帮助。下面,谈些粗浅看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对影响我校篮球裁判临场判罚的因素进行了以下具体的分析认为:在篮球比赛中裁判临场判罚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理论知识不熟、临场实践少、基本功不扎实、临场心理因素不稳定、体能欠缺、思想因素等方面有关系,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加强我校篮球裁判对篮球规则和裁判法的理解,通过不断的实践,逐步提高自身的执裁水平;通过学习理论然后结合实践,不断积累临场经验,通过参执裁不同层次比赛的,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执裁能力,增强自信心;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身体素质的锻炼。  相似文献   

5.
学生篮球裁判员怯场心理分析及临场自信心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等针对学生裁判员在临场执裁过程中产生“怯场”心理的成因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旨在使学生裁判员的能力和自信心得到提高,执裁时排除外界干扰,保持心理稳定,充分发挥执裁水平,顺利完成比赛任务。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一名优秀的篮球裁判员临场应具备的各项素质和各种能力,旨在进一步发掘影响篮球裁判员临场执裁的因素,为篮球裁判员临场执裁能力的提高与培养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7.
采用临场与录像观察等方法,对参加2004—2005年CBA西安赛区陕西东盛队主场比赛执裁的男子篮球裁判员,在临场移动方法、移动距离等指标方面进行了统计。旨在对裁判员临场执裁的效果与“莱格尔跑”体能测试方法相比较,分析并提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为充实、完善裁判员体能测试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比较等方法,对关于社会体育学生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体育专业篮球裁判员对规则和裁判员手册理解不透彻、基本功掌握欠缺、选位与移动不到位、临场经验不足,缺乏实践机会、临场时心理紧张,缺乏自信等因素是影响学生裁判临场执裁表现不足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原因,为今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员在比赛执裁中减少不足表现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篮球裁判员是篮球竞赛规则的执行,是篮球场上的“法官”。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离不开出色的裁判工作,篮球裁判员临场执裁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篮球运动的发展。随着我国篮球运动市场化、职业化发展,CBA,CBL、CUBA等赛事竞赛水平和比赛激烈程度的提高,对篮球裁判员正确判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在临场执裁过程中承受的负荷越来越大,裁判员临场执裁能力不足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严重阻碍了篮球运动的健康发展。裁判员的误判、漏判等失误往往是导致比赛争议和发生矛盾的焦点,有些关键比赛,由于裁判失误甚至出现比赛中断,严重影响了比赛的精彩程度和可观赏性。  相似文献   

10.
以2011、2012级学习篮球裁判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对初学篮球裁判在执裁时易犯错误的影响因素探析,结果发现,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裁判员对篮球规则和裁判法的熟悉程度、临场执裁时视野掌握程度、选位与移动的准确程度、对场上队员的控制与管理、临场执裁经验、临场执裁的心理素质程度等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指出建议,旨在为培养篮球裁判的教学过程提供有利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形意拳文化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技击性和健身性两种属性。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时期,已逐渐发展成为强身、健身、修身养性的全民健身体育项目。在社会转型时期要保护、传承、延续形意拳文化的特性,需要学习、借鉴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发展的经验,丰富和推动形意拳文化的理论研究,积极参与国际体育大舞台的竞争,显示形意拳文化的价值和魅力,走一条民族化、科学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韩两国武艺教育理念的对比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韩国两国武艺教育理念的对比分析,阐述中华武术的发展必须借鉴和学习韩国跆拳道的教育理念,加强武术的社会化、现代化、人文化的理论探索与研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认真贯彻武术文化的传播,这是复兴武术文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3.
对武术的整个演进历程进行了分析,认为:早期武术是一门生存自卫术,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武技没有本质区别;先秦文化的繁荣使武术初具文化特色;魏晋至隋唐时期,武术具有显著的宗教、艺术等文化特征;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宋明理学,促使武术成为成熟的文化载体。经过近代、现代尤其是当代人的提炼,武术成为了竞技体育,在极大推动武术发展的同时,也使其逐渐脱离了本质,脱离了文化,脱离了大众。当今,武术应返回民间,更好地汲取营养,以图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课程应进一步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大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的科学知识,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体育运动水平以及陶冶文化情操的基本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综合分析法,从艺术形态学这个全新的角度,对舞龙运动中体现出的"点"、"线"、"面"、"平衡"、"形式美法则"五个方面进行了形态学上的研究。旨在探讨舞龙运动的形态美学特点,并从艺术的层次去认识舞龙运动的美学价值。相对于整个舞龙运动美学研究而言,从艺术形态学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是我们通过多元透视整合去揭示舞龙运动整个美学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舞龙运动的美学本质的又一大揭示。同时也可以为其它运动项目的美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6.
使用两台松下M9000摄像机,对2001年第9届全国运动会的女子链球决赛进行现场三维立体拍摄。选取前6名运动员最好成绩的录像进行解析,获得了一些较全面的人体运动学数据。从运动学角度,对目前我国部分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旋转技术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综合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旋转阶段的链球速度增量较低,旋转阶段链球速度增量达到最大值后,随着旋转的继续链球速度增量逐圈降低;旋转中右脚离地落地的时机存在“早抬早落”、“晚抬晚落”、“晚抬早落”三种现象;在旋转过程中,右脚落地形成双支撑瞬间肩髋轴间夹角大于足髋轴间夹角的现象,并随旋转的继续逐圈减小,这是导致运动员持续加速能力逐圈减弱及链球速度增量逐圈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华射艺的当代传承面临概念纷争、文化缺失、定位局限等困境。为深入挖掘中华射艺的文化价值,明确未来发展定位,以德国哲学家奥根·赫里格尔关于日本弓道的著作《学箭悟禅录》为经验借鉴,在文化碰撞中以“它山之石”反思中华射艺的传承与发展。认为:射之术在中国哲学“身心一统”认识论的影响下具有内外兼修的特点,其“无艺之艺”的炼心价值追求将射引入“道”的精神层面。术与道的兼容并重使得中华射艺成为人悟道的生活实践。“术道并进”的发展定位将使人们在中华射艺中发现价值理性,从而为中华传统体育超越工具理性的认知提供一种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18.
“瓦舍”是宋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化发展需要的产物,它是融体育、艺术、娱乐、消闲为一身的固定综合性游乐场所,具有政治、经济、竞技、健身、教育、娱乐、消闲等多种社会功能,它的形成与发展大大地丰富了市民化生活,并为现代“健身娱乐场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和人们化生活的需求,现代“健身娱乐场所”朝着多形式、内容多样化、功能多元化和娱乐设施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体育赛场上的热闹,不同于生活中普通的热闹。体育赛场上的色、形、声等形式因素及其有规律的组合,极具感染性,是活生生的艺术表现。观众观看比赛的直接动因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赛场上迷人的美的形式,从中获得直观的审美享受。而从审美形态来分析,体育观众的耳目之乐的逻辑起点是“陌生化”理论。  相似文献   

20.
体育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西方体育文化逐渐走入了国人的视野,并与中国的本土体育文化产生了猛烈地冲击,逐渐形成了文化霸权的体育文化现象。当今时代下,中国武术的发展所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便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碰撞与整合问题。中国武术若想冲出西方体育文化的笼罩与压迫,理应结合武术自身的发展实际,以人为本,以艺为主导,走武术艺术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