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女人的故事,她的悲剧经哈代的艺术创作,不仅使人们从中领悟到艺术的美,更能从中透视人类不同层面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悲剧在故事结构与结尾上有很大的区别,往往喜欢以大团圆收场,这主要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社会现实、民族心理特征和审美情感等不同所造成的。中国固有的伤、道思想以及重“神似”、重“意境”等传统美学精神,是中国古典悲剧产生的土壤,在它们的影响下,中国古典悲剧形成了它独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亚里斯多德的“错误说”首次从人物自身寻找悲剧根源,揭示了造成悲剧的内在因素。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突出表现人物的内心矛盾,将悲剧原因深化为人物自身的性格冲突。“错误说”为性格悲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人的本质"与"历史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认为,马恩的悲剧观没有普遍性,这是不妥的。人的本质是自然性与社会性,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体现的是真、善、美。因此,一切“历史的必然要求”说到底就是“人的本质的必然要求”。作为悲剧的美学特征,人的本质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对于一切悲剧文学都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不是根据悲剧模式,而是根据生活的真实刻画麦克白这一悲剧形象的。麦克白虽是弑君篡位的杀人凶手,但他的毁灭却具有悲剧性质。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也是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是集器量、将略、用人等方面的复合悲剧的历史形象.他的悲剧既是个性悲剧、人格悲剧,也是社会、时代悲剧和贤人政治悲剧.其"一生唯谨慎"、"事必躬亲"、"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些既是诸葛亮自我实现的成功因素,也是其在治蜀期间的个人悲剧以及由此长期演聚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和民间智慧文化人士的偶像与世俗人格化身的表现.这种大成悲剧形象,不仅有其贤人政治文化的局限性和危害性,也深具经久不衰的影响力和人格悲剧魅力.  相似文献   

7.
任何伟大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悲观的,但是任何伟大的悲剧归根结底又必然是乐观的。衡量一部伤口是不是悲剧应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观照。依其形态特征的不同,可分为古典悲剧和现代悲剧。现在看来,典型的古典悲剧已不复存在。与古典悲剧迥然不同的现代悲剧,其思想基础建筑在现代科学之上,其构成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有人称现代悲剧为世俗悲剧。中国学被认为没有产生过严格意义上的悲剧,这种情形最突出地表现在大多数古典剧作中。而现代学史上名作家的作品,如《子夜》,《家》,《骆驼祥子》与《日出》等,均堪称现代悲剧的范列。在当代中国坛一度没有悲剧作品。但悲剧并不会永远消灭,悲剧美永远给人以鼓舞。  相似文献   

8.
我国评论界对高老头的父爱的研究在强调其阶级性的同时是有争议的,一方面许多研究者认为高老头的父爱是封建宗法制观念的产物,另一方面一些研究者则认为高老头的父爱是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父爱。国外则有评论家将高老头的父爱与性欲联系起来。笔者认为。高老头的父爱是一种真挚而深刻的父女之情,高老头的悲剧是子女教育不当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社会存,悲剧在,无论什么时代都有酿成 悲剧的可能。原始社会有自然悲剧的出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又增加了社会悲剧和人造悲剧。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是一个崭新的社会,但它的制度有不完善之处,这种不完善也可能出现人造悲剧,不过这悲剧只是局部的、相对的。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高度发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然而,随着地球的衰老,各种危机突现出来,仍然会产生自然悲剧。因此,我们说悲剧是文学永恒的题材。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不是根据悲剧的模式,而是根据生活的真实刻画麦克白这一悲剧形象的。麦克白虽是弑君篡位的杀人凶手,但他的毁灭却有悲剧性质。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也是社会悲剧。他的毁灭过程隐喻着人类灵魂的永恒困境,具有悲剧的深刻性与延续性。麦克白这一形象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祥子悲剧是一个努力向上的"人"最终被毁灭的悲剧。祥子个人身上所体现的人生弱点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恶劣的社会环境才是最根本的主因。城市文化颠覆了既往农村文明的生活规范,使祥子成为无根的浮萍。"天地不仁"的冷漠社会,使祥子成为无助的"社会孤儿"。长期压抑下的心灵困境,使祥子成为无魂的躯壳。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大量农民到城市谋求新生活的今天,祥子悲剧仍然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虎妞、夏太太和小福子三个女人在祥子悲剧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同虎妞的结合,是对祥子身心两方面的摧残。夏太太则使祥子的生命几乎成了空壳,这是祥子灵魂自甘扭曲的阶段。祥子和小福子爱情的不幸结局成了祥子悲剧最直接的因素,对祥子悲剧的最终形成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主题,历来都有不少争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为性格悲剧说,一为命运悲剧说。本文则试图从社会悲剧的角度来重新解读此文,深入挖掘作者的社会批判意识,以期为读者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骆驼祥子》以滴着血和泪的笔触,叙写了主人公祥子由奋发向上到颓废堕落的人生悲剧。作者从"人"的角度,以人道主义的温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在底层社会挣扎的小人物的生活境况。在祥子的人生中,每一次的打击和挫折,都只是更深地引起祥子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否定,并在群体的认同中放弃理想和追求。无助生命的卑微感,前途渺茫的挫败感,一步步地销蚀着祥子的自信、自尊,使他怀疑自己的一切,生命意志因此而逐步消退。祥子的毁灭是奋发向上的生命意志的毁灭。  相似文献   

15.
悲剧艺术起源于古希腊,从即兴表演发展而来。亚里士多德将悲剧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进行探讨,黑格尔将悲剧演变为作为哲学观念的悲剧,马克思将黑格尔伦理力量的冲突替换为社会和历史的术语,提出了革命的历史悲剧学说。而叔本华则是从人性的角度解释悲剧发生学,悲剧因而与现代性联系起来,并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占相当比重的人物传记可当悲剧文学作品视之,在中国悲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继承了中国古老神话的悲剧精神,吸收了先秦散文的悲剧素材,发展了屈原悲诗的抒情特点。《史记》之后我国大量的悲剧文学作品,无论从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还是从悲剧审美艺术上都受到《史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汉宫秋》位列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是我国古代戏剧中的一部著名悲剧。但由于中西悲剧理论观念的不同,很多中国的悲剧在西方人的眼中并非悲剧。从悲剧题材与人物设置、悲剧的情感结构、悲剧的结局及悲剧的表达方式四方面来具体探讨《汉宫秋》的悲剧性,借以突出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两剧进行比较,认为,中西悲剧的差异主要是由中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迥异的审美心理和情感表达方式不同所致。从悲剧角色与悲剧冲突两个角度进行论述,认为西方悲剧精神较张扬,表现出较强的个体自主意识,而中国古典悲剧精神往往较含蓄内敛,悲剧角色缺少自主意识。故本人以为欣赏中西悲剧应该注重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城市底层社会劳动者的形象,在他的不幸遭遇中,作者突出了对他性格的刻画,体现了强有力的悲剧意味,对这一悲剧充满激情的叙说,透出的是老舍温厚的人道情怀,此中,他展现了自己的拳拳爱心,也表现出理性批判力量对慈爱之心的退却,以及退却之后不甘愿的曲折宣泄。  相似文献   

20.
沙子龙是老舍短篇小说《断魂枪》的主人公,小说通过叙述一位武林镖师江湖生涯的中断,暗含了一种悲怆的人生际遇,无情的时代更迭使得陷落于时间进程中的“人”,正经历着一种无可逃脱的悲剧性生命体验。本文从老舍创作特点出发,通过对沙子龙悲剧身份的定位,对其悲剧精神进行了分析,以期寻找老舍在悲剧写作方面体现出的市民文化精神本质的揭示与守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