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波尔与横握球拍运动员比赛的技战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波尔2004~2006年世界重大比赛的技术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波尔发球抢攻得分率高,发球以下旋、侧下旋、逆侧下旋为主,但下旋发球有所减少、侧下旋发球有所增加;其战术以正手发逆侧下短球至对方正手、中路,结合发强烈逆侧下长球至两角后抢攻和正手发侧下旋长、短落点的球后侧身抢冲战术为主。2)波尔接发球抢攻段得分率为三优,接抢段的技战术运用和得分能力较好,接发球使用正手较多,战术以快搓加转近网短球为主,结合搓两角长球或撇侧下旋球至对方正手大角战术为主,然后反拉或摆短伺机拉冲。3)波尔正手位的短球相对较弱,但接球后(第4板)的攻防转换处理较好,无论从使用率,还是得分率,波尔的相持段都占据优势。4)波尔正手进攻以前冲、加转弧圈和近台快拉为主,落点多在对方的反手位,但使用比例逐年下降;侧身以前冲弧圈为主,落点多在对方的反手位,而加转弧圈的落点大多在对方的正手位,侧身进攻技术呈波浪式起伏;反手快带弧圈的使用率有所上升。5)波尔对横拍选手以拉两角伺机前冲或扣杀战术使用率和得分率呈波浪式起伏,2006年得分率高达70%,搓长短结合拉攻战术的使用率2006年突增到17%,得分率高达63%。  相似文献   

2.
王翔 《新体育》2024,(8):10-12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21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直通赛周启豪比赛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周启豪的技战术未发生变化,整体战术风格偏硬朗,中台相持敢于搏杀,但适应变化的能力欠佳;发抢阶段,周启豪发球后的正手抢拉得分率较高,高于反手的得分率;接抢阶段,正手抢拉得分率最高,反手拧拉使用最多,得分多但失分也多,且以出台居多;在相持阶段,使用率较高,但整体得分低于失分[1-5]。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三段统计法和分段指标评估法,对奥恰洛夫在第52届世乒赛团体赛中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奥恰洛夫在发抢段非常积极主动,发球抢攻的使用率很高,但得分效果不是很理想。奥恰洛夫的发球以中路和正手短球为主,发球抢攻主要以反手近台拉冲技术为主;接发球抢攻段是奥恰洛夫的优势阶段,使用率高得分效果好,接发球抢攻时奥恰洛夫主要以反手台内拧拉和近台冲拉技术为主;相持段是奥恰洛夫发挥较为稳定的一个阶段,但由于使用率低得分效果不理想,因此对比赛的胜负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相持中奥恰洛夫主要以正反手两面拉为主,退到中远台后正手技术好于反手技术。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第5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国运动员在发抢段、接抢段、相持段中主要得分技术运用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运动员的主要得分技术是正手弧圈、反手拧拉、正手反拉弧圈;正手弧圈使用次数多、稳定性强,并就进一步提高中国运动员在相持中正反手弧圈稳定性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张本智和打法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4段指标评估分析法、录像观察法对日本选手张本智和7场世界大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发抢段张本智和以发正手短球衔接反手拧拉技术为主。接抢段主要使用反手拧拉技术结合近台正反手快攻,控制性技术也时常运用,以诱导为目的,迫使对方起板,形成防反战术。相持段近台反手技术作为主导,正反手技术不均衡。与大多数两面反胶中远台,正手主导的运动员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14,(12):90-92
本组图是在相持段中截取的,充分展现了马龙的攻防转换能力。图中,马龙站在近台防直线球到波尔的反手位,波尔强行侧身抢冲,马龙随即通过一板中远台的正手反拉顶住了波尔,最后以一板迎前暴冲解决了战斗,马龙在第一板击球前非常被动,但他通过超强的能力改变了场上的局面,转守为攻,实现得分。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对樊振东比赛进行分析,目的是提高樊振东的比赛成绩,为他以后的比赛提供帮助.研究显示:在发球阶段樊振东以正手逆旋转和顺旋转发球为主,落点为对方的正手位和中路位短球位置;在发抢段中,樊振东发球有力抢攻意识、正反手拉球、正反手反拉和反手台内拧球是主要战术;在相持阶段,樊振东出球质量很高,左手选手不同回球的轨迹和落点造成樊振东在相持中远台反手位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3段指标评估法,对方博和崔庆磊在2015年乒乓球世界杯男团第5人选拔赛决赛中各项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他们在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方博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建议.研究表明:方博发抢段进攻非常积极,但还不够稳定;方博在接抢段和相持段得分率都达到了优秀水平,但使用率较低(21.4%);方博反手拧拉斜线、正手拉斜线和侧身位正手拉斜线是其强项,而相持段的正手位与反手位防守是他的弱项.建议方博进一步提高发抢段的稳定性和威胁性,并加强其相持阶段的防守能力.  相似文献   

