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如何高效率地精读一本重要书呢?如何攻克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呢?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著名文学家、词人、书法家苏东坡提倡的专题读书法能帮助你度过难关。他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放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意思是一本书的内容很丰富,读一次是不能全部吸收的。因此愿意读书的人,每次最好集中精力注意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后,再注意另一个问题。这叫做“专题读书法”,…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推行之中,研究性学习备受关注。研究性学习是个新概念,好些人对它还不是很了解,甚至还有一点神秘感。其实,研究性学习并不神秘。此前,人类社会虽无研究性学习之名,但研究性学习之实却是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存在着。苏轼的实践探索的思想和方法,对我们当今研究性学习的探究仍有借鉴和启发。苏轼曾在给其侄婿王庠的一封信中介绍过他的“一意求之”读书法,这种读书法就有很浓厚的研究性学习色彩。苏轼的原话如下:“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人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  相似文献   

3.
课外阅读是学生开拓眼界、积累知识、活跃思维、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呢?本文总结了如下几种读书方法,供教学时参考。 (一)摘要式读书法摘要式读书法,就是把某本书或某篇文章中的精华部分择要摘录下来。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东坡文集事略》)因此,我们看书学习  相似文献   

4.
苏东坡:“八面受敌”法据元人陈秀明《东坡文谈录》记载:“东坡与王郎书云:少年为学,每一书作数次读。当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不能兼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事迹文物之类,又别一次求。他皆仿此。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语。”苏东坡讲的“每一书作数次读”,每次“且  相似文献   

5.
一、读书好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著名的大文豪苏轼站在历史的长廊里呼喊。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前苏联高尔基在世界的天空召唤。  相似文献   

6.
一、引入本课师 :同学们 ,在这次读书周活动中 ,大家读书了吗 ?生 :读了。师 :有没有收获 ?生 :有。师 :你们喜欢文学吗 ?生 :喜欢。师 :好 ,今天 ,我们就把大家的收获作一次展示和交流 ,让老师也来分享一下你们丰硕的成果吧 !(打开电脑 ,屏幕显示本次活动的主题“我爱文学”。)二、课堂活动1 .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师 :画面上的人物大家认识吗 ?(屏幕显示古今中外 6位文学名家的画像 )生 :我认识冰心 ,我读过她的《繁星》《春水》。还有苏轼 ,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 ,课本有他的词《水调歌头》 ,其中我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是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古至今,读书之“三”的范例,不胜枚举。现摘编10例,以飨读者。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读书提要分“三步”:他谪居黄州时,每次读《汉书》都作“提要”。第一步是抄一段,第二步用三个字为题,第三步用一个字为题。后来,别人只要提出某段的头个字,他就能背出来。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相似文献   

8.
世纪老人冰心曾教导我们要“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明辨是非,行为举止文明得体。世界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就曾借着月光读书,在楼顶读书,在老板的皮鞭下读书。对读书的痴迷,终于把他造就为世界文学巨匠。正如高尔基自己所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  相似文献   

9.
看与读     
曾国藩有语云:"大抵看书与读书,须划分为两事……看书宜多、宜速,不速则不能看毕,是无恒也;读书宜精、宜熟,能熟而不能完,是亦无恒也."曾氏强调一个"恒"字."恒"固然重要,但我感兴趣的是,他为何要将"看书与读书""划分为两事".在曾氏看来,所谓"看书宜多、宜速",可理解为不求甚解,博览群书;而"读书宜精、宜熟",可理解为有目的的读书,也就是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书.由此说来,曾氏的"看"与"读",是两个不同的境界:从"看"到"读",实际上是从知识转向科研的必备过程.开卷有益.看书是一个人增长知识储备的必由之路.一个人的大学时期,基本上是处于一个"看"的阶段.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多,相应的参考书也繁多;更何况,彼时年轻,兴趣也广泛,各类书都会网络在手,所以,要应付考试,要满足兴趣,只好"宜多、宜速".但在"看"中,也为后来的"读"进行储备.因为,一个人只有书"看"多了,才能有选择地"读",而当要求"宜精、宜熟"时,也意味着要"求甚解"了.这种选择当然是或根据所从事的专业的要求,或带着某一个问题求解,如此,也就必然向科研的路子上走.  相似文献   

10.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因曾贬官涪州,遂号涪翁。他博学多才,散文、诗、词齐工,诗与苏轼,合称“苏黄”,词与秦观,合称“秦七黄九”。书法是宋代四家之一。他的诗文曾得到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赞誉,说“其诗文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人久无此作”。他是江西诗派的创始者,苏门四学士之一。  相似文献   

11.
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说:“读书求懂,先求不懂。”如果说“求懂”是读书的目的。“求不懂”则应该是读书的过程。因为只有带着一个个不懂的疑难问题“先求不懂”,即经过一个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的过程,才能达释疑解难,答疑解惑之目的。这个过程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把它描述为:“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可见,读书就是一个从无疑,到有疑,然后释疑再到无疑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可理解为“于不疑多有疑”,尔后释疑,最后到“都无所疑”。在这里,发现问题(有疑)…  相似文献   

