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对腘绳肌拉伤可变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筛选,确定主要危险因素,为损伤预防指明方向。方法:以河北省体育运动学校2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过单侧腘绳肌拉伤将其分为未受伤组(18人)和受伤组(10人);用Biodex System-3型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两组学生两膝关节进行屈伸测试,得到两组学生的腘绳肌峰力矩、腘绳肌最佳力矩角度、股四头肌峰力矩、股四头肌最佳力矩角度、股四头肌峰力矩与腘绳肌峰力矩比值(Q/H),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伤组伤侧腘绳肌峰力矩明显小于健侧(P0.05),伤侧Q/H显著大于健侧和未受伤组(P0.05)。伤侧腘绳肌最佳力矩角度大于健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及建议:腘绳肌最佳力矩角度、腘绳肌峰力矩、Q/H可以作为腘绳肌拉伤的预测指标,建议选择适当的力量练习以预防腘绳肌拉伤。  相似文献   

2.
游泳运动员不同速度下膝关节的力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Cybex60 0 0等动测试仪对广东省游泳队 12名运动员的膝关节在 60°/s、 12 0°/s、 180°/s三种测试速度下等动屈伸时相对峰力矩、相对作功、伸屈比值的力学研究 ,发现游泳运动员的膝关节伸屈肌相对峰力矩和相对功随收缩速度的增加有下降趋势 ,膝关节屈伸肌比值随收缩速度增加而升高 ,但比值偏低 ,训练中应注意在高速下提高运动员绳肌力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了人从30cm和60cm高度下落到两种不同硬度的地面,即木板地面和海绵垫上时下肢关节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从两种高度下落到海绵垫上比落到木板地面时下肢关节的受力、力矩显减小,关节的角度变化显增加,从着地到落地停稳所用的时问显增加。各关节力矩是外力矩与肌肉力矩共同作用的结果,正确的落地技术应该是三个关节的力矩同时减小,掌握正确的落地技术的实质是掌握正确的肌肉被拉伸与收缩的顺序和大小。从30cm和60cm下落着地后,不论是何种地面条件。三个关节的力矩以髋关节力矩为最大,膝和踝关节肌肉是在髋关节控制下起互相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膝损伤患者伸、屈肌群力矩值及修正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Kin-Com等速测力仪对108名膝关节损伤的男性患者健、患膝关节伸、屈肌群向心性收缩的平均力矩、峰力矩及单位体重下的修正值进行比较研究。实验表明,受伤膝关节的伸肌群与正常膝关节相比在平均力矩和峰力矩方面均有明显下降;而屈肌群的下降并不明显。伸肌群产生最大量的角度大约在60度左右,屈肌群产生最大力量的角度大约为20度左右。患者正常侧膝关节H/Q平均值在80%左右,伤侧H/Q平均值高达90%以上。实验所得平均力矩修正值和峰力矩修正值相对于一般人群膝关节损伤患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受伤膝关节伸肌群的平均力矩和峰力矩,与对侧正常膝关节相比,低于10%以上,可以作为膝关节损伤诊断和康复评定的有意义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腘绳肌拉伤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且康复难度大复发率高。通过对腘绳肌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的Meta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影响腘绳肌拉伤的危险因素,为有效地预防和康复腘绳肌拉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2-2014年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腘绳肌损伤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根据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文献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根据入选文献的异质性检验结果,对各危险因素进行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结果:本次Meta分析结果显示,腘绳肌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SMD=0.68,95%CI 0.12~1.25;RR=4.04,95%CI 2.08~7.84),股四头肌最大力矩(SMD=0.58,95%CI 0.19~0.96),腘绳肌损伤史(RR=2.56,95%CI 1.93~3.40;OR=2.98,95%CI 1.30~6.81)。结论:与腘绳肌损伤关联度最大危险因素为年龄的增大,有腘绳肌损伤史和股四头肌最大力矩过大。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腘绳肌最大力矩,腘绳肌肌力与股四头肌肌力比,腘绳肌柔韧性与腘绳肌损伤的发生关联不明显,是否为腘绳肌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尚不确定,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
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肘关节屈、伸肌群在不同收缩方式、不同运动速度、不同关节角度时力矩变化情况。为运动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的实践提供参考,用BIODEX等速测力及康复系统,测定了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生物科学系9名男生肘关节屈、伸肌群静力和等速向心、等速离心不同运动速度的肌力。结果为:肘关节屈、伸肌群最大力矩与肌肉收缩方式的关系符合一般规律,即离心收缩大于静力收缩,静力收缩又大于向心收缩。肘关节屈、伸肌群最大力矩,在收缩速度为60°~120°/s范围内.无明显差异,可选为慢速测试速度。如测定快速肌力,速度至少提高到180°/s以上。肘关节屈/伸肌群力矩比率均值>1,即屈肌肌力大手伸肌肌力,但个体差异较大。并根据肘关节屈、伸肌群力矩、最大力矩与关节角度的关系,提出进行直立位屈肘力量练习时,可取肩关节屈曲10°~20°用的位置;进行伸肘肌群力量练习时,可采取直立位头后上举的抗阻练习。  相似文献   

