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知识爆炸”,知识经验陈旧周期加快,因此,教学的主要任务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转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的充分觉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重在实践 ,而非“言说”。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过程中形成的 ,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形成的。不仅语文课堂是学生语文“践行”的场所 ,还应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的世界 ,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 ,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能力。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认识 :一、把语文实践活动融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技能的培养之中过去的语文教学重知识的传授 ,教师努力地把自己的所知一股脑地塞给学生 ,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语文 ,知识得不到内化 ,能力得不到提高 ,因此把实践活动融入其中 ,这是十…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是为了适应新世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科学技术和社会一体化对人才规格的要求。通过近几年的理论学习和近一年来的“STS”教育实践,我们感到在教学中正确地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将有利于促进物理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四种转变。 一、处理好“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教学关系,实现学生单一基础理论知识结构向科学、技术、社  相似文献   

4.
学生实践意识的树立、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时代对青年素质的要求,也是对教育的要求。化学是与生产、生活结合十分紧密的基础自然科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去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十分有利。我们在教学中尝试开展了“指导学生调查、了解身边环境,培养环境意识”,“开展学生小实验、小制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等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实践意识、培养实践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斌 《考试周刊》2012,(24):67-67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因此,数学教学必须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展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有计划地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实现培养人的目标的过程。多年来,中学课堂教学按“应试教育”的要求进行,虽然近几年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迫于高考的压力,陷入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境地,仍存在“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过程、重结果轻能力”即“三重三轻”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被老师包办代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充当知识的“容器”,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抑制,思维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急剧更新,单凭学校所学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当务之急是我们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邓海群 《考试周刊》2023,(33):108-111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生活化背景下开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方法。文章针对实际教学主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教学措施,具体为:“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生活化的生物实验素材,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以致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并帮助他们构建扎实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因此,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社会》课程既是德育的载体,也是知识的载体。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笔者在教学中将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通过创设情景、参观、表演等方式,提高了《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时效性。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点滴经验在此和各位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学教学提倡化学教学与社会紧密结合,促进人的科学素质的提高与社会的发展。目前,环境污染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环保问题的社会调查活动,不但可使学生学到生动的化学知识,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为此,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镇原县造纸厂排污状况的考察与分析”的环保活动,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环保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1.参观考察镇原县造纸厂。组织学生充分讨论,设计活动计划,确定考察内容。考察结束后让学生根据调查数据认真填…  相似文献   

10.
一、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受到思想教育在自然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学生带出去,实地参观、考察,最后组织以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为主题的讨论会.这样,一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抽象知识在社会活动中得到了具体的印证和拓展.二是通过亲身经历,学生受到了形象、生动、具体的思想教育.例如.教《水的净化》一课.我首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水的净化过程进行认识,然后带领学生参观自来水厂.通过参观,他们耳闻目睹了水的净化过程,在谈参观后的感想为主题的讨论会上,学生踊跃发言.他们说:“通过参观我知道了自来水来得多么不容易.今后我要爱惜每 一滴水.”“光是自己节的水还不够,还要向大家宣传,让每个人都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而非“言说”。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过程中形成的,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过程中形成的。语文课堂是学生践行语文内容的主要场所。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认识。 一、将语文实践活动融入到语文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由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从生物学教学的角度,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谈谈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思考及实践探索。一、教学目标传统的“讲述式教学”和“接受性学习”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忽视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强调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亲身的实践及体验。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六个目标: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参观考察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生物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进步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正>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旨在运用数学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思想方法解决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四基”和“四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领域的学习是数学学科沟通社会生活和其他学科的桥梁,也是分科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方红 《湖北教育》2000,(12):42-42
社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我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访问、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史是进行国情教育的“主渠道”。怎样发挥好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更好地体现历史课的德育功能?我认为,在充分重视课堂教育的同时,有必要为学生创造一些社会实践的环境,提供一些更具体生动的学习条件。譬如,开展历史知识或历史观点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一些基本观点通过实践活动得到验证,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知识急剧增加的时代,它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十分迫切的要求,那就是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打开知识库的钥匙交给学生”.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样的人才,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多年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实践,我们体会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应遵循以下的原则与方法,便可达到教学相长,全面提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科研是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催化剂,而实践是二者有机结合的必要过程。教师通过科研、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能充分了解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而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本文结合“机械CAD/CAM”课程提出教学、科研、实践并重十分重要,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当代生产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基础教育中,教师不可能仅凭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受用终生的知识。社会对学校教育目标的要求也已经提高到了“知识——智力——能力——思维——实践——创新”的高度,特别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学的着眼点必须放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上,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和建构适应社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他们已不满足于只了解书本上的知识,更渴望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遨游。而图书则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读史使人明智”。十几年的历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图书馆在教育教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在强调语文教育的特点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而非“言说”。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的过程中,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形成的。语文课程应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的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那么,如何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把所学的知识用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用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六大解放”。一、解放学生的眼睛和嘴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