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个拟建风电场项目在完成了测风任务后,首先必须对风资源进行分析瑗初评估,而风资源分析必须依据至少一年的原始测风数据.由于人为的设置错误、仪器故障等原因,往往导致一年的测风数据缺测、不合理,以致原始测风数据的完整率达不到90%以上.因此,必须通过合理的方法对缺测、不合理的测风数据修补以满足风资源评估的要求.相关性的应用是最常用的修补缺测、不合理测风数据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由于局部地形地貌的差异性,在山区风电场建设中,测风需要考虑的因素增加很多,盲目采用原有的对海面、平原、高原风电场测风设备和方法是不够的,需要因地制宜的进行重新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近日,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23所自主创新研制成功的中国首部低空连续波测风雷达,样机已顺利完成测风对比试验。据了解,连续波体制应用到测风风廓线雷达上,目前尚属世界首创。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研制成功的低空连续波测风雷达,可效力于民航低空风切变领域,为飞机起航和着陆安全提供更可靠的数据。低空风切变俗称"机场瘟疫","飞机的杀手",它是指出现在600米以下的风向、风速的突然变化,其不仅能使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慈利县气象局自动站风杯被冻住时的气温、风速、湿度气象要素和当时的天气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分析以往自动站出现故障的情况,介绍了根据本站气象条件,当风杯达到冻结条件时,提前预防,可以有效地解决自动气象站风向风速感应器因雨凇、雾凇等影响发生冻结,导致仪器不能正常运转,避免数据采集中断。为预防和避免其它自动站类似情况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出现的自动站风杯被冻住时的气象条件,目的在于指导观测员在风杯冻住时能够尽早发现,及时排除故障,从而减少记录缺测时间。  相似文献   

5.
L波段测风雷达是我国气象系统用于高空探测的主要方式,与701、C波段等探空系统相比,L波段探空系统有着高精度、高自动化、高稳定性等特点。对目前我国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介绍了L波段测风雷达测角电路及其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6.
结合长期风速记录,利用Gumbel分布计算设计风速极值,并采用Monte-Carlo法模拟台风作用,推导了风速和风向的联合概率分布。利用Lawson和Penwarden舒适度判别准则,分析风洞试验中Irwin探头的实测风速结果,评估了超高层建筑行人高度风环境舒适度并检验了风环境改善措施效果。结果表明,风气候分析对评估行人高度风环境舒适度有重要影响,部分重要区域(北侧裙房入口、三层室外阳台、东南连桥、西北裙房屋顶等)不满足舒适度要求。采取防风减风措施后,改善了大部分区域的舒适度,而西北裙房屋顶仍不满足舒适度要求,需要调整功能布局。  相似文献   

7.
光电技术     
《科学中国人》2022,(16):10-15
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研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窦贤康教授激光雷达团队首次实现3米和0.1秒的全球最高时空分辨率的高速风场观测。相关成果发表于《光学快报》(Optics Letters)。米级分辨率的大气风场探测在航空航天安全、高价值目标保障、数值天气预报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实现“看得远、看得细,测得快、测得准”的风场观测是对测风激光雷达的重要挑战。为此,研究团队提出一种新的反演算法,提高风场反演精度和稳健性,制备出一套全国产化的“产品级”测试样机。雷达工作波长为1550.1纳米,具有人眼安全、设备轻便(整装设备40公斤)、工作稳定、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这是迄今为止首次实现连续观测的高分辨率结果。  相似文献   

