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生态翻译学将翻译视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文是译者对其生态翻译环境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结果.以此理论为基础,探讨旅游外宣英译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指出在旅游外宣英译中译者应在参照译文可接受性的基础进行多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具体主要通过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才可能产出整合适应选择度相对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对德国功能派提出的“翻译目的论”的基本认识,借鉴PeterNewnark的语言功能划分,并考虑中文标语的不类型及其语用意义和社交信息,以外国受众为观照对象,提出有针对性的增、阐、删、改等多种变译策略,以求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达到中文标语英译这一对外宣传的特定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从语篇分析的角度,使用侯仪的词汇重复模式,对比分析30名排英语专业大一本科生优劣汉译英译文中的词汇重复使用特点,探讨词汇重复与汉译英译文质量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优劣汉译英译文中词汇重复使用差异对译文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古汉语之“嗟来之食”三种英译文进行对比、评析,旨在得出一种更新近原文特征的拟译文:言简意赅。  相似文献   

5.
翻译冗余现象是政治文献英译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冗余现象表现为冗余过度和冗余不足。翻译冗余使英译文带有中式英语特征,影响了译文的可接受性。十九大报告及其英译中的冗余现象可以置于语言及文化中分析,以斟酌优劣,改进译文。  相似文献   

6.
:随着话语语言学的兴起 ,话语分析的方法已被运用于翻译领域。运用话语层翻译的建构标准从信息性、意图性、可接受性、形式连接、意义通贯和互文性等方面分析比较两段译文 ,说明话语分析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预设是原文作者和原语读者之间存在的共同的文化背景信息。本文将从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期待视野出发,探讨在汉译英中通过异化翻译让译文读者也具有这种文化预设。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外宣英译实践中一个普遍性问题即是所谓的"中式英语"译文,可接受性低,使外宣效果大打折扣。论文结合南京外宣图书英译实例,探讨外宣英译中句子、篇章层面上的语言表达策略,提出外宣英译在语言表达上如何贴近目的语读者的一些做法。为提高语言表达中译文读者的接受性,译者应熟谙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前提下,表达上采取努力贴近目的语的策略,使译文在句、篇章等语言层次都做到贴近目的语。译文只有在语言表达上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才能使译文达到良好的对外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伟 《零陵学院学报》2014,(3):182-183,186
当前的外宣英译实践中一个普遍性问题即是所谓的“中式英语”译文,可接受性低,使外宣效果大打折扣。论文结合南京外宣图书英译实例,探讨外宣英译中句子、篇章层面上的语言表达策略,提出外宣英译在语言表达上如何贴近目的语读者的一些做法。为提高语言表达中译文读者的接受性,译者应熟谙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前提下,表达上采取努力贴近目的语的策略,使译文在句、篇章等语言层次都做到贴近目的语。译文只有在语言表达上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才能使译文达到良好的对外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0.
《匆匆》是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文章朴素缜密、清丽脱俗,被许多翻译家译成英文。本文选取朱纯深和张培基的译文进行对比,从英汉语言音律美的角度探析叠词英译。旨在了解英汉语言的不同音律特征,从而更好地对叠词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1.
软新闻英译实际上是编译改写的工作。编译是翻译的一种,即运用增、减、编、述、并、改手段,对新闻事件进行变通翻译,从而达到准确、适当地报道该新闻内容的目的。而这一点与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定义的认识,与目的论和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翻译的文本类型说等理论不谋而合。拟用实例从三个方面证明了功能翻译理论在软新闻英译中的适用性:译者的意图性、译文的可接受性、文化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赵丽春 《海外英语》2012,(10):171-172
This article uses insights from the principles of textuality, through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of three translation versions on the same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intents to explain the functional dimension and pragmatic value achieved in the target text. It argues that informativity, intentionality, situationality and acceptability are crucial premeters for information transfer of the original text.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的饮食名称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准确翻译这类饮食名称必须慎重考虑文化因素。以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思的两个《红楼梦》英译本为依据,对比分析小说中一些典型饮食名称的翻译,可以看出:由于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存在差异,词汇语义必然打上文化烙印,隐含不同文化内涵。语言翻译必须是建构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的信息交流,要尽可能再现源语语篇的文化信息和确保译语语篇的可读性及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4.
译文的可接受性是指译文读者对译文能否完全理解 ,译文是否明白易懂。译文的可接受性被认为是翻译的三大要素之一 (包括传译性和相似性 ) ,它在翻译中的作用体现在它对译文效果和译文质量的影响。读者是译文可接受性的中心要素 ,因此 ,研究译文可接受性的中心在于读者。  相似文献   

15.
翻译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译文“宁信而不顺”倡导异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译文应该“读起来不像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因为译作的语言应是规范的汉语,提倡同化。英文汉译应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兼顾汉语读者的可接受程度,进一步优化“异化”的译语,使译文既保持“异国情调”,又符合汉语习惯,“一仆二主”,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16.
王倩 《天中学刊》2012,27(5):39-42
篇章的可接受性与创作者的文本建构密切相关,汉代文人五言诗的可接受性文本建构主要表现在诗歌文本"召唤结构"的设置和对"隐含的读者"的预设。召唤结构体现在语音语调层、意义建构层、修辞格层、意象意境层、思想感情层;隐含的读者主要是指失意者群体和相思者群体。  相似文献   

17.
奈达的功能翻译理论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商业文本与文学文本有着不同的交际功能,两者的翻译目的也因此而异。翻译中对文化差异的处理必需符合所译文本的功能要求。商业翻译重视译文的可懂性和可接受性,文学翻译则是可懂性与可读性并重。  相似文献   

18.
奈达--现代翻译理论之父,其翻译理论、尤其是功能对等理论在全球翻译理论界影响深远.奈达翻译理论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功能对等理论作为奈迭翻译理论的核心,其理论精髓集中体现在三方面:读者反映论、意义与文体的辩证统一、注重语言符号的社会功能.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机器翻译译文的可接受性,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确保信息的等量...  相似文献   

19.
旅游资料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纽马克将所有的文本划分为三大类型: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号召型/祈使型文本。旅游资料主要是信息型文本和号召型文本的结合体,并以其信息功能为主。对这种文本中的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是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根据旅游资料的文本特征提出了文化负载词的5种翻译原则:1)遵守定译的原则。2)语义忠实的原则。3)文化对应的原则。4)功能对等的原则。5)读者接受性原则。笔者认为,在这五种原则中,读者接受性原则是其余四种原则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