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创新素质是人才素质中最重要、层次最高的一种综合性素质。民主教学环境是实施创新素质培养的基本环境条件.是创新教育的基础保障。高校职业技术教育要大力创建民主教学环境,开展创新教育,造就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民主教学作风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2.
一、创新教育的科学与人文理念研究美国科技经济发展的专家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已经培养出自建国以来最具创新性的一代人,他们彻底改变了美国和世界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并成为新世纪科技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中华民族要想在21世纪成为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另一支主导力量,就得依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根基在教育,尤其是创新教育。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创新教育在为未来人才设定“创新遗传代码”,推动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我们目前的创新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一种倾向就是创新…  相似文献   

3.
玉恩德 《科教文汇》2012,(28):42-42,46
面对当前我国紧张的就业压力.以及高校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作为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摇篮,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无疑是高校改革的大势所趋。在这一过程中.开发和建设优质的、充分的教学资源是搞好创业创新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事关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败。文章首先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概要式的论述.重点探讨如何进行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相结合的教学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4.
信息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邓小昭 《情报科学》2000,18(1):16-19
本文重点分析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教育与信息活动间的本质联系.没有信息教育,创新教育就会丧失其根本目标。因此.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培养已成为培养人才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高静 《科教文汇》2008,(34):5-5
教育创新是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的前提,它为各个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基础和人才保障。本文浅析了教育创新的涵义、内容及目标,并阐述了为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应积极开展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个竞争的时代,每个民族和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机遇,必须抢占科技创新这一制高点。创新需要人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性人才,是学校和社会进行创新教育的基本追求。创新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代表一种先进的文化。近些年的创新教育实践表明,进行创新教育必须用先进文化来武装人的大脑,塑造与先进生产力相适应的创新理念。值得指出的是,在创造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新教育,往往受到西方创造性文化的影响,吸收人类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无可非议,但在我国进行创新教育决不应当忘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教育智慧。建…  相似文献   

7.
孙红娣  秦丽雅 《现代情报》2003,23(8):212-213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创新。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高校图书馆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应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促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8.
辛星 《科教文汇》2008,(9):93-93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一种精神。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对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纪春梅 《科教文汇》2007,(10S):13-13
创新教育作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现代教育中已引起重视,创新也是职业教育未来培养人才的目标。知识经济的发展,对职业学校会计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标准,不仅要求其能记账、算账、报账,还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会计教学中,就必须改变会计教育理念,实施会计教学创新,培养出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10.
创新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教育哲学意义上的教育转向——从守成性教育、维持性教育到创 造性教育的转向,其目标在于造就创新人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所具有的独特的政治功能、伦理功能和认知功能,有助于培养时代所需、社会所需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1.
工程在当代社会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工程创新和工程人才是关键.而要培养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高等学校责无旁贷。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居世界之首。2003年,我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188万人.其中工科本科毕业生40万,占全体本科毕业生的三成以上。与此相比.美国每年工科本科毕业生仅10万人.只占全部本科生的5%左右。尽管规模可观.但我国工程教育水平并不很高,而工程人才质量不高又制约着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创新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前不久.钱学森曾对温家宝总理直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人民日报》2005.7.31)。这无疑道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包括工程教育的问题所在。在这种情况下.探讨我国工程教育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2.
焦贤沛 《科技广场》2005,(11):119-120
在当今时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国民创新能力高低已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教育工作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迅速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论述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与创新教育的有机关系。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高等院校也是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高校开展创新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有利于推动教育创新,推动传统型高等教育向创新型高等教育转型。  相似文献   

14.
黄键钢  黄玉珍 《内江科技》2006,27(7):158-158,104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认识创新将直接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施人才战略,必须强化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强化创新教育,是与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任务密切相关的。当前,综合国力竞争的前沿已推进到创新领域,竞争的层次已达到国家一级,竞争的关键则是创新的系统整合和集成,竞争的实质是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竞争的核心是依靠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因此,必须完善国家创新系统,以创新促进我国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国家创新系统是指一个国家内各有关部门和机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是由经济和科技的组织机构组成的创新推动网络。完善国家创新系统建设,政府要推行一系列政策,其中主要包括:财政激励政策、金融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中小企业政策、产业政策、鼓励创新主体间合作、国际合作政策以及人才政策。在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各项政策中,尤其是人才政策必然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影响,诸如经济增长方式、政府的职能转变、企业管理、人们的思维方式等,特别是对“工业社会”教育模式、教育理论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强化创新教育,实施人才战略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钟茜 《中国科技信息》2005,(8):177-177,185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力军。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思想中重新思考.以多元化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从教育目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首先创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才能担当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创新教育已占据重要位置。创新是知识经济对人才要求的核心,而创新思维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活动,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等教学方法.深入开发学生的思维资源,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地开启学生创新思维之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经济和社会突飞猛进.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  相似文献   

18.
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是信息时代,人们的教育要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一种成功的教育是培养学生不断进取、创新。实验教育是一项重大的教育革命,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对中国的教育目的、任务、特点有高度的认识和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杨帆 《科教文汇》2009,(21):208-208
创新教育是以开发创新性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此本文就高中足球教学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并指出在足球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肖声 《科教文汇》2007,(12Z):27-27
创新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它是培养人的创造力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今天,创新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关键因素,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能力的强弱。由中国具体国情所确定,创造性人才十分缺乏,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根深蒂固,创新教育起步较迟,起点较低。在21世纪中国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四个现代化”,那就不能不重视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