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民主宪政是其中最为宝贵的一部分。陈独秀认为国家是一种偶像 ,随人们的认识在变化 ,主权是其核心 ;改造原有的国民劣根性 ,是建立民主国家的前提 ;建立民主国家 ,要走俄国式的革命道路 ,进行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陈独秀宪政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根本改造 ,求新择优。这体现了他作为激进思想者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自近代主权理论提出后,主权与国家利益便开始形成一种“孪生兄弟”式不可分离的关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则加强了人们对于通过倡导主权来实现国家利益的认同。但是,主权与国家利益的内在关联性决定了传统排他性和自利性的主权观主要维护的是传统的封闭性和物质性国家利益。而在全球化时代,主权和国家利益已经发生了重要嬗变,开放主权观成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时非物质性国家利益日显重要。因此,应在传统主权观的基础上通过建构积极主权以更好地维护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3.
主权原则自确立以来,对维护国家的独立完整和国际局势的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全球化作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冲击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迅速的改变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统一在民族国家内部的状况,对传统的主权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的主权观层出不穷,主权的强化、弱化各执其词,虽然都有其理论依据,却未形成统一的理念;各民族国家在全球化的矛盾进程中,以民族利益至高为原则,一方面维护着主权的完整、一方面探索着主权理论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和陈独秀分别作为国共两党的创始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相当高的历史地位,孙中山作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使得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逐渐深入人心,他创立了"三民主义",同时领导创建了中国同盟会即后来的中国国民党。陈独秀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革命,同时他宣传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领导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并且一直担任党的早期领导人。因此孙中山与陈独秀的国家观也分别成为了国共两党早期的行动纲领,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国共两党的两位主要创始人国家观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5.
试析陈独秀的青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近现代史上的政治家、思想家 ,陈独秀对青年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 ,对青年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给予了极高的定位。他认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 ,加强对青年的培养教育和引导是关系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事。从陈独秀的青年价值观、青年素质观、青年人生观来透析他的青年观思想 ,对加强新时期的青年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最高象征,经济主权是指国家在经济领域享有的主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金融危机的出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面临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制定相应的策略,并通过改革来维护和实现国家经济主权的独立与完整。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赋予国家以内在的"精神",从而似乎让其"活"了起来。梁启超的国家"精神"有三种表现形式:法律、主权与文化,它们是梁启超有机体国家观的自然结果,在其政治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梁启超国家"精神"的目的是为解决两个重大问题:对内统一、对外独立。  相似文献   

8.
论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主权独立观、经济安全观以及民族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9.
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升级,它的影响已扩散到了国家文化领域。广大发展中国家感受到来自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观念成为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面对西方文化扩张战略的挑战,也注意到因文化交融空前规模而产生的文化主权问题。与国家独立和经济主权相比,整合了社会制度、价值取向、文化观念等社会深层次文化主权对国家的影响更为复杂,效应也更深远。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等状态与文化霸权、文化产业的全球扩张同时存在,不同文化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文化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捍卫国家文化主权,要在全球化浪潮中加强交流与协作,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积极寻求建立平等的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10.
拥有主权的国家是构成当代国际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是最有组织的政治经济实体,是国际舞台上最为活跃最有影响的行为体。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主权是国际关系行为体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主权是一个国家固有的属性,是一种以国家为范围的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权力。作为一个国家来说,拥有主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拥有国家主权,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国家,才能独立自主地制定对外  相似文献   

11.
霍布斯与恐惧相伴终生,但恐惧带给霍布斯的并不只是怯懦,还有成就。对重返自然状态的恐惧使得霍布斯意识到主权权力的重要性,对主权者命运的恐惧使得霍布斯觉察到知识权力泛滥的危害性,而用强大到极限的主权权力的恐惧来对抗知识权力扩张的恐惧又是霍布斯所追求的终极政治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主权是一种最高权力.作为权力,它也像其他的无形或非物质利益一样,只是权利即法律上充分必要资格的对象或客体.权力本身不是权利.作为利益,权力和主权可以成为占有的对象或客体,但占有不等于所有,无权占有根本不算"有".想闹独立的人宣称台湾已"有"主权,是主权独立的"国家".这在法理上是不通的.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政治区,台湾没有国内、国际公法上的权利和独立法律人格,因而没有主权,也不可能是主权国家.  相似文献   

13.
张謇、梁启超近三十年的交往大体分三个阶段:维新变法时期,二人由相识而开始了初步的交往,"是群非党"真实写照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民国初期,政见的一致和共同的理想,他们在政治上步入了紧密合作的时期,相诚以待使他们渐成莫逆之交;五四运动及之后,为国家主权独立、经济发展、文化进步,他们以在野身份展开了从政治到经济、再到文化的全面合作,进入了交往合作的密切期。张、梁的交往,可以说是一种政治自觉高度上的大义之交,折射出过渡期近代士大夫的爱国情怀、宪政理想、民生意识和文化夙愿。  相似文献   

14.
指出沈从文众多批评文字中有关“作家论”部分很有特色。阐析了他的文学批评以创作实践为出发点,感性直观地提出问题,发表评论,观点落到实处。从对沈从文关于“海派”作家穆时英和“京派”作家冯文炳的评论就可以管窥沈从文文学批评的旨趣与风格。他的评论,不论亲疏,目光如炬;善用“横向比较”,一石二鸟。维护着文学的独立性、自足性和尊严。  相似文献   

15.
从古典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分野的角度看,霍布斯的国家概念是全新的。这一"全新"表现在霍布斯以"恐惧"这一"现代"激情为基点建立他的"利维坦":在自然状态下,身心平等的个人之间相互恐惧;由这一恐惧而推演出的最初两条自然律;进而订立契约及遵守契约的动机也必须依赖恐惧;国家的稳定也必须依赖个体对主权者的恐惧;以及两者之间战争的延续,也即恐惧的继续。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早期现代化面临着两大历史主题,民族化和农民的整合,没有民族的独立,没有农民的整合,就不可能真正启动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上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主权的完整,把农民纳入到了现代化的动力机制中,而且在理论上也为中国的现代化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如同“人生来本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世界政治中的主权国家也十分珍视国家“生来自由平等”,近400年的国际关系史,就是各主权国家追求主权平等,独立自主的历史。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加速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的步伐,但其进一步发展仍面临许多障碍。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含义、发展历程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阻碍因素,论述了几种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国际环境正义实践的伦理困境及其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权国家作为全球环境治理的最为重要的主体,在国际环境正义实践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主权国家"个体"利益的存在,主权国家在参与国际环境正义实践时面临着一些伦理困境.要化解这些伦理困境,构建和谐世界,主权国家除了要树立主体间性和生态文明的主体性之外,还要调适国家主权观,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9.
乙未"台民自主"是甲午中日战争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迄今为止有关"台民自主"首倡者的说法讹误甚多,以至以讹传讹。本文先是对几种主要的说法提出质疑,然后在对相关史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台民自主"首倡于张之洞。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不是根据悲剧模式,而是根据生活的真实刻画麦克白这一悲剧形象的。麦克白虽是弑君篡位的杀人凶手,但他的毁灭却具有悲剧性质。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也是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