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7—9年级的学生应“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高尔基也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但我们同时也会发现.现在初中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学生不乐意进行课外阅读.尤其是阅读那些名著。如何引领中学生阅读名著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是增长见识的手段。读书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鉴于此,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中的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为例,对初中生自主阅读学习的语文教学策略,提出了优选读物、巧用方法、日积月累、学思践悟的思考与建议,旨在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3.
指导学生阅读《水浒传》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教师把学生"领进门",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读懂名著,激发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引导他们多读、精读,并大胆质疑,使阅读常态化,推动名著阅读的有效开展,才能读有所得,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阅读名著是中学生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说明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目前,由于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再加上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名著阅读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了明确规定:“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为了达到这一标准,新教材在每学期都推介了三部名著,七年级到九年级阶段共推介名著18部,每册教材中都有三部名著的导读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就安排了《繁星&;#183;春水》、《伊索寓言》、《爱的教育》三部名著的导读文章。这三部名著中的《繁星&;#183;春水》对学生来说,阅读兴趣低迷,而对其它两部都有较大的兴趣。学生阅读时或被一些生动的情节所吸引,或草草地浏览一遍完事。这样的“浅阅读”状态不可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受益。为此,我根据三部名著的不同特点,开展了三次活动,让名著阅读走出低迷、卡向纵深。  相似文献   

6.
邂逅名著,兴趣盎然酷爱读书的我,长久以来都有一个夙愿:要把我的孩子们带到书山墨海里去,让他们能与不朽的名著为伴,能与伟大的作家为友,能与充满生气与丰富情感的文字一起呼吸、一起成长,能让醉心的阅读成为他们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在经历过阅读科技幻想类书籍《终极水源》及童话类书籍《男生童话》与《女生童话》之后,学生们的读书兴趣达到了最高潮。课下,他们追在我的后面不停地问:"老师,接下来我们要读什么书  相似文献   

7.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7—9年级学生需“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并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教材中也设置“名著导读”这个环节,每次推荐三本中外名著。从中更可以看出课程改革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了。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课外广泛阅读,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市闵行区浦江一中的费一帆看来,读书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是探究世界的方法。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他,把阅读的触角伸向了各个学科,建立了偏理论、重思考的理性思维和"刺猬型"的阅读结构。小学时,费一帆的阅读多偏向于名著。他很喜欢那些剧情跌宕起伏,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的书籍,比如《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尤其是《水浒传》,书中108位好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他们行侠仗义、聚义梁山,读之使人热血沸腾。这本书他读了不下10遍,有空了就会翻出来读一读,虽然纸张已经有些泛黄,边角也有些破旧,但他依旧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7-9年级学段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相似文献   

10.
南宋著名的文学家、目录学家和藏书家尤袤在《岁初堂书目》序中是这样比喻阅读的:"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这是一种把阅读融入自己血液的生活方式。《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阅读教学目标也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标》中关于阅读的建议是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生的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确,阅读名著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看名著看不下去,其实没什么奇怪。有些名著看不下去是很正常的。看不下去名著不丢人,不证明你是个索然无味的人,也不证明你格调低,大方地说出来不磕碜。其实很多人都这样,大家都是大俗人。某名人爱看武侠电视剧,只有一个标准,打不打,打就看,不打就不看。读书本来就是一个很私人的东西,先要能娱乐自己才能娱乐别人。所谓一干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别人读着好,偏偏你看是臭狗屎,很正常,鞋子跟脚不跟脚只有自己知道。当然,很多人也在问:对于名著,为何很多现代人读不下去呢?有专家正经指出,读名著不只是读书,名著所关怀和弘扬的是具  相似文献   

13.
阅读的经典     
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理论是一座蕴涵丰厚的宝库,亟待开掘。读的含义是什么呢?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读者,抽释其义蕴至于无穷。”阅读,就是为了理解读物的意义。围绕着对读物“义蕴”理解的宗旨,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以奉为经典的是前后相连的“五关”:  相似文献   

14.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初中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列出了必读书目。近年来,对名著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阅读内容已不单单是名著人物性格、作品名称及相关情节,逐渐增加了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真正能够检验出学生是否真的读了名著,而非单纯了解基本文学常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阅读实践,才能在解答名著题时应对自如。那么,三年的初中学习时间有限,怎样合理安排名著的阅读时间呢?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文化灿烂的长河中,名著是一朵瑰丽的浪花.产名著与读名著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整体文化素养.所以名著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但阅读名著耗时、费力、效果又不明显,很多学生不太喜欢,即使教师布置了任务,也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读,收效不大,而且经常有学生会问:"老师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读名著?是为了聊天时有文采,还是为了明白做人的道理?是为了增长知识,还是为了写好作文?"较大胆的学生甚至说:"读名著是既吃力又不讨好,而且读完也提高不了写作水平,所以我宁可去看电视."的确,在应试教育中,由于大气候的影响,很多学生拼命挣分数,只是为了考学,功利思想支配了一切,而且沉重的学业负担压制了他们读名著的兴趣,加之社会上五花八门的视听读物,充斥着学生的书包,使他们目不暇接,不辨好坏,所以读名著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16.
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读经典名著?是为了出去聊天的时候多些底气。还是为了汲取做人的道理?是为了增长知识,还是为了“书读的多了自然就会写了”?很多学生甚至坦白地说:“我就没有干过比读经典名著更吃力却不讨好的事情。”的确,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支配下,很多学生“功利思想”严重,拼命挣分数,沉重的学业负担压抑了他们读名著的愿望。加之社会上的动漫、游戏、网络小说以及各类时尚读物充斥着青少年的视野,读名著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成了一种负担。  相似文献   

17.
每个高中生都知道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但很多学生刚开始阅读就被吓怕了,特别是那些不爱读书的学生,看到像《三国演义》《红楼梦》这样的“大部头”,光看厚度和密密麻麻的字,读下去的信念早就烟消云散。所以,要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首先就要解决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整本书阅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经典常谈》作为新入选教材的名著阅读书目,学生畏难情绪不小。教师运用“导趣、导法、导理”,激发求知内驱,善用阅读方法,提升思维品质,使学生乐读、会读、善读,真正走近经典。  相似文献   

19.
《中文自修》2005,(11):I0001-I0004
第一部分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1-5题:(共12分) ① 我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讲了一个故事:香菱向黛玉请教如何做诗,黛玉说:“我这里有《王摩诂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重视“感”的沉淀,“知”的积累,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最新观念。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因此。课外阅读活动中,我帮助学生了解名著,引领学生走进名著,激励学生热爱名著,让经典浸润学生纯净幼小的心灵,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