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语码转换频繁出现在汉语广告中。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常见现象引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关注。本文在以往学者对语码转换研究的基础上,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语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汉语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句间语码转换和句内语码转换。  相似文献   

2.
肖玉英 《文教资料》2011,(22):39-41
作者着眼于商务人群中的中英文语码转换现象,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并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语码转换使用者的角度去探究影响这种现象的特点及其因素。从调查分析中发现性别、地域和工作性质跟使用语码转换有显著性相关的关系;商务群体在使用语码转换时倾向于使用句内语码转换,参与转换的多为行业术语和缩略语。  相似文献   

3.
语言接触的结果和表现之一是语码转换,表现为不同语码的混合.本文是以语码转换为参照系统,描述在现代汉语中新近出现的一种语码混合的语言现象.本文称之为"类语码转换",旨在揭示它与语码转换形似而质异的特殊关系.鉴于目前还没有关于类语码转换这种语言现象的描述与分析,本文欲在此领域加以探索,以效抛砖引玉之力.  相似文献   

4.
语码转换是指说话者(作者)在和他人交流过程中从一种语码转换到另外一种语码的现象。隐喻型语码转换一般来说都是说话者(作者)有意为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语码转换,特别是隐喻型语码转换的对等翻译。因为此类语码转换不仅仅是语码的转换,而且有很多信息隐含在内。本文作者以《围城》英译本为例,旨在探讨汉语中的隐喻型语码转换在英译过程中的处理,并提出了实现翻译对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高职英语课堂上教师们的语码转换作为研究对象,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具体高职院校教师课堂上英汉语码转换现象,来探究其中的语用顺应性.这些顺应不仅为解释教师在课堂上实现英汉语码转换提供了语用理据,也为我们研究语码转换开拓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语码转换是双语或多语语言环境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在以汉语为主体语言的歌词语篇中,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语码转换相当普遍,这些转换主要出现在港台歌曲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内地的流行歌曲中。歌词语篇中的语码转换既有同一切语码转换相同的功能,又有其特定功能,这些功能可以从语言本身以及语言使用和社会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语码转换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网络广告语言也出现了日常交际中常见的语码转换现象。本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以汉语为嵌入语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并运用语用学理据分析其出现的心理动机及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语言顺应论为理论基础,论述在高职高专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码转换这一普通存在的现象。分析了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原因,重点研究了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顺应功能,提出了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语码转换是社会交际中的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它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中分别论述了教师的语码转换对语言现实、课程特点、教师角色和教师心理动机四个方面的顺应性,指出了英汉语码转换对实现课堂教学目的、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的日常会话中也大量出现语码转换的现象.特别是在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转换。本文以大学生日常会话转换为语料,对汉英语码转换功能、语言特点、影响因素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会话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具有引用功能、回避功能、方便功能、强调功能、靠拢功能和个人风格体现功能;其语言特点体现在转换规模为句或大于句时使用英语语法结构.转换规模小于句时部分使用英语语法或完全使用汉语语法结构;影响大学生会话中汉英语码转换的因素既有参与者个人因素.也有会话场案因素和话题内容因素。  相似文献   

11.
动词性并列式复合词的历时发展特点与词化程度的等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的复合词最初是由短语演变而来的 ,其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词化的过程 ,正因如此 ,汉语中短语和词的划界才困难重重。共时状态下存在的复合词有着词化程度的差别 ,而历时地考察复合词的形成发展中表现出的特点 ,则有助于确定共时状态下复合词的词化等级。可以汉语中最具特色的并列式复合词为考察对象 (以动词性并列式复合词为例 ) ,根据其历时演变中表现出的特性 ,对其共时状态下的词化程度做大致的划分。  相似文献   

12.
计量统计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四字词条作为现代汉语四字词语的代表,对其考察分析可以得出现代汉语四字词语的历时来源情况,研究其中四字词与四字语的比例的认知原因和四字词语习非成是的认知理据,有利于人们快速学习进而准确使用它们,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方法改进。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现代汉语三音节词语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对三音节词和短语的区分、三音节词语的声音形式、结构形式、词类分布和语法功能、语义特点都有相关的论述。研究方法以计量统计和对比分析为主。总体而言,研究方法相对单一,研究内容尚不全面。  相似文献   

14.
英汉介词与介词短语有相似之处:介词在句法中都起定位、粘着作用;介词短语的主要句法功能都是用作状语。不同之处是:在句法结构方面,英语介词与介词短语的句法特征说明英语语法以形统意;汉语介词与介词短语的句法特征说明汉语语法以意治形。在句法功能方面,英语介词短语的语序不影响句子的语意;汉语介词短语的语序决定句子的语意。英汉表示时间与地点的介词短语的语序反映了两个民族认知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现代汉语三音节词语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对三音节词和短语的区分、三音节词语的声音形式、结构形式、词类分布和语法功能、语义特点都有相关的论述。研究方法以计量统计和对比分析为主。总体而言,研究方法相对单一,研究内容尚不全面。  相似文献   

16.
汉语委婉语是因社会面要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是以婉转,温和的语言来表达难听的或不便直接提到的对象,汉语委婉语有其自身的特征,本以大量的实例为基础,具体分析了汉语委婉语的可接受性,间接性,民族性,时代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关于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词汇的英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词汇是语言中变化最快的部分,社会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反映这些发展的语汇的相应变化.中外的交流和沟通,需要通过语言来进行,而词语的翻译更是首当其冲.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语言文化中必然会产生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词汇.我们国家的变化和发展要介绍到国际社会去,就需要通过汉译外,因此,对于政治经济词汇的翻译是否正确则直接影响到外国人对我国社会政经方面的进步及其相关政策的理解程度.文章则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简要归纳此类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词汇的英语翻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英汉动物词汇的意蕴异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茜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7):99-10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使世界上的文化呈现出千姿百态。动物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因此,各民族语言中都有大量与动物有关的词汇,英汉两种语言也是如此。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含义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之处。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含义的三大基本特征,指出了造成这三种特征的渊源。通过比较,人们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英汉文化在动物词语上留下的历史文化差异。有助于到位的理解、恰当的运用并真正领悟英汉语言中的动物文化。并由此得出结论: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不仅要准确无误的传达语言信息,更要重视隐含在语言里的文化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9.
“形容词+双音节名词”构成的“1+2偏正形式”在汉语中很常见。文章运用“词汇的完整性”原则。通过区分“句法词”和“词汇词”得出结论:汉语的词具有“多维性”,“1+2偏正形式’’的是以短语的生成方式所造的词,既有词汇特征。又有短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考察现代汉语新词语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活力。结果显示,新词语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识度较高,但使用率不高;新词语的词性、语义、构词方式、语言竞争规律等都影响其活力。总体来说,从语义上看,新词语所代表的概念或事物的生命力直接决定着新词语的活力;从词类来看,动词类新词语的活力大于名词类新词语;从构词方式看,派生类词语的认知度较高,而标数类新词语的认知度较低;从语言竞争机制看,如果汉语词汇系统中已有与新词语意义相同或高度相近的词汇,那么新词语的活力将会很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