9.
运用三段技术统计法对王皓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的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术进行统计并分析,以期找出其失利的原因,并由此探讨王皓在技战术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马琳对王皓的发球控制严密,使王皓发球后难以上手,造成发抢段得分率不高;接发球抢攻段技术新顺,积极主动,表现出色,但接发球手段略显单一。相持球中正手对拉和反手横拉失误过多,打关键球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三段技术统计法对王皓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的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术进行统计并分析,以期找出其失利的原因,并由此探讨王皓在技战术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马琳对王皓的发球控制严密,使王皓发球后难以上手,造成发抢段得分率不高;接发球抢攻段技术较顺,积极主动,表现出色,但接发球手段略显单一.相持球中正手对拉和反手横拉失误过多,打关键球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1.
对李佳薇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决赛,女子单打1/4决赛、半决赛等几场重要比赛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其发球多变并带有迷惑性,发球抢攻意识强,但发球和发球后(第三板球过渡)的控制不够精细。(2)接发球以搓、摆近网短球为主,反手接发球和正手接下旋球是其弱点。(3)李相持能力一般,尤其在正手的相持中失误率较高,但反手主动上手后和正手的衔接技术流畅。  相似文献   

12.
对2005~2007年三届上海网球大师杯14名球员的12场单打比赛中相持阶段技术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相持阶段得失分比例较高,占整个竞技过程的1/3,是整个竞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正、反手抽球具有强烈上旋的底线型选手,具有较好的相持能力.(3)在相持阶段对抗中,正、反手抽球、正手侧身抽球技术的得分效率,得分比例较低,使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乒乓球比赛的数学模拟竞技诊断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通过战术行为、击球位置、击球方向和击球技术4个转移概率矩阵模型和竞技效率值,对高水平乒乓球比赛进行模拟诊断。结果表明:相持和进攻是影响乒乓球比赛获胜概率的两个最重要的战术行为;运动员在侧身住的直接击球效果要好于正手位和反手位;击球方向从“本方反手长球到对方反手长球”的竞技效率值最大;弧圈球技术在乒乓球比赛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横拍运动员。  相似文献   

14.
直拍横打主要解决直拍打法反手位相持能力弱,反手进攻能力差的缺点。王皓是直拍横打的代表人物,在第28届和29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王皓分别输给了同为直拍单面攻代表人物柳承敏、马琳。对这两场比赛的技战术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探索直拍横打在比赛中的合理运用,对直拍横打的技战术特点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直拍横打的技战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In table tennis the follow-through action after a sho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kill execution. In this experiment, we aimed to extend literature around the contextual interference effect by investigating whether the way the follow-through is organised in practice affects learning of the backhand shot in table tennis. Thirty unskilled participants were allocated to blocked-variable practice, random-variable practice or a control-constant group and aimed backhand shots towards a target following ball projection from a machine. Each group completed these shots in a pre-test, a training phase with follow-through manipulations, a post-test, and a retention test. The random-variable group improved their shot accuracy from pre-test to post-test and from pre-test to retention test (both P < 0.01, d = 1.03), whereas neither the blocked-variable nor the control-constant group displayed any change in shot accuracy. Practising the follow-through in a random-variable fashion enhanced learning of the preceding shot compared with blocked-variable practice or no follow-through instructions. The benefits of learning motor skills under conditions of high contextual interference also apply to how follow-through actions are organised. The findings are valuable to coaches and suggest that instructions related to the follow-through ac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well as the primary skill itself.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特长技术进行研究,旨在提升我国乒乓球项目特长技术创新与发展。结果表明: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特长技术主要有8项,分别为,瓦尔德内尔横拍直握式发球技术和晃接技术、科贝尔反手侧拧技术、金泽洙步法技术、蒋澎龙加力推挡技术、格林卡反手横向拉球技术、马琳加转摆短技术和正手前冲弧圈球技术、朱世赫削中反攻技术、王皓直板横打技术。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是我国乒乓球运动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重要原因。文章运用力学原理对近年来发展起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运用的反手台内侧拧新技术的实效性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王皓在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中国乒乓球队口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对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柳承敏对王皓的比赛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两场比赛中柳承敏的最强项是发球技术其次是反手位侧身拉斜线和正手位拉斜线而相持段的正手位与反手位防守是他的弱项技术.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对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右2/3台反手接发球的效果进行研究,旨在为丰富接发球的方法与手段提供参考。结果认为:张继科在右2/3台范围内运用反手侧拧接发球比运用正手抢拉有更高的稳定性,而且比运用正手抢拉接发球更容易直接得分。不但丰富了此范围内接发球的方式,而且增加了比赛中接发球的突然性,为比赛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A tennis skill test for use in quantifying achievement in the forehand and backhand drive strokes was developed and then validated using 76 college women enrolled in beginning tennis classes. The test consisted of returning balls pitched by a pneumatic ball machine into target areas drawn in chalk on a regulation tennis court. Speed of the subjects' shots was assessed by measuring accumulated time in flight for rounds of 10 trials using a stopwatch. A time factor was then employed to correct the target value total for the trials to adjust for ball speed, thus rewarding the more skilled player who could stroke the ball more firmly while still retaining control. The test-retest reliability of the test was found to be .84, while the validity of the test, using judges' ratings as a criterion, was .83.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test was a valid and reliable test of skill 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ctual game situation. Percentile norms were developed on a limited number of subj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