12.
王燕 《现代语文》2008,(9):120-120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文学家。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方面,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韩愈并称“李、杜、韩、苏”;词方面,他开创了豪放词风;他的书法,与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起,并称“苏黄米蔡”;绘画方面,擅长画竹,是宋代文人画的主将。  相似文献   

13.
<正>俗话说得好: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水要一口一口地喝。我们读书做学问,需要一步一步地来。其实,世界上做任何事情不都是如此吗?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方面的修养和成就都很高。人们往往只知羡慕他的学识和才情,殊不知,他的这些出色才华并非生而有之,而是跟他的刻苦认真,读书得法分不开的。苏轼曾经提倡一种"八面受敌"读书法。八面受敌原本出自《孙子兵法》,是一种战略思想的名称,说的是,如果在行军打仗时  相似文献   

14.
一、读书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著名的大文豪苏轼站在历史的长廊里呼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前苏联高尔基在世界的天空召唤。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无一不以自己的精神和智慧向我们展示读书的裨益,因此说——读书好。可是令人忧思的是,现在的孩子从小浸染在各种电子产品里,对纸质的图书提不起一点兴趣,以致到高中阶段造成了阅读和写作的困难,怎么让孩子认识到读书的乐趣和好处呢?我觉得这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好的配合。1.老师在课堂上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达读书的好处。如果一个老师能以丰富的阅读知识充实课堂,耳濡目染,  相似文献   

15.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散文和诗都是宋代开派的大家,然而最值得称道的,还应当说是他对于词的贡献。东坡词现存三百多首。比起他留下的近三千首诗来,数目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这些词的艺术成就异常出色,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本文想就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所收词粗略地论述一下东坡词在艺术方面所取得的一些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16.
有趣的评语     
王方 《现代语文》2004,(8):47-47
三分诗七分读耳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有一次,一个书生把写好的诗给他看,并当场朗诵给他听。诵毕,其人问道:“这诗有点分量吗?”苏轼说:“十分。”书生喜不自禁。过后,苏轼慢慢解释说:“三分诗七分读耳!”这话的意思是说,此人的诗只有三分,而有七分是靠朗诵的声调,去影响别人的视听,以掩盖诗句本身的缺点。幽默而含蓄地批评,既不伤害自尊心,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乾隆皇帝宠臣和坤,是个才识平庸的人,却很能讨得皇帝的欢心,因而颇有权势。一天,他拿了自己义子的一篇文章,去给当时德高望重的李调元看,想得到李…  相似文献   

17.
有一朵美丽的花,会在我们心中悄然绽开,它就是理想之花。伟大的文学家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我从小就爱读书。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我喜欢的书。是的,我的理想是做一名作家。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虫",每次一拿到书就迫不及待地看  相似文献   

18.
晋代诗人陶渊明爱书如命,长期勤奋读书,他曾写有一副自警联: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无书不读,他曾手书一联明志:发奋识遍天下牢;立志读尽人间书。宋代诗人陆游酷爱读书,经常废寝忘食,即使到了多病的晚年,仍然“读书有味身忘老”,甚至把自己的书房也取名“书巢”。他的一副读书联,更为千古传诵: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迷流年。明代画家、文学家徐文长嗜书成痹,他的书屋图书满架。他曾有联云:未必玄关别名教;须知书户孕江山。显示了一个学…  相似文献   

19.
一、轻指导在倡导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前提下,广大教师更多地在研究和实践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本人曾听过一节《乌鸦喝水》,教师花费26分钟时间,多次安排自主学习活动,围绕6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结果造成学生盲目自主、盲目合作。学生在盲目地读词,麻木地读书,一遍又一遍地机械地读。其实无论是学生读书,还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都有义务和责任去及时对他们加以指导。一位教师执教国标本《理想的风筝》指导读“词酸涩”,他评价第一位学生“你读准了这个词的字音”,后提出要“求你能否读出这个词的意思?”当他发现这个学生读出了这个词的意思…  相似文献   

20.
苏轼是我国宋代的大文学家,他在诗、词散文方面有杰出的成就。尤其是他的诗歌更是自成一体,成为宋代诗歌的冠冕。今存苏诗近二千七百余首,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苏轼的诗风,主要以豪放、旷达和清雄著称。豪放恣肆的风格贯穿了苏轼的一生。但一个伟大作家的艺术风格往往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化,特别是象苏轼这样一位学识渊博,经历丰富,才气横溢的思想家和学者,他的诗风不可能是单一的。认真研读苏诗之后,我们会发现:在苏轼纵横四十余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除了豪放雄迈的大量诗作外,还创作了相当数量具有平淡古朴风格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