7.
论背越式跳高起跳中的摆腿技术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几年的背越式跳高起跳摆腿技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起跳时的摆动腿摆动的研究,发现:人体在起跳后身体自然过渡到背对横竿的转动状态,是由起跳时人体骨盆以支撑腿的髋关节为轴随摆动腿的摆动,作向前上方转动,绕人体纵轴转动的力矩决定的;不是依靠摆动腿有意识地向异侧肩方向摆动时所产生的水平方向转动力矩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三组受试者进行测试,对其肩、髋、膝各关节(特别是上下肢)的相对峰力矩的比值进行分析比较.指出河北省少体校女子短跑运动员在训练中存在的各关节力量素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采用德国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通过对优秀攀岩运动员左右肘关节正反两握法下的等速向心肌力及峰力矩角度的测试与分析,探讨肘关节屈伸肌群在攀岩竞技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为科学安排专项训练及预防运动损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其测试结果表明:优秀攀岩运动员肘关节屈伸峰力矩(PT)随测试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峰力矩屈伸比值随...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通过非损伤方式对太极拳、行走、广场舞、慢跑4种典型运动中膝关节胫骨平台的压力、力矩、载荷率进行了仿真计算,比较了太极拳与其它典型动作中膝关节胫骨平台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方法:运用ADAMS人体运动仿真软件,通过高速摄像、动作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获取了4种运动形式的数据参数,建立了太极拳、广场舞、慢跑、行走动作人体仿真模型。结果显示:膝关节垂直压力峰值,太极拳与行走、广场舞差别不大,但低于慢跑,且载荷率在4种运动中最小;而摆动腿矢向剪压力峰值在4种运动形式中无差异,但太极拳运动载荷率最低;在横向关节力峰值上,太极拳与广场舞、行走接近但小于慢跑,且太极拳载荷率最小;从屈、伸峰值力矩上看,太极拳低于慢跑、广场舞;但在内收、外展及旋内、旋外峰值力矩上,太极拳运动形式高于行走运动。结论:研究所建立的仿真模型真实性和可靠性较高(R21=0.956和R22=0.905),且方法简便;太极拳与行走对膝关节的载荷影响较一致;在额状面内,膝关节内外侧髁在对抗接触负荷上扮演着重要作用;太极拳膝关节力矩在额状面内绕矢状轴内收、外展力矩较其它两面的峰值力矩大;在矢状面内,太极拳峰值力矩最小,慢跑运动膝关节力矩峰值最大。?这反映出太极拳运动在矢状面引起运动损伤的可能性较小,也有助于解释报道中其他运动矢状面内损伤发生率一般都高于额状面和水平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在船舶持续使用岸电的过程中对电缆张力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研究电缆重力变化和电缆卷筒转矩变化的数学模型。基于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船载式AMP电缆卷筒CS-AMPJC-H2,结合通用变频原理,设计一套卷筒转矩控制方案。该方案能实现对电缆张力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YBT900可调式液力变矩器导轮直列叶栅,在S_1流面上进行流场计算,以求得不同开启角时转动导轮叶片表面的压力分布情况及导轮叶片转动轴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电动滚筒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带式输送设备的驱动部件,具有适宜在恶劣场合工作的能力。然而,电动滚筒的噪声却带来污染,并在高要求场合应用受到限制,为此必须降低其噪声。在对电动滚筒可能存在的主要噪声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频谱识别技术,确定了单相驱动电机是该型电动滚筒的主要噪声源,它使得电动滚筒在100Hz及其高次谐频噪声成分较大。经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单相驱动电机的空间不对称驱动力矩,在采用三相电机驱动后,电动滚筒的噪声下降了6~7dB(A)左右,有效地控制了电动滚筒的电磁噪声。  相似文献   

