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祝瑛 《中国德育》2012,(17):30-33
21世纪全球化、地球村时代的来临,公民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台湾地区面对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挑战,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公民教育的课程目标、理念、教科书、教材、考试评估与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了较有成效的变革,试图解决在新的变迁挑战下,本地区公民教育所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澳门《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规定的教育总目标为评价标准,通过学校问卷调查、学生评定和课堂观察,本研究发现,澳门中小学品德与公民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并表现出如下的特点:品德教育的成效优于公民教育,又私德教育成效优于公德教育。本文从澳门的历史背景出发,配合有关研究文献,针对上述特点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品德与公民素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澳门《小学品德与公民基本学力要求》是澳门小学品德与公民教育课程的重要标准。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基本的公民意识和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成长。虽然该课程标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儿童道德品质和公民素质的提升以及澳门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参与式公民学习以公民参与实践为基础,引导公民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当中,从而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公民品德和公民实践能力。参与式公民学习克服了公民知识与公民实践、公民个体与公民社会的分裂状态,可以更好地实现前后者的有机融合。基于此,参与式公民学习可以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公民教育通过搭建公共参与的实践平台能够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公民品质。参与式的公民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公共生活以及学校领域外的社会公共生活当中,建构积极的公民参与,最终实现公民教育的目标和使命。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公民教育日益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公民教育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巴基斯坦中小学公民教育则有以下三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教科书、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这三个因素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只有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公民教育才能在公民的培养方面切实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韩国一直以来致力于人权政治的抗争,公民教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韩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法律规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框架下韩国小学课程与教科书中的公民教育、中学课程与教科书中的公民教育,以及韩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若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公民社会就是"公民"作为社会主体的社会,公民社会在成长和发展中应具有相应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文化体系。公民社会与公民文化是融为一体的。公民社会的本质不仅可以从制度层面体现出来,而且有着深刻的文化价值蕴涵。公民社会的文化价值状态反映着公民文化的内涵。公民文化是社会民主制度建构的基础。公民文化的培育既是公民个体的自觉实践,也是一项根本的社会使命。公民文化的培育能够促进公民社会的发育和完善。公民社会与公民文化是公民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公民文化与公民教育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公民教育主要包括公民意识教育、公民伦理教育和公民责权教育。公民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传统的反映和文化合理性的表达。理性精神、伦理精神和公共精神是公民教育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公民教育日益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公民教育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巴基斯坦中小学公民教育则有以下三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教科书、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这三个因素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只有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公民教育才能在公民的培养方面切实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转型社会要求民众要有相应的公民意识,而公民意识的唤醒和培育与教育分不开。在开展公民教育时。公民教育的内容须有明确界定,勿同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公德教育混为一谈。公民教育的展开,并不单单是教育本身能解决的,还必须有制度的支持和保证,亦要有政府和舆论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公民与公民身份都是源于西方的历史性概念.我国历史上出现的“臣民”、“国民”和“人民”是公民身份的异化表现,都忽略了公民“个体自身”的存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体公民”的身份诉求显得愈加重要.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考量,当下中国应倡导公民即“个体公民”,公民教育即“个体公民教育”.个体公民教育应以独立人格为前提,以权利优先下的权责统一为核心,以底线伦理为取向.它的内容大概包括主体教育、权利教育、责任教育、协商教育.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自21世纪之初开始重视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价的问题,积极制定评价标准,实施全国性的评价,它的中小学公民教育的评价体系更是具有自己的特色。深入研究澳大利亚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价的内容、结果,对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价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Civics and Social Studies are subjects the Japa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designated for civics education in schools. The ‘Courses of Study’ for these subjects, drawn up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list the desired objectives and contents of all Civics‐related course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ze the values promoted in the two levels of the civics education curriculum, namely the ‘Courses of Study’ and the approved textbooks. These are analyzed with reference to eight categories, which are: civic life, social cohesion/ diversity, democracy, fair government, economic life, self cultivation, national identity and internationalism.  相似文献   

13.
14.
新加坡十分注重道德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分析新加坡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2007)的主要特点,进一步指出新加坡小学道德教育对推动我国小学道德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In the absence of a dedicated subject for teaching general religious education, the inclusion of Civics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as a new subject within the first Federal Australian Curriculum provides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for teaching the religious within Australian schools. The curriculum for Civics and Citizenship requires students to learn that Australia is both a secular nation and a multi-faith society, and to understand religions practised in contemporary Australia. The term ‘secular’ and the need for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Australia’s contemporary multi-faith society raise some significant issues for schools and teachers looking to implement Civics and Citizenship. Focusing on public (state-controlled) schools, the argument here draws on recent analysis within the Australian context to suggest that religion remain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understanding and shaping democratic citizenship in Australia, that this should be acknowledged within public schools, and that a constructivist, dialogical-based pedagogy provides possibilities for recognising the religious within Civics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澳门《非高等教育私立学校教学人员制度框架》颁布的背景、主要目标、内容和特点作了简要述评。阐述了该法案对培养澳门私立学校未来教师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持续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体现出澳门教师专业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终身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促进澳门教师教育逐步走上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刘京莉 《教育学报》2003,(12):20-23
在澳门教育暨青局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项目——澳门数学课程改革中 ,澳门实验学校的教师们转变了教育观念 ,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师们通过教育科研 ,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评价等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从而使实践经验得到了理论的升华 ;随着课改的深入 ,教师们结合地方特色、学校特色开发了校本课程 ,教师们在课程改革中成长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dentifies predictors of Hong Kong students’ civic learning. It has adopted a cross-sectional quantitative design using secondary data from the 2009 International Civics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Study (ICCS 2009; Schulz et al., 2010). Multi-level analysis reveals that most of the variance in student achievement can be accounted for by school level rather than individual level factors. Stud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are largely insignificant suggesting the resilience of many Hong Kong students. Regarding Hong Kong students’ achievements in civic learning, a possible explanation is made and implications are developed for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9.
20.
Tertiar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tertiary institutions in Macao have adopted English as the main medium of instructi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