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否定副词"不"和"没(有)"是基础汉语教学的重点,其在与动词搭配使用时,出现偏误较多.要区分二者,应对"不"和"没(有)"与动词搭配的不对称情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不"、"没有"与动词的搭配条件主要体现在状态、时间、主客观性、自主(不自主)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否定副词“不”、“没(有)”进行比较,指出“不”是表示句中主语的主动否定或说话者的主观否定;“没”是用于客观叙述,陈述动作没有完成和事件没有发生。同时,考察了“不”、“没”与时间词语的搭配情况,揭示了时间差异性是二者不同的否定意义在时间上的表现。并且还讨论了“不”、“没”与动词的搭配情况。  相似文献   

3.
浅谈否定标记“不”和没“(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否定标记"不"和"没(有)"与动词、动词结构、形容词及部分助词的组合关系做了详细的描述,试图从"不"和"没(有)"的分布特征中对它们的语义做一番比较."不"和"没(有)"语义上的对立互补,形成了一对语法范畴.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最基本的否定副词有两个,即"没(有)"和"不",这两个词都表示否定,根据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两个词一定存在着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对立性,如果两个词没有区别,能自由互换,就完全可以舍弃一个,只保留一个,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讨论了"不"和"没(有)"的区别.为了行文方便,文章中所有的"没有"都简写为"没".  相似文献   

5.
否定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因为外国学生使用这些否定副词出错的例子有很多。本文对比分析否定副词"不"与"没(有)"的语义表达功能,比较"不"和"没"在用法上的区别,研究外国学生言语中常见否定副词应用问题,解析这两个否定副词的否定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6.
代睿 《现代语文》2010,(5):59-61
本文对现代汉语中两个高频否定标记"不"和"没(有)"的语义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根据两个否定标记各自与其后的谓词的搭配情况,讨论了"不"和"没"的意义及区别,以期帮助汉语学习者正确选择使用这两个否定标记。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词语中.有一类词语可以表示否定.一般可称为“否定词”。比如,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的“不”.对具有或存在的事物表示否定的“没有”,与“有”相对的“无”。这些否定词如果用在谓语前对谓语加以否定,句子就成了否定句。  相似文献   

8.
判断话语或言语的“真”与“假”有两条标准:一是依据客观事实;二是说写者意欲表达的信息。以此为主要依据,可以看出英语语法中的主谓一致、否定和时态所展示的不一致。主谓的不一致表现在谓语动词的数与结构的不一致和与意义的不一致;否定的“真”与“假”包含了否定的转移、形式的否定与意义的肯定以及结构的肯定与意义的否定;时态的讨论含盖了一般现在时表过去和将来时间,一般过去时表现在和将来时间以及SINCE从句、“假”主动态和“假”被动态等。  相似文献   

9.
母语为英语者口语中混用"不"和"没"的个案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两位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口语中使用否定词"不"和"没"的情况进行了个案追踪调查,对其在从初级一到中级一的三个阶段混用"不"和"没"的偏误情况加以分析。文章指出,只有否定跟过去有关的行为动作或情况时,学习者才会较多地混用"不"和"没"。混用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第一是任意用"不"否定跟过去时间有关的行为动词来表示学习者所认为的主观意愿;第二是误用"没"来否定跟过去有关的认知心理类动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对否定词的教学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不"和"没(有)"是汉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否定词,也是留学生使用中出现错误最多的否定词,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果对偏误出现的类型、原因等有了一定的掌握,那么对外汉语教师就能有所重点的进行讲解,同时能帮助留学生更好的掌握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的语法规则,减少偏误,提高正确率。文章从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的本体区别进行分析,找出留学生习得"不"和"没(有)"时容易出现的偏误类型,研究其原因,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闫瑾  王振来 《教师》2013,(8):123-124
否定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本文主要分析比较"不"与"没"的语义表达功能的异同,列举留学生学习中的典型偏误,并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不"与"没"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否定副词"不"在某些复合命题和性质命题中的逻辑功能,以及否定副词"不"会因在句子中所处位置的不同而直接转变命题的根本性质.另外,本文还从预设的角度对"不""没(有)""别"三个否定副词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13.
李英  徐霄鹰 《现代语文》2009,(7):134-138
本文通过对两位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口语中使用否定词"不"和"没"的情况进行了个案追踪调查,并对其从初级到中级三个阶段混用"不"和"没"的偏误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只有否定跟过去有关的行为动作或情况时,学习者才会较多地混用"不"和"没".混用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第一,任意用"不"来否定跟过去时间有关的行为动词,来表示学习者所认为的主观意愿;第二,误用"没"来否定跟过去有关的认知心理类动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对否定词的教学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不”“没”作为有标记的否定词,在临沂方言研究中,很少有人专门从否定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本文分别探讨了“不”“没”作为词缀、词根及否定词时构成的否定范畴,力求展现临沂方言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5.
卢晓  李文波  余瑾 《考试周刊》2011,(58):40-43
“不”和“没(有)”是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否定副词,也是留学生在使用出错最多的否定副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对“不”的7种偏误类型和“没(有)”的3种偏误类型分析,作者发现在这些偏误类型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不”和“没(有)”的混用偏误.以及在动补短语中否定副词的位置偏误.这些偏误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据此,分析偏误的3种主要原因,并提出简化归类教学、分步教学、日常交际教学和对比分析教学等教学策略.以减少否定副词语用中的偏误现象。  相似文献   

16.
程饶枝 《考试周刊》2011,(88):19-21
本文采用语义分析、对比分析、认知分析、语用分析、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现代汉语中“差点没”和“差点”语义同指和异指进行共时考察,补充了朱德熙的“企望说”,发现“差点没VP”带表程度的成分时,“差点没”和“差点”同表否定;对于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差点没”和“差点”也同为否定。  相似文献   

17.
"什么"可以在语用上对对象进行否定,"什么"既可以强化否定的力度,使语气更强烈,色彩更鲜明,表达说话人不同的情感或态度,还可以弱化否定的力度,使语气更加委婉、含蓄。"什么"的这种否定具有不同的等级,利用【获益】和【受损】这两个语义特征,可以区分"什么"的强式否定与弱式否定。  相似文献   

18.
"V得/不起(O)"结构是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O)"的一个个案,表示"动作发出者在主观上是否具备实现(或承受)某种动作的能力或条件"的语法意义。在句法组配方面,动词V的动作性和宾语O的具体性对V与O进入该结构的语义搭配具有重要影响。在肯定否定对称性方面,语言的人际功能差异是造成该结构肯定否定不对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中,否定副词“没”(包括“没有”)和“不”,都能用在谓词(动词、形容词)之前,对谓词进行否定,构成状中关系。如:“没说”“不说”“没对”“不对”。粗看起来,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差不多。其实,差别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时间范畴的对立“没”“不”都能反映时间,但所反映的时间段不同。“没”是对过去的某个时间段中的可能事件进行否定,“不”是对将来的某个时间段中的可能事件进行否定。如下图所示:A点表示说话时的时间,AB表示过去的某个时间段,AC表示将来的某个时间段。“没”对AB内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否定,“不”对…  相似文献   

20.
"冇"和"不"是祁阳方言常用的否定词。通过考察"冇""不"与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组合搭配情况,得出两者在语法意义上存在同一性,"冇"和"不"都可以否定"事物"和"行为",而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不"用于主观否定,表现为对事物和行为的性质否定;"冇"用于客观否定,表现为对事物和行为存现的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