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和科学家(或曰科学工作者)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人们把鲜花、掌声和荣誉献给了科学家。这是应该的,但这并不是无条件的。科学家是一种社会角色,又是一种社会职业。科学家有科学家的职业道德,人们对于科学家这种社角色的社会期望。科学家不违反科学家的职业道德,人们有理由希望科学家的言行符合人们对科学家这种社会角色的社会期望。有些科学家的言行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但也有一些科家的言行辜负了人们的期望。我们不认为政治权力都是同科学道德冲突的,但我们必须承认政治权力有时是同科学道德冲突的。当…  相似文献   

2.
民间科学开发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科学是指民间科学家从事的科学研究活动及其成果。凡从事非本专业科学研究的人员,相对于专业科学家,就被称为民间科学家。民间科学家与一般的科学爱好者不同,而是已经在某一科学问题上进行了长期而系统的研究,从而产生出一定研究成果的人群。  相似文献   

3.
高延林 《青海科技》1996,3(4):23-29
本文收集研究了近10年来活跃在我国科技论坛和研究课题处在学科前沿,并取得丰硕成果,受到各种科技奖励的400名科学家资料。以科技论著作为评价科学家劳动效果的尺度,测算出他们的科学劳动生产率为年均发表4.58篇论著,其中:10%左右的科学家年均发表论著10篇以上,34%的科学家年均发表5篇以上,表明中国科学家已达到或接近了国外科学家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不善交际的科学家——“众多科学家所表现出来的这种个性特点,是否应当被视为一种不正常的性格缺陷呢?答案是否定的。通过对资质特优的人士进行抽样统计,发现其中科学家发生精神或情绪崩溃的案例并不比非科学家更常见。无论如何,在我们抽样统计的群体中,物理科学家或工程师,跟生意人或律师,在能力、职业兴趣、社交行为各方面,都刚好处于两个极端。这些基本个性差异可以很好地解释当今科学家跟负责他们安全审查的、并对他们施以种种限制的政府官员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建设全球顶级科学家实验室是一些发达国家吸纳高端科技人才的成功作法,也是我国在新形势下实现科技目标赶超的积极探索。基于已有成果并结合调研,对我国建设全球顶级科学家实验室研究形成较为全面的思考与展望。首先,介绍顶级科学家实验室建设的背景,并对顶级科学家的内涵进行界定;顶级科学家实验室在国际上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分析欧美等国的成功经验并进行比较;然后,以吉林大学实验室建设为典型案例,系统分析其建设概况、引智窗口期、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以及建设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最后进行讨论,并对未来研究领域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伦理责任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求真与求善是科学家的普遍良知。但在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已经深深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因此不能苛求科学家的个人行为选择达到多重利益的统一。但这并不是说科学家无需对其科学研究的社会后果负道义上的责任,而是更多地强调作为科学家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道德判断背后的价值判断,使自己的判断和行为相一致,而不致于成为政治强权的屈从者。另外,科学家还有责任通过自身内在体悟而自觉认同的科学伦理规范在个人行为选择时的实施来教育引导人们获取一种更具价值合理性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7.
去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3位在分析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不少读者就产生了误解,以为“看清”生物大分子主要是这3位科学家的功劳,其实,当代科学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继承性,科学家相互之间的交流相当常见,任何一位科学家取得的突出成就都包含了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就拿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生于1938年)来说吧,他今年获奖的理由是在生物核磁共振技术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其实,核磁共振技术半个多世纪前就诞生了。50多年来,核磁共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核磁共振技术广泛应用于工…  相似文献   

8.
图片新闻     
《学会》2007,(9):F0002
妇女与科学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邓楠在致词中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中外女科学家围绕妇女与科学相关的各种问题进行研讨,深入交流,启迪思想,增进了解,有助于促进女性科学家学术地位的提高,有助于促进社会更加关注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成长和贡献,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女性科技工作者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必要性的认识。她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女科学家走向世界,也衷心欢迎各国的女科学家更多地到中国来交流、合作,共同促进妇女科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并不长。19世纪中叶以前,在英语中并没有“科学家”这个名词。1840年,英国知识界著名人物惠威尔(Whewell)在其《归纳科学的哲学》一书中首次使用了“科学家”这一用语,1但这之后相当一段时期内许多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实际上仍未被称为科学家。随着科学事业的建制化发展,科学家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今天,有关社会公众的调查表明,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科学家都是最受公众尊敬和信任的社会职业群体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交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2007,(7):4-4
德国科学家最近宣布,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他们已经能够窥探人类思维,这是科学家首次进行类似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不少国家流传着这样的谚语:不要弄死蜜蜂,因为它的同伴会记住你的样子。科学家的最新研究验证了这个谚语。科学家发现,密蜂也会认人,并且能记住照片中的人脸长达两天。科学家认为,这项研究有助于更好了解人类识辨同类面孔的原理,并制造出更好的面孔识别软件。  相似文献   

12.
工业雇佣科学家是科学研究的必经阶段,本文阐述了工业雇佣科学家的涵义,产生、产生原因及作用,并用历史的观点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玫瑰是红的,而矢车菊是蓝的。92年前,科学家首先在蓝色的矢车菊中发现了花色素.后来科学家又在红色的玫瑰中发现了同样的花色素,谜团由此产生,那就是为什么一种花色素会产生两种不同的颜色呢?近一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试图解开这个谜团。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20(1):83-83
2004年11月23—24日,在意大利里雅斯特举行的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第15届全体大会上,李家洋、饶子和、卢柯、解思深、徐至展、韩启德、杨卫、侯建国、傅廷栋、秦大河10位大陆科学家,以及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5位科学家、香港地区的2位科学家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这次大会上,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人》2007,(7):4-4
德国科学家最近宣布,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他们已经能够窥探人类思维,这是科学家首次进行类似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西藏科技》2005,(5):56-56
全球变暖是否已经对地球构成威胁,这是一个一直受到各方科学家争论的话题。尽管各国科学家已经大量使用复杂的计算机模型进行气候研究,但对于未来气候的预测,大家仍然看法不一。据美国CNN报道,直到最近,关于全球变暖的研究,大多数科学家得出了一个基本一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2月6日,中国科学家与外国同行联手绘制出了首张“鸡基因构架图谱”,科学家说,人类有8000年的养鸡历史.但人类对鸡的了解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的使命是探索未知,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充满荆棘和险情。有些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其中不乏为事业献身者,在这里列出7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都是最终死于自己的发明。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和宗教哲学调查的结论表明,在世界总人口中,信宗教的人要比不信教的人多得多。这并不奇怪,因为人们可以从宗教中找到各自的所需,至少是心灵上的慰藉。但是美国的《科学美国人》杂志最近发表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约有40%的科学家信教,西方其他国家科学家信教的数量也大约是这个比例。没有人确切调查过中国有多少科学家信教,有些估计是约有5%的科学家信教。  相似文献   

20.
对SCI在科学评价体系中作用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科学界,SCI从一种统计方法、检索工具成为一种评价指标,对中国的科学事业产生了相应的冲击。探讨科学研究的评价方法,介绍了科学家们与科学管理官员们对科学研究评价的不同态度。科学家们认为,对科学研究成果表达的主要形式的论文评价,应由有真正能力的科学家们同行评议,而不是根据于SCI的指标。提出要为年轻科学家们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为他们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给予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