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一些高校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重新构建课程体系,积极开展通识教育。在实践类型上,多数高校采取的是“分布必修型”或类似类型,也有少数高校采用的是“核心课程型”。本文分析了美国高校、港台地区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情况,并与我国一些内地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比较。我国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后提出完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是美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在阐述自由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历史传统和权威定义基础上,以其开展的通识教育为案例,比较分析几种不同通识教育模式的特点和利弊,探究美国实施通识教育的现实限制因素和社会文化根源。从整合通专教育、重视课外海外实践学习、加强系列课程建设、推动网络课程和重视学习结果评价五个方面分析当下美国解决通识教育问题的主要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校推行文化素质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围绕国外通识教育及我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本理念,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了高校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大学"通识教育"的精华,提出我国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应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学科为核心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4.
台湾高校的通识教育及其对大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梳理了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并以台湾"清华大学"和元智大学为例分析了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组织机构与课程,同时,结合大陆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进行了反思,指出台湾高校通识教育对大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现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要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依托。台湾是为数不多的较早开展通识教育的地区,经历了萌芽、发展、普及与深化4个历史时期,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文章从通识教育课程模式、通识教育课程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实施及通识教育课程评鉴4个方面,对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大陆高校通识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胡丽萍 《文教资料》2013,(15):147-148,154
通识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受到高度重视,各高校纷纷进行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和实践,但在实践中还存在通识课程目标不明确、比例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需要从界定通识课程目标、完善课程设置、理顺管理关系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7.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研读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高校经过一百年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笔者选择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各分校通识教育培养方案作为研究对象,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解析,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通识教育课程指什么?目前,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走出困境?围绕上述问题,文章首先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解析了一般意义上的通识教育课程在内容构成、教学目的、教育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通识教育课程建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  相似文献   

9.
美国通识教育理念与课程设置的变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以来,美国通识教育理念经历了从服务于专业学习到服务于个体的全面发展、再到服务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此相应,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也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明显变革。美国通识教育的理念与课程设置的变迁,对我国高校实行专业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要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文化素质的人才,必须重视通识教育。把生态学教育纳入高校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中,使高校全体本科生接受生态科学和生态文化教育,可以整体提升我国未来社会的决策者、教育者和管理者的生态意识。本文分析了通识教育中设置生态学课程的必要性,设计了不同学科通识教育中的生态学课程改革与实施方案,提出无论是以生态学学科教育为主,还是以生态文化教育为主的课程设置,其目标都要使学生在掌握或了解生态学原理的同时,牢固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11.
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建设中,课程建设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制约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育教学质量.本文深入研究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建议完善措施,以期为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受到愈来愈多高校的重视和青睐,但是囿于我国高校传统专业教育体制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对通识教育理念认识的不足,导致高校通识教育改革陷入进退维谷的实践困境之中,如“专业本位”的实践逻辑削弱了通识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多学科的折衷平衡消解了通识教育的核心价值;通识教育的“课程化实践”遮蔽了文化育人的体系化建构等等。对此,我国高校亟需摆脱旧有观念和体制的禁锢,确立“文化育人”的通识教育核心理念,促进通识教育多元文化的有机融合,构建起全员参与、多元协同的育人体系,进而推动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创新发展,提升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文化对现代化、国际化至关重要,任何国家在国际化进程中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文化改造任务。中国文化中亟待补充的是尊重个性、求真创新的价值观。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承担着文化改造使命。作为发达国家通识教育的“隐涵课程”目标,发展批判性思维是实现课程国际化的重要手段。我国高校课程国际化,不仅要关注科学技术专业,还要重视通识教育的改造,尤其要将文化改造纳入其中。要完成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吸收外国先进文化如此复杂的任务,引进批判性课程与教学方式以处理文化冲突问题将是有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地方财经类院校的商科类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具有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重较大、必修课的构成趋同、选修课的构成和修读方式趋向多样化的特点,存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自主设置权过窄、特色发挥不足,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过小,与商科人才综合素养培养的吻合度不够、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需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商科人才的素质、学校的特色和传统,进一步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的保障等来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5.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改革要树立现代高校课程体系的理念;加强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综合性;注重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体现创新性、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色。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的实用性应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及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对健康知识、医学常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不仅涉及到培养目标,而且涉及到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必须构建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全方位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职教学资源库平台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云的教学资源库平台系统框架,结合SOA。以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为例,详细分析了教学资源库云平台系统功能和架构方法。架构的系统在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上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是新时代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的生动实践。它缘起于2016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衍生于上海大学为代表的高校课程思政试点改革探索,推广于教育部的“课程思政”建设的专项方案,深化于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论述中,已形成不少专业课探索性成果。尽快破解占高职院校总课时近三分之一的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难题,是补齐当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短板,助推大思政协同教育的质量和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论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作为造就人才的高等学校教育,不仅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道德品质,而且需要健康的本魄。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终身体育教育,深化高校体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高职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人。高职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基础薄弱,在实践中亦存在诸多限制因素。高职院校应首先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将通识教育育人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实践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突出职业特点的通识课程,在专业教育中渗透通识教育思想,发挥第二课堂活动的通识教育功能等途径来实现通识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