8.
NCEP/NCAR再分析数据在风能资源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双磊  王伟胜  刘纯  戴慧珠 《资源科学》2009,31(7):1233-1237
规划风电场短期测风数据的测试相关预测(Measure-Correlate-Predict MCP)是反映风电场风能长期平均水平的主要技术手段,对于预测规划风电场代表年年发电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工程实践中,气象站长期参考数据常受到各类客观因素的影响,数据质量不能满足MCP要求,进而造成对规划风电场风能资源的错误评估。NCEP/NCAR数据是由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联合推出的再分析数据集,该数据作为一种可替代的长期参考数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NCEP/NCAR数据在风能资源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该数据的MCP分析方法——风指数法。通过算例分析后发现,以NCEP/NCAR再分析数据为长期参考数据,风指数法为计算方法的短期测风数据MCP分析原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中对风载荷的形成以及风载荷对结构的作用进行了概述,特别是对于八木天线的设计时风载对其的影响,以及天线风载的计算方法的分析,使其得到更为准确的计算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套筒风对澳斯麦特炉熔炼过程及相关系统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的使用套筒风,保证澳斯麦特炉及相关系统安全、正常、稳定运行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吴丰林  方创琳  蔺雪芹 《资源科学》2008,30(11):1640-1647
在研究环渤海地区风能资源本底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开发利用价值进行评估;汇总了该地区1997年~2006年间的风电场装机情况以及对应时间序列的社会经济相关指标,总结了环渤海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现状;根据风能禀赋、土地覆被类型以及已有和规划修建风电场等影响指标,以10km×10km为基本空间单元,将研究区划分为5852个基本网格,通过格网分析的方法,对环渤海地区风电场选址和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建设布局适宜程度进行分级评价,将风电产业基地布局的适应性分为高度适宜区、较高适宜区、中等适宜区、较低适宜区和低度适宜区。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探讨了环渤海地区建设1 850×104kW风电产业发展目标和风电场选址方案,以及相应实现的节能减排目标,提出建设环渤海地区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与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基地的设想,该基地包括辽中南及辽东半岛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山东半岛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和冀西北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最后提出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布局以及相关非并网风电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2.
王卫远  李睿元  杨娟  何倩倩 《科技通报》2012,28(9):47-49,53
建设近海风电场时,风机所处的海洋环境十分复杂,在复杂的气象水文条件影响下,风机基础周围会出现冲刷坑,进而影响风机基础的稳定。所以,风机基础的局部冲刷深度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采用埕岛油田海洋平台基础局部冲刷现场观测资料,对国内常用的两个计算基础局部冲刷深度的经验公式(韩海骞公式和王汝凯公式)进行验证,发现该海域波浪对泥沙的作用不可忽略。运用波流合成速度代替纯潮流速度,改进的韩海骞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最后,对与埕岛油田海域环境相似的拟建的风电场工程风机基础的局部冲刷深度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南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合理开发管理南海岛礁可宣示国家主权。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对其开发利用可为南海岛礁建设提供无污染的能源供给。研究先基于2006-2009年1 096幅QuikSCAT风场数据计算海面10m高度风功率密度,对南海岛礁风能资源进行评价。再根据风能廓线指数推算海面70m高度风功率密度,结合35景Landsat ETM+影像提取的干出礁礁坪估算各岛礁风电装机容量,对南海岛礁风力发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南海岛礁风功率密度等级为4-7级,能很好的应用于风力发电;②南海岛礁风功率密度在季节上呈“逐渐递增”趋势,春、夏季风功率密度较小,秋、冬季风功率密度较大;③各岛礁风电装机容量中,西沙群岛综合而言最高,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均为第三级别,南沙群岛大多为一、二级别;④东沙群岛的东沙岛、中沙群岛的黄岩岛、西沙群岛的华光礁、浪花礁、赵述岛以及南沙群岛的南海礁、日积礁、南华礁风电装机容量较高,可优先进行风力发电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常规能源资源将不断减少,为保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时调整能源结构是必要的,而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条可行的捷径。为了了解温州太阳能、风能蕴藏量和时空分布特征,应用温州各地的多年日照观测资料和风观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太阳能、风能开发项目有较高参考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用VB6.0编程和设计用户界面,实现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风资源评估软件,旨在为我国风能资源评估提供技术手段。由NRG软件得到的现场测风数据导出并保存在Excel表格里,通过VB编程,调用Excel表格里的数据,并在复杂计算中调用MATLAB完成复杂公式的计算,最终实现风资源参数自动计算的效果。该软件操作简单,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采用16个方位进行计算。利用VB的ListBox来调用和显示数据,并将计算结果以Excel表格的形式保存下来。软件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易于操作,可以作为计算我国风资源参数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应用PIAS软件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的中国专利数据库,获得中国海上风电技术专利数据。以定量、定性方法从多个角度较全面地剖析了中国海上风电技术专利的状况与竞争态势,对我国专利权人和国外主要竞争者在华专利状况进行了较详细的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为我国海上风电的技术自主创新提出了有针对性专利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吴祖常  李大山 《科技通报》1993,9(6):364-369
应用实测风速廓线资料,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中性、稳定和不稳定条件下的全边界层风速分布对数~多项式律和指数律.这些风速廓线规律给出了估算平原地区全边界层风速铅直分布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8.
沙岭风场风速预报试验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贺志明  吴琼  陈建萍 《资源科学》2010,32(4):656-662
本文应用MM5模型对鄱阳湖区风速进行数值模拟,应用沙岭风场100m梯度测风铁塔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验证,发现观测与模拟小时和日均风速值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在峰值区一般MM5预测值比观测值小,相对观测值而言,模式模拟值变化相对平缓.MM5模型风速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小时和日均偏差分别为0.323和0.371.标准差分别为2.382和1.453.模拟风速日均值与观测日均值的相关系数为0.774.尽管不完善,数值模拟在目前的风能短期预报业务中仍起重要作用,也是未来风速预报和风力发电量预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风能资源开发与风电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蔷 《资源科学》2008,30(6):896-904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也是风能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与风能产业发展在全国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在对东北地区风能资源储量、开发利用价值、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风能资源开发与风电产业发展目标与对策。研究表明,东北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大,风电产业发展迅速,但风能资源与风电产业匹配程度低,风电场建设规模普遍偏小,规划目标偏低,大型风力发电机国产化程度低。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科学的风电产业发展目标,预测到2020年东北地区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 120×104kW,将建成辽中南及辽东半岛风电产业基地、吉西白城—松原风电产业基地和黑龙江东部风电产业基地。实现上述目标,建议提升风能资源开发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加大投入,摸清风能资源家底,制定科学规划,扩大风电装机容量,以多元化投资推动东北地区风电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