14.
3D打印是一种革命性的数字化生产模式。针对应用于熔融沉积成型打印机进料的一种螺杆挤出装置,基于离散单元法分别对3种颗粒(聚乳酸、聚丙烯和聚氨酯)的输运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颗粒与壁面间滚动摩擦系数对输运段出口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滚动摩擦系数的增大,3种颗粒的出口质量流量和速度均匀性均减小;3种颗粒总转矩随着滚动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滚动摩擦及接触力引起的转矩随滚动摩擦系数的变化趋势与总转矩一致。该研究成果对3D打印进料方式的优化与进料颗粒的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永磁同步电机中非正弦气隙磁链分布及其对转矩脉动的影响,用Matlab/Simulink对磁链非正弦、且存在较大齿槽转矩的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控制系统进行仿真.采用迭代学习控制算法抑制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和转矩的脉动.对转速环和转矩环下两种不同的迭代学习控制方案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的迭代学习控制方案均可以抑制转矩和转速的脉动.  相似文献   

16.
跳远运动员起跳的旋转特点及起跳能力与腾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跳远起跳结束时,摆动腿的快速制动,形成摆动腿环节重心的惯性效应对髋关节的力矩,使人体产生向后翻转的转动角动量,这种向后翻转的转动角动量,是抵消或减小起跳时人体产生向前翻转的转动角动量.从起跳能力与腾空技术关系的相对观看,只有与起跳能力相匹配的腾空技术,才是跳远最好或相对最先进的腾空技术.  相似文献   

17.
等动向心离心训练对膝关节屈伸力矩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38名女性被试随机分组进行等动向心和离心训练,通过对被试进行等动向心和离心训练,对被试的膝关节的屈伸力矩和力矩的增长率进行分析评价.训练内容包括对被试的非优势腿的膝关节的伸膝肌群和屈膝肌群进行为期20周,每周三次的等动向心和离心训练(SD=1),研究结果发现离心训练组被试伸膝肌群和屈膝肌群的峰力矩的增长幅度远大于向心训练组.与向心训练组相比,离心训练组缩短了力矩加速期以及达到峰力矩的时间.在对被试进行的20周的训练过程中,与向心训练相比,慢速等动离心训练能更有效的提高离心收缩时的力矩,而在完成向心收缩时力矩的增长情况与向心训练组相似.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刚体稳定运动的力矩平衡原理研究现今岩石圈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提出通过计算力矩与板块角动量间夹角来识别板块驱动力的方法,并定量分析在板块底部黏性剪切阻力的约束下刚性板块运动的稳定性。采用最新的岩石圈结构模型和板块绝对运动模型计算各板块的转动惯量和角动量,进而基于简单的物理模型计算得到各板块受到的边界力矩及板底剪切力矩。结果表明:与洋脊力矩和板底力矩平衡的剩余力矩可由俯冲板片、碰撞带、裂谷带产生的力矩解释;洋脊与俯冲板片力是板块运动的主要驱动力;板块碰撞是欧亚